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9大高危人群,你是不是也在其中?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範圍可能更廣泛,還包括炎症、栓塞等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而相當一部分人,會比常人更易罹患冠心病,我們一個個看來看。

一、肥胖者

許多資料表明,冠心病病患者的平均體重較非冠心病患者高,肥胖者冠心病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短期內發胖或重度肥胖者發病率更高。美國人壽保險和流行病學的資料表明,肥胖有增加冠心病發病的趨勢。這是因為:

1、肥胖者攝取過多的熱量,在體重增加的同時,使心臟負荷和血壓均升高,從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2、高熱量的飲食習慣,使膽固醇、甘油三脂和血壓升高,促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加重。

3、肥胖者體力活動減少,妨礙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側支循環的形成。

4、肥胖者常使胰島素的生物學作用在某些人群中被削弱,即這些人的機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為了維持較正常的血糖水平,便形成高胰島素血症,最終導致機體血糖升高、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胰島在長期的高負荷壓力下,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逐漸減弱以至衰竭,形成了糖尿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纖維蛋白原血症無一不是異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於是冠心病便接踵而至。

二、過於消瘦者

肥胖是有害健康,但體重過輕同樣也危險。據了解,我國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為7.8%,成年人中有8.5%的人體重偏低,農村老年人的低體重率則達到了15%。體重過低則會影響青少年身體和智力發育,影響成年人體力。而且流行病學分析所得到的數據證明,過於消瘦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險比體重正常的人群要高,死亡率遠遠高於體重正常的人群。體重指數低於18.5死亡率明顯增高。

目前推崇以瘦為美,減肥在年輕人中成了流行趨勢,但專家告誡,過度減肥,把體重從正常狀態減到消瘦程度,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還容易導致疾病纏身,對健康十分有害。再就是老年人,認為「千金難買老來瘦」,人老了還是瘦一點好,可以減輕心臟壓力,減少各種心血管病的發生。但是,瘦也要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不應低於標準體重的20%。大多數老年人的消瘦是醫學上講的「體質結構性消瘦」,是長期飲食不當或缺乏體育鍛煉造成的,往往體內的白蛋白、球蛋白、膽固醇含量較低,機體免疫功能及防疫功能差。

國外研究發現,死因預測中,低蛋白血症及貧血都是死亡的很重要的預測因素。因此,「千金難買老來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特別是在有規律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下,半年到一年體重下降超過5%以上,往往預示看體內存在某種隱患,應予重視,及時去就醫。

三、早產兒及早期體重過低的嬰兒

芬蘭一項有關嬰兒早期營養狀況對成年後心臟病影響的研究發現,1歲之前體重過輕不達標的嬰兒,日後患心臟病的風險比體重正常的嬰兒高82%。出生時體重低於2500克的嬰兒(低體重兒)成年後患心臟病的風險較正常新生兒高3~4倍。但這些低體重兒如果1歲以後體重增加過快,日後同樣面臨心臟病風險增加的問題。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一項長達31年的研究,找到了早期體重低的嬰兒在成年後易患心臟病的原因。項目負責人卡諾博士指出,1歲以內體重不達標的嬰兒,成年後白細胞水平明顯高於體重正常兒,易引發炎症反應。而炎症正是導致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一個重要誘因。

4、A型性格者

美國西部合作研究表明,A型血性格者冠心病發病是B型血性格的2倍。北美一組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發病率A型血性格者較B型血性格者高2~4倍。國內也有資料表明,A型血性格占冠心病患者人數的70.9%。

那麼,什麼是A型血性格,A型血性格的人為什麼易患冠心病呢?美國心臟病專家弗里德曼和羅林曼把人的性格分為A、B兩種類型血。具有A型血性格的人動作匆忙,辦事節奏快,有時間緊近感,爭強好勝,遇到困難也不罷休,對事情都有一種不滿足感。一件事情沒有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情,四處奔忙。這種人雄心勃勃,脾氣暴躁,幹練利索,性格外向。他們常常為一些小事就可以大發雷霆,雖然有事業心,但對周圍的人懷有敵意。另一方面,由於A型血性格的人過於追求事業和功名,卻常常忽視個人的健康狀況,他們不會享受生活的樂趣,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常使自己整天處在緊張和壓力之中。

近年來研究表明,冠心病與心理緊張有關。心臟病病人幾乎都是些思想敏銳而雄心勃勃的人,這正是A型血性格的人。因為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精神刺激因素而處於緊張狀態時,特別是一些強烈而持久的刺激,大腦皮層容易發生紊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使得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過多,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時,促使血小板凝集,增大血液黏滯性和凝固性,也可以導致脂質代謝紊亂,使血脂增高;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冠狀動脈痙攣等。如果人長期地、反覆地處於緊張狀態中,極易形成冠心病。

5、腦力勞動及缺乏運動者

腦力勞動者精神比較緊張,可造成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血中兒茶酚胺、皮質激素釋放過多,血壓上升,還可造成脂代謝紊亂,血膽固醇水平周期性升高,內皮損傷。進一步影響凝血,使血小板凝集性增高,容易形成血栓。而且這部分人大多又缺乏體育鍛煉。因此,冠心病患病率明顯增多。生命在於運動,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健身防病,延年益壽。而體力活動少的人則一般體質弱,易患各種疾病。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那麼體力活動與冠心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調查研究表明,體力活動少的人比經常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高2.5~4倍。研究結果還顯示,時間較長,動作較緩和得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可以明顯降低血液膽固醇水平。而時間短、強度大的劇烈運動項目,如籃球、網球、拳擊、摔跤等,則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適當的體力活動之所以能夠降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是因為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改善機體的脂質代謝功能;可消耗多餘的熱量,避免過多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從而降低血脂。

而血脂的降低又可以提高血液中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的形成;有助於降低血壓,使腎上腺素活性減低,減少嚴重心律失常的發生,使因心室纖顫而猝死的可能性減少;還能使血管擴張,有助於建立左右冠狀動脈分支間的的側枝循環,從而提高冠脈系統對冠心病病變的代償能力。

對非體力勞動者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說,經常參加一些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不但減少或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還能幫助減輕精神壓力,松弛神經、恢復疲勞,調節自主神經,從而避免出現腦力勞動者常見的失眠、神經衰弱等疾病。

6、部分維生素缺乏者

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比癌症更受膳食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高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而近年來的實驗和流行病學證據指出,某些抗氧化維生素在冠心病的危險性上似乎很重要。它們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葉酸、β-胡蘿蔔、輔酶O、生物類黃酮和硒。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主要脂蛋白為低密度脂蛋白。血漿和動脈內膜中過量的自由基能加劇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氧化了的低密度脂蛋白被動脈巨噬細胞攝取后,成為斑塊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的抗氧化維生素有脂溶性的維生素E和β-胡蘿蔔、水溶性的維生素C,它們能緩解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保持血管反應性。抗氧化維生素還可降低斑塊進展和破裂的危險。血漿維生素E、維生素C、β-胡蘿蔔和硒已在許多地區顯示與冠心病死亡率呈負相關。

美國的一個研究發現冠心病與水果、蔬菜的消費量呈負相關關係。另一些研究發現維生素E的補充使冠心病的相對危險性降低31%~65%,對維生素C的研究也顯示相對危險性降低25%~51%,但此時並未控制維生素E的攝入量。蘇格蘭心臟健康研究顯示較高的卜胡蘿蔔素攝入量與冠心病危險性相關聯。

在使用營養素補充劑的11178名老年人的研究中發現:維生素E可降低所有病因死亡率34%的相對危險性,降低冠心病死亡率47%的相對危險性。維生素E和維生素C聯合補充降低總死亡率達42%,降低冠心病死亡率達53%。維生素E的平均劑量為每天大於100U。另外,葉酸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從而遏制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冠心病的發生。

7、有冠心病家族遺傳史者

冠心病不是一個明確的遺傳性疾病,但具有明顯的家族傾向,其遺傳機制尚不清楚。父母中有1人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為雙親正常者的2倍。若父母均有冠心病,則其子女患病率為對照組的4倍。若父母均早年患冠心病,則子女的患病率較無冠心病雙親的子女患病率高5倍。另外,同一家庭中,生活環境,起居習慣、飲食結構以及父母吸姻對孩子的影響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庭傾向。

冠心病雖有一定的家族性,但並不是絕對遺傳的,遺傳因素與其危險因素相結合,共同作用,才使冠心病的患病率更高。只要進行科學預防,是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的。

8、有慢性炎症者

最近,一項新的醫學研究指出,人體內無痛性遷延不愈的慢性炎症,是心臟病最重要的誘發因素,甚至比高膽固醇血症為更重要。身體內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症,如慢性牙齦炎等低水平的感染所致炎症反應,都可產生炎性蛋白,這些炎性蛋白進入血液循環后,可對動脈血管造成損害,並使血管內壁脂類等附著物發生崩解脫落,促進血小板凝集,從而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而致心臟病。因此,只有徹底尋查和治療根除體內的慢性炎性病灶,才能有效地預防和降低病的發生。

9、其他疾病患者

很多種疾病是相輔相成還,一種疾病往往還可以引發另外一種疾病。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疾病容易引發冠心病。

  1. 糖尿病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已被公認。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容易引發冠心病。有的專家認為,糖尿病和冠心病本是一對孿生兄弟。女性糖尿病患者患有冠心病的發病危險明顯高於男性,甚至有人報道,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2. 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血膽固醇的長期增高,冠心病的發生率增加。

  3. 高血壓患者併發冠心病的幾率是普通人的4倍左右。在冠心病諸多的致病因素之中,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我國的研究表明,收縮壓每增高10毫米汞柱,9年後患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的危險就會增加28% ;而舒張壓每增加5毫米汞柱,此種危險則增加24%,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高血壓為冠狀動脈、腦動脈及外周動脈粥樣病變的主要危險因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心胸健康方面的資訊,可以添加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中國心律失常防護中心。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