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中醫常識——舌診

你可曾知道,其實舌頭也會出賣你的健康狀況,看似不著邊際的天方夜譚,其實是中醫的瑰寶,那一點點舌苔的變化,或是舌質的改變,在中醫的眼裡,都泄露了健康的信息。今天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中醫常識——舌診

一、舌診的內容

(1)白苔:一般白苔有以下幾種含義。

主邪在氣分:暑溫、伏暑、肺瘧的邪在上焦氣分,可見舌苔白,如暑溫之加味清絡飲證,伏暑之加減銀翹散證,肺瘧之杏仁湯證。風暑寒濕雜感亦可見舌苔白,如杏仁薏苡湯證。

主濕:上焦暑溫,伏暑邪在氣分者,因暑必兼濕,故可見舌苔白,其他如濕溫的三仁湯證,三焦穢濕的茯苓皮湯證,濕郁三焦的二加減正氣散證,濕瘧的厚朴草果湯證,寒濕日久的鹿陽湯證,因均有濕邪為患,故皆見舌苔白。

主寒:濕邪屬陰、屬寒,濕如寒化則在白苔中可見滑潤之象,即所謂白滑苔,如寒濕傷陽的桂枝姜附湯證,寒濕傷脾的四苓加木瓜厚朴草果湯證,寒濕凝聚而肢厥的椒附白通湯證,寒濕成疝的椒桂湯證,以及秋濕內伏冬寒外加的小青龍湯證均是。

(2)白腐苔:有見白腐苔者,均是脾胃陽氣受寒濕所傷,並有不思食,肛門墜痛,大便不爽等表現,如附子理中去甘草加廣皮厚朴湯證及術附湯證均是。

(3)黃苔:黃苔見於以以下幾種情況。

主熱甚:如太陰溫病的白虎湯證,如燥熱過甚,傳至中焦,舌苔還可進一步變為老黃黑燥,並見苔起芒刺。太陰溫病的梔子豉湯證亦可見舌苔微黃。

夾濕者,如陽明暑濕水結在胸的小陷胸加枳實湯證,暑溫的三石湯證,濕溫的黃芩滑石湯證,均有舌苔黃或微黃,但質必滑潤。陽明溫病邪入血分,亦見苔黃而燥,但質必絳,如清營湯證。心瘧,熱多昏狂,亦見舌苔中黃,但質亦赤,如加減銀翹散證。

主里實:陽明溫病腑實證,舌苔必黃或老黃,必伴有質乾燥,如小承氣湯證、承氣合小陷胸湯證、護胃承氣湯證。如濕熱鬱結而身目發黃的茵陳蒿湯證,亦見舌燥黃而腹滿。

(4)灰苔:灰苔主要主濕,如原有寒濕,舌苔白滑,可以變為灰苔,如四苓加木瓜草果厚朴湯證,椒附白通湯證。寒濕甚,則灰苔兼見滑潤,如寒濕陰黃的草果茵陳湯證、茵陳四逆湯證。如濕兼有熱者,如暑溫伏暑之杏仁滑石湯證,其苔見灰白;濕痹濕聚熱蒸的宣痹湯證則苔見灰滯;暑濕內伏,滯下紅白的滑石藿香湯證則舌苔灰黃。至於暑邪深入厥陰的椒梅湯證其舌亦灰,為土敗木乘,正虛邪熾之候,由脾虛生濕,故舌苔亦灰。

(5)黑苔:一是邪熱傳至中焦而成陽明溫病,舌苔由老黃變黑有芒刺,宜大承氣湯攻下滌熱;二為陽明溫病下后,邪氣未凈,復聚於胃而舌苔干黑,亦宜護胃承氣湯下其餘邪。

二、舌質

凡察舌質先要辨其乾燥潤滑:干者津乏,捫之而澀;滑者津足,捫之而濕。其次辨其舌色。舌質有燥潤、舌赤、舌絳、舌淡之分。

(1)舌乾燥:舌質乾燥為津液受傷。陽明溫病以承氣湯下后,脈靜,身不熱,可以舌上津回;如下后余邪盡,病程長者,舌見微干,則屬下焦,宜用復脈法治療。如舌燥有黃苔,則屬里熱實證,如承氣湯類。濕熱陽黃的茵陳蒿湯證,亦見苔黃而燥。癉瘧熱盛而傷陰,亦可舌干,屬五汁飲證。久痢傷陰的人蔘烏梅湯證,亦見舌干。如舌干而質絳,則為熱在營血,宜用清營湯。溫熱深入下焦,舌燥甚,甚則齒黑唇裂,可用加減復脈湯治療。

(2)舌滑:舌滑主濕,如陽明溫病不渴而舌滑者,屬濕溫,濕熱較著多黃滑苔,如小陷胸加枳實湯證、黃芩滑石湯證。寒濕則為白滑或灰滑,如四苓加木瓜草果厚朴湯證、椒附白通湯證等。溫病癒后,中焦停飲,經治療后飲退但舌仍滑,不思食,乃中焦陽氣未復,猶有濕困,故主半夏桂枝湯治療。

(3)舌赤:為邪熱入於營血則見舌赤,如手厥陰暑溫,由於熱邪灼爍陰液而見舌赤,宜用清營湯治療。太陰伏暑邪在血分亦見舌赤,表實用銀翹散加味,表虛則用加減生脈散。溫病汗下后,少陰精液損耗不能上承,亦可舌赤,但苔色堅老,宜用復脈法。

(4)舌絳:舌絳亦為熱在營血,如清營湯證。如熱邪逗留下焦時久,已經消爍肝腎陰液,亦見舌絳。如見瘛瘲則屬大定風珠證。溫病邪熱入血而舌絳,但下利日數十行,是由於脾陽下陷,火衰不能化土,腎之關門不能閉藏所致,則屬桃花湯證。

(5)舌淡:因寒濕傷陽,陽虛而舌淡,宜桂枝姜附湯。素體陽虛,溫病癒后仍現陽虛,面色萎黃,不思飲食,其舌色淡,宜小建中湯。久瘧,氣血兩虛的扶陽湯證,亦見舌淡。

三、舌體

舌體變化,可見舌短、舌蹇、舌強

(1)舌短:陽明溫病下之不通,熱邪內閉心包,神昏舌短,宜牛黃承氣。牛黃丸開手少陰之閉,承氣則瀉陽明而救足少陰之消亡。痙厥神昏,舌短煩躁,在上焦為邪熱逆傳心包,在下焦則為肝腎陰虛。上焦則宜牛黃、紫雪輩開竅搜邪,繼則與復脈存陰,或再加三甲潛陽;在下焦則以存陰為主,如尚有餘邪,亦可先以搜邪。如舌短兼見苔黃白而質絳,為心包熱極火逼也,如兼舌卷囊縮,即為肝陰已涸之徵。

(2)舌蹇:邪入心包,舌蹇肢厥,舌蹇主要由舌短捲縮,轉動遲鈍或強硬,以致語言蹇澀,意同舌短,亦用牛黃、紫雪輩。

(3)舌強:因津液被劫而舌強神昏,舌強為強直狀,轉動不靈活,亦是陰傷所致,宜復脈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