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營養餐敵不過「五毛食品」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成效明顯,但由於缺乏連續不間斷的監測評價,很多地方拿不出定量數據分析。因此,對於計劃執行的實際成效,還難以作出準確判斷。為了提高計劃的實施實效,促進農村學生身體生長發育和體質增強,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持續、科學的監測評價體系。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3600多萬名農村娃吃上了「飽飯熱食」——這是2011年我國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帶來的實惠。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9個省1590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覆蓋學校13.4萬所。

吃飽的目標已經實現,如何讓孩子吃得營養均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6月22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第69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改進校園餐食管理建言獻策。

營養改善計劃≠免費午餐

營養改善計劃自實施以來,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校,學生們都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有肉、有菜、有主食、有湯,有些學生覺得,學校的飯菜比自家的香。

兩個月前,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李衛紅跟隨九三學社中央和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聯合調研組赴雲南、寧夏調研時發現,營養改善計劃基本消除了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學餓肚子、吃冷飯的現象。

同樣參與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馬德秀指出,在吃飽的目標實現之後,應將「吃得營養均衡、健康衛生」提上議事日程。

馬德秀注意到,比起上漲的物價和變化的營養需求,4元的營養餐標準已經不夠用了。「現在的豬肉價格比2014年上漲了4成,少數民族吃的牛羊肉比豬肉還貴一倍,西部地區冬天因為新鮮蔬菜價格太貴而只能吃土豆。」

除了物價上漲,一些地方對營養改善計劃的錯誤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計劃實施的效果。

李衛紅髮現,一些地方把營養改善計劃片面地理解為「免費午餐」,一些本應由家長承擔的伙食費家長不再承擔。

為此,兩位委員呼籲:「營養改善計劃不等於免費午餐。」

馬德秀建議,實行「動態調整、分類補助」的方針,考慮物價波動的現實和營養改善的需求,應明確營養改善計劃是做加法,逐步實現「4+X」供餐標準。

「一方面,對大部分學生宣傳營養補助不等於免費午餐,要保證孩子餐食營養,家長應有義務承擔孩子餐費;另一方面,對建檔立卡貧困生,對特困供養人員、低保人員、經濟困難殘疾家庭子女等特困生,免除家庭支出,由中央財政補足「4+X」,區別對待,分類指導,逐步達到營養餐標準。」馬德秀說。

營養餐難敵「洋快餐」誘惑

如何在營養改善計劃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吃得更健康更有營養,成為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討論的一個重點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副市長屈謙直言,營養餐經常難敵「洋快餐」和「五毛食品」的誘惑,其背後是學生營養失衡問題日益突出、學生及家長營養知識匱乏、學生營養標準規範缺失等問題。

對此,屈謙呼籲,制定國家層面的學生營養標準,鼓勵並指導各省市建立地方性的學生營養標準。

「建議推廣貴州、重慶等地制定學生營養食譜的做法,指導各地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身體發育的營養需求,結合當地飲食資源和習慣,開發一批成本合理、科學營養的菜譜指導目錄。」屈謙說。

屈謙指出,考慮到營養改善計劃的長期性特徵,需要強化學生營養監測評估,建立教育、衛生部門的聯動機制,健全學生營養健康監測評估體系,通過體檢、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等,動態跟蹤監測學生營養狀況,為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孫惠玲同樣建議,對營養餐的標準作出科學界定。

「不能認為只有大魚大肉才是營養豐富,而是要科學搭配營養餐。此外還要注意,在特殊地區及一定環境下要提供特定營養元素的補充,防止地域性疾病的發生。」孫惠玲說。

對此,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指出,下一步將加強營養教育,指導各地加大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高試點縣和學校營養配餐能力,同時還要加強教師、家長和學生營養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金小桃介紹,當前正在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學生餐營養操作指南》,涉及到對學生餐食原料購買、儲存、烹調、運輸、分餐以及宣傳教育活動,對影響學生餐營養供給的主要環節作出具體規定,這項工作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可以完成。

缺乏不間斷的監測評價

在一些委員看來,要想讓標準落到實處,相關的監管措施必須要跟上。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鬍衛指出,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成效明顯,但由於缺乏連續不間斷的監測評價,很多地方拿不出定量數據分析。因此,對於計劃執行的實際成效,還難以作出準確判斷。

「為了提高計劃的實施實效,促進農村學生身體生長發育和體質增強,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持續、科學的監測評價體系。」胡衛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唐山市政協副主席、唐山市人民醫院院長鬍萬寧認為,目前從監管角度看,影響校園餐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主體責任劃分不夠明確、基層監管力量不足、食堂管理不規範三方面,因此,有必要從這三方面作出相應改進。

例如,在明確責任主體方面,要形成以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牽頭,衛計、食葯監、工商、物價等職能部門配合,學生和家長等社會監督為補充,學校負責日常管理的「三位一體」的監管機制。

「在這種監管機制下,職能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實現監管信息共享,提高監管效率,封堵問題食品。學校實行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簽訂責任書,對日常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確保食堂餐飲食品安全。」胡萬寧說。

針對監管方面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周鋒認為,可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校園餐食供應及管理。

「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和評估,按照相關法規政策,組織包括社會在內的各方對供餐企業或單位進行檢查監督。」周鋒建議。

在明確了監管主體之後,相應的監管手段也得跟上。對此,委員們給出了多種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戴曉雁認為,可以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引入學生餐管理,同時運用「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釐清政府、學校、供餐企業各自的行為邊界及許可權,加強政府執法監管,社會依法監督。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統計局副局長梁偉華建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互聯網+學生食堂安全」的綜合管理雲平台,將涉及學生食堂食品安全的一攬子問題,納入全鏈條全要素統一監管。同時,相應評估工作也必須跟上。

「指導各地進一步做好營養改善計劃信息公開公示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加強督導評估,督促各地各部門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提高規範管理水平。」朱之文稱,將進一步強化信息公開和監督評估。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