註定孤獨?你的「社交基因」可不答應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什麼樣的基因讓我們成為社交型物種卻不得而知。

科學家對負責交際的「社交基因」① 研究有了新的成果。

  • 研究者對威廉斯綜合征患者②的大腦發育進行了研究。威廉斯綜合征患者通常有更活躍的社會人格。

  • 他們的大腦細胞擁有更多分支,可以和更多的細胞進行聯繫。

  • 研究成果可以讓人們深入了解孤獨症(自閉症)和社交大腦的其他失調病徵。

威廉斯綜合征患者的大腦細胞和普通腦細胞有著明顯區別,通常擁有更多分支結構。這種腦細胞的分支讓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變得比預期中的更加頻繁。

來自聖地亞哥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一些學者一起合作,對社交群體的大腦進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針對威廉斯綜合征患者,其特點包括心血管疾病、發育延遲和學習障礙在內的醫學問題。此外,威廉斯綜合征患者通常都擁有活躍的社會人格,他們極其友好而且更願意信任別人。這種病況是由於缺少7號染色體(人類體內23對染色體中的其中一個)上一個特定區域的基因物質。缺少的部分包括了26號和28號染色體,研究者認為這些染色體的部分缺失可能就是導致這種典型障礙的原因。

烏蘇拉教授是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之一,她說:「最有趣的是他們具有典型的超活躍的社交傾向。威廉斯綜合征患者對他人表現出過於友好和信任,急切地想和陌生人打交道。」但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證據證明這種行為傾向和基因之間的關係。

為了更好地進行了解,研究者提取了威廉斯綜合征患兒的牙髓細胞,並在實驗室里將這些細胞進行重組,得到神經元祖細胞③,祖細胞可以構成腦細胞和神經網路。

隨後研究者卻發現這些祖細胞迅速死亡,並不能構成腦細胞和神經網路。這樣就導致了大腦表層的部分缺失。而威廉斯綜合征患者的大腦細胞和普通腦細胞有著明顯區別,通常擁有更多分支結構。

像莎娃(上圖)一樣的威廉斯綜合征患者通常會有發育延遲的癥狀,但在社交互動上卻有相對積極的態度。

這種腦細胞的分支讓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變得比預期中的更加頻繁。阿利松也是參與者之一,他說:「這種細胞特徵可能決定了威廉斯綜合征患者的高度社交表現,讓人們能深入了解孤獨症和社交大腦的其他失調病徵。」

為了印證這個假設,研究者還觀察了威廉斯綜合征患者的大腦組織標本。凱特也參與了這項研究,她說:「觀察中最驚人的發現是,威廉斯綜合征患者的神經元比對照組的要更複雜(特別是發育中的同齡兒童)。」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解釋了人類是社交性動物的原因,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一個關鍵發展。

這項研究解釋了人類是社交性動物(人類的一個典型形象)的原因,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一個關鍵發展。(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該研究)

回想一下,作為社交性動物我們都曾體會過孤獨感,那是一種非常糟糕的體驗

是不是也幻想過如果這種感覺不存在,或者不被我們感受到該有多好?

但是,認知神經學家不這麼認為。

研究發現,孤獨感並非心理問題。它雖然很討厭,但卻是一種人類進化而來的防禦性生理信號。(詳見下面視頻)

名詞解釋:

1、「社交」基因

研究者發現基因會因催產素(一種幫助母嬰聯繫的激素)而發生調整,這種調整和社交行為的個體差異有關。他們提出,這種微妙的基因調整(也稱表觀遺傳修飾)為我們研究社交行為的進化過程提供了新視角。更有趣的是,這種表觀遺傳修飾是可逆的,並且受環境影響。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複雜社交環境中成長的人會在日後更善於交際。

2、威廉斯綜合征

是出生時的一種基因表現,沒有固定的病徵對象。主要表現為包括心血管疾病、發育延遲和學習障礙,同時會伴隨一些嚴重的語言障礙在內的醫學問題,患者表現出高度社會型人格和對音樂的喜愛。

威廉斯綜合征患兒需要昂貴的持續醫學治療,早期的治療手段包括語言或職能治療。患兒在成長過程中會對空間關係、數字和抽象邏輯等概念產生糾結,從而面臨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困難。

威廉斯綜合征的大部分成年患者需要住在有幫助性功能的房子里,以充分發揮其生活能力。

威廉斯綜合征患者有著非常討喜的性格。他們特別擅長語言表達,並且非常有禮貌。他們對陌生人沒有絲毫畏懼,且更願意和成人交流,而對同齡人興趣較低。

來源:威廉斯綜合征協會

3、祖細胞:

一種細胞類型,像幹細胞一樣能分化成其他的細胞類型,但又比幹細胞更特殊,能夠迅速分化成目標細胞。幹細胞和祖細胞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幹細胞能無限複製,而祖細胞則只能進行有限次數的分裂。例如,神經元的祖細胞就能分化成腦細胞。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