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這個鍋我不背!」

——「2017專家解讀反式脂肪酸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6月22日,由中國食品闢謠聯盟與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17專家解讀反式脂肪酸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曹雁平及各相關企業代表和媒體出席發布會。

朱念琳:氫化油脂不等於反式脂肪酸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在會上表示,對於反式脂肪的錯誤宣傳,給老百姓造成了恐慌,也讓企業和行業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對反式脂肪酸要有正確認知。

朱念琳介紹,2010年,多家主流媒體報道稱「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風險」,其他相關媒體持續進行跟蹤報道和炒作,多集中在「攝入反式脂肪酸會造成多種疾病」等方面。近日,有個別媒體又對反式脂肪酸泛濫和危害進行了誇大報道,並錯誤地把焙烤食品的相關原料——人造奶油、氫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直接等同於反式脂肪酸。

Advertisements

「實際上,氫化油脂、人造奶油不等於反式脂肪酸,二者不能划等號。」朱念琳說,片面、錯誤的不實報道造成了部分消費者的恐慌,也給行業及相關企業造成了不良影響和經濟損失。

據悉,2013年3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針對反式脂肪酸問題舉辦了「反式脂肪酸功過是非開放日」活動。2013年6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正式發布了《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報告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相當於供能比為0.16%,明顯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也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小於1%)。

朱念琳表示,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和中國食品闢謠聯盟本著對行業負責,對消費者負責的宗旨,邀請行業專家對近期有關氫化油和反式脂肪酸的一些事實報道,與媒體進行深入交流和溝通,對反式脂肪酸的產生原因、來源、氫化油脂特性、反式脂肪酸的健康危害、各國對反式脂肪酸的管理和各國反式脂肪酸平均日攝入量比較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將使公眾和媒體對反式脂肪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Advertisements

王瑞元: 對反式脂肪酸無需「談虎色變」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表示,反式脂肪酸對我國居民的總體健康風險很低,並不是一個令人「談虎色變」的問題,消費者應該客觀對待。

王瑞元介紹,反式脂肪酸的來源有兩個,天然來源和加工來源。天然來源的反式脂肪酸主要來自反芻動物的肉、脂肪、乳及乳製品;加工來源的反式脂肪酸主要來自部分氫化油脂。油脂氫化程度不同,反式脂肪酸含量也不同。

「鑒於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降低、去除反式脂肪酸的工作迅速開展起來」,王瑞元表示,目前,通過新工藝以及現有工藝改進等手段,氫化油已經被逐步取代,幾乎可以說,經過全氫化的油脂不含反式脂肪酸。

「很多人誤認為人造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天然奶油是健康的。然而,根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天然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平均為2.53%,而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平均為2.18%。」王瑞元表示,現在多數食品專用油脂生產廠商已經改進或採用了新的生產工藝,產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普遍較低。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委員會於2013年發布了《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報告中顯示,中國人通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總能量的百分比為0.16%,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主要來源,佔總攝入的71.2%,其餘為天然來源。與其他國家/地區的研究結果相比,我國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最低。美國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是我國大城市的8.3倍(1997 -2006),日本為2.7倍(2010),英國為3.5倍(2003),歐洲為2.6倍(2000),澳大利亞為1.8倍(2006),紐西蘭為2.1倍(2006)。

關於對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控制,王瑞元表示,需要政府、企業、新聞媒體等的共同努力。政府加強監督管理,推動食用油脂企業配合國家相關反式脂肪酸法律法規的制定,不斷優化完善生產配方,探索新工藝,開發低反式脂肪酸新產品,為我國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健康的食品。

鍾凱: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遠低於限量值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就「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及國際反式脂肪酸管理」等情況進行說明。他表示,總體來說,我國反式脂肪酸對居民的健康影響程度很低,而對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措施,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一是通過標籤標示管理,二是進行膳食建議。

鍾凱介紹,牛、羊肉和牛奶、乳製品中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這屬於反脂的天然來源。另一部分則來自加工過程,主要是在植物油的氫化、精鍊過程中產生。食物煎炒烹炸過程中油溫過高且時間過長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加工來源的反式脂肪酸是關注的焦點。

對於反式脂肪酸的危害,鍾凱表示,其危害真正有科學依據的,就是過量攝入可以增加心腦血管患病的風險,這是非常明確的。比如降低「好的」膽固醇,增加「壞的」膽固醇。但目前還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反式脂肪酸會導致其他方面的危害。「當然猛吃蛋糕會發胖,但不是因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要一丁點不吃幾乎做不到,因為牛羊製品和奶製品里就有。」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中國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相當於供能比為0.16%,城市居民平均供能比是0.25%。鍾凱說,在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的供能比也只有0.30%,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小於1%),也明顯低於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其他國家或地區。

「總體來說,反式脂肪酸對我國居民總體健康風險很低,但城市居民中大約0.42%的人,反式脂肪供能比已經超過1%。這部分人多數是在校學生,主要原因是他們食量較大,含脂肪的各類食品都比一般人吃的多,不僅僅是一個反式脂肪的問題。能量過多,飽和脂肪攝入過多也應該引起注意。」鍾凱說。

有關各國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措施,鍾凱則指出,可以分為兩種手段。一是通過標籤標示管理,如強制或自願標示,即在食品標籤上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並對其聲稱進行要求,我國就屬於這一類。美國規定是每份食物中反式脂肪酸不超過0.5克可以標示為零,歐盟則採取自願標示。二是膳食建議,建議本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要儘可能的低,或不超過某一水平,如荷蘭。還有個別國家作出了含量限制,如丹麥規定所有市售油脂中反式脂肪酸不得高於2g/100g。

曹雁平:藉助媒體把科學的信息傳達給每一個消費者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曹雁平教授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已經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如果消費者需要,完全可以把反式脂肪酸去掉,但會影響食品的口味。

曹雁平說,氫化油技術是從歐美引進的一種非常成熟的油脂加工技藝,2010年之後有些科學家研究發現氫化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可能會增加心腦血管患病的風險,除此外沒有發現會導致其它疾病的證據,因此食品行業對如何減少反式脂肪酸進行了研究,從實際情況看,反式脂肪酸完全可以去掉,但後果是在烹調中就產生的香氣就沒有了。

曹雁平說,實際調查數據也顯示,市面上速溶咖啡和伴侶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是很低的,平均含量在萬分之三,含有伴侶的咖啡只有0.14%這,按照這個含量,一天要喝100杯的咖啡才可能對人體造成有警覺的危害,這種情況我相信是不會出現的。

曹雁平表示,今年5月他去了一趟美國,在超市裡看到了一款非常便宜的蛋糕,它是人造的蛋糕,用碳水化合物和氫化油脂做的,標註的反式脂肪酸是1%,美國這樣對食品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國家也在使用含反式脂肪酸非常高的產品,而中國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超過0.3%必須明確標註,低於0.3%可以標示為0,這都是基於安全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關於如何認識氫化油脂和反式脂肪酸的問題,曹雁平說,希望藉助媒體把科學的信息傳達給每一個消費者,特別是傳遞給那些對此擔心的人。當然所有的人都可以根據配料表去選擇是否含反式脂肪酸,或者含量高低不同的產品。但是我們在食品烹調過程當中都會有反式脂肪的出現和增加,而且它帶來這種風味上的需求和對令人愉悅的美味,這種滿足是更重要的。當然,如果消費者不吃這些美味了,就是要那些更簡單的,那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箴言:科學理性看待反式脂肪酸

學界共識,反式脂肪酸非人體必需,過多攝入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危害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此外,植物油不完全氫化才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如果完全氫化是飽和脂肪,因此氫化植物油不等同於反式脂肪酸。針對反式脂肪會沉積在體內代謝不掉的謠言,闢謠聯盟指出,研究表明反式脂肪跟普通脂肪的代謝途徑一樣,歐盟認為只要必需脂肪酸攝入量適宜就不會受到影響。關於反式脂肪酸和肥胖、癌症、糖尿病、生長發育、生殖健康、阿爾茨海默病、抑鬱、暴力傾向等健康效應的研究,雖有一些文獻報道,但在學界尚無定論。

《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我國人均每天攝入反式脂肪為0.39克,供能比為0.16%,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小於1%),也明顯低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目前油脂生產企業大多使用棕櫚油作為氫化油原料,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非常低。根據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如果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克,就可以標示為「0」。

為控制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食品闢謠聯盟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包裝食品時要多留意標籤上的營養成分表,可以選擇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較低的食品。此外,要控制烹飪過程中植物油的使用量,不要為避免反式脂肪酸而大量攝入動物脂肪,同時避免油溫過高和反覆煎炒烹炸。(李嘉榕)

運營人員: 董敏 MZ01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