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藥物會引起耳聾?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57萬,佔全國人口的1.6%,其中藥物致聾的佔30%~40%,人數多達100多萬。目前已發現耳毒性藥物達100多種,因此,對藥物性耳聾應引起高度重視。

能誘發藥物性耳聾的藥物稱之為耳毒性藥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兩類。其中又以耳毒性抗生素最為常見。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黴素對內耳前庭部分損傷比耳蝸部分更容易。接受1克/天超過1周鏈黴素治療的4%~15%的患者,可發生可檢測到的耳聾,通常在短暫的潛伏期后(7~10天)出現,如果治療繼續,則逐漸加重,直至變成永久性耳聾。新黴素在所有抗生素中具有最大的耳蝸毒性。當大劑量口服和作為腸道消毒的結腸灌注,特別是在有腸道潰瘍或其他黏膜病變存在時,易使有足夠量的藥物被吸收而損傷聽力。卡那黴素和丁胺卡那黴素耳蝸毒性與新黴素近似。紫黴素對前庭和耳蝸均有毒性。萬古黴素可引起耳聾,尤其是在有腎功能不良時。慶大黴素和妥布黴素對耳蝸及前庭也有毒性。有人認為這類藥物耳毒性的順序為:新黴素>慶大黴素>妥布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小諾黴素。

Advertisements

這類抗生素性耳聾有3個特點應引起注意。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等引起的聽力損害,首先發生在內耳高頻率區,使高音聽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覺,待用藥數周、數月或停葯半年、一年後,毒性擴展至低頻率區,病人聽話發生困難,這叫「遲發性耳毒反應」,尤以嬰幼兒、老年人最為多見。又如新黴素、卡那黴素等,即使停用,它們在體內也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藥物引起的內耳毛細胞的退化及聽神經細胞的變性萎縮卻仍在繼續進行,直至聽力完全喪失,變為全聾,此稱「漸進性耳毒反應」。再如有人只注射了半支鏈黴素,就立即發生了劇烈的眩暈、耳鳴,繼而聽力迅速下降、噁心,出現耳聾等症,此謂「過敏性耳毒反應」。這類患者多有家族性對這類藥物敏感史。

Advertisements

另外有少見的大環內酯類如紅霉素,多肽類如多粘菌素、萬古黴素等抗生素引起藥物性耳聾。

利尿酸和速尿:利尿酸靜脈注射可對正在同時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治療的有腎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引起深度和永久性耳聾。同樣,有報道,速尿靜脈注射對腎功能衰竭患者或正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患者,可產生暫時的或永久性的耳聾。

抗腫瘤葯:順氯胺鉑、長春新鹼、氮芥等,可損傷內耳毛細胞,所引起的耳聾是不可逆的。

解熱鎮痛葯:最常見的是阿司匹林,它可引起40分貝的雙側對稱聽力損失,多是可逆的,但也可遺留嚴重耳鳴和永久性聽力損傷。

其他:奎寧和其合成替代藥品可引起永久性耳聾。鎮靜催眠類藥物如苯巴比妥等,β阻滯劑心得寧和心得安,重金屬製劑如砷、鉛、汞劑等也都可以致聾。

藥物性耳聾一旦形成,很難治療,尤其是病情較重、病程較長的病人更難治療。但對藥物性耳聾也並非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採取一些積極的治療措施,可望使部分患者恢復部分聽力。

治療藥物性耳聾的關鍵是要早發現、早治療。在聽力下降、耳聾發生以前,一般會有頭痛、頭暈、耳鳴等癥狀。在不得不用耳毒性藥物的過程中,一旦發現這類癥狀,要及時停用這些藥物,儘早給以適當的治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