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基因遺傳 吃糖也能成癮

點擊上方江南晚報訂閱

錫城熱點新聞即時推送

網路圖

「平時吃的東西中都有糖,就連每天的主食米飯也必須就著糖才能吃得下。」市民吳女士對甜味情有獨鍾,所食之物必須有糖。然而最近接觸到的一個名詞讓她慌了神——糖癮。原來,吃糖不只是一種帶有個人偏好性的飲食習慣,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依賴。在專業的心理醫生看來,這種心理依賴還會在一定程度上轉變為生理依賴,就像人們常見的煙癮、網癮一樣。

糖癮是真的癮嗎?

提到上癮行為,人們往往都會談虎色變。日常調味劑竟也能成癮,這不禁讓人大吃一驚。所幸,目前醫學研究表明,糖癮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依賴。不過,隨著嗜甜者對甜食的依賴日益加深,對糖的純度和攝入量都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后,這種心理依賴也會一定程度上轉變為生理依賴。

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曹磊明介紹,糖癮可以從成癮機制方面來分析,就像常見的煙癮、網癮。大腦有一個獎勵機制,會讓人對特定事物感到愉悅,但如果人不斷使用成癮物,身體系統就會習慣成癮物的存在,一旦停止使用,就會產生不適。「吃糖成癮也有可能是一種強迫症行為,是由於無法剋制吃糖這一行為而吃糖成癮。」因此,這類成癮者會感覺難以戒掉,離開成癮物反而使行為變得不正常了。

在營養過剩的今天,人類攝入的糖分已經遠遠超過正常所需,容易導致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糖儼然成了現代人的「公害」。你可能覺得自己平時很少吃砂糖、蜂蜜,其實糖還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之中,從燕麥片到午餐肉罐頭,再到番茄醬裡頭都有。糖,從古至今就是最常用的調味劑,但隨著精製食品的發展,人們攝入的糖分日益增多,不加以控制可能就會導致糖癮。

甜食減壓是一種心理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覺得在忙碌工作中吃點甜食可以減壓,尤其是女孩子愛吃的蛋糕、甜飲等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疏解焦慮情緒,似乎為吃甜食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對此,無錫源沐心理諮詢師張弘表示,能緩解壓力的確只是吃甜食的一個借口而已。「其實,人們在吃美味的蛋糕、甜點時,往往會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類似『吃了蛋糕,我就可以拋開壓力、心情愉悅了』,從而達到一種自我催眠的效果,彷彿美味的甜點真的可以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這就和安慰劑是一個道理,在吃的過程中對自我的心理暗示功能明顯,而安慰劑不過是一些維生素、糖衣片等製成的東西,完全不是像藥物那樣對人體產生作用。「不少人認為甜食減壓,應該和與此相關的聯想詞有關,糖和甜會讓人聯想到幸福、甜蜜等美好的感覺,從而在心理上與疏解情緒聯繫起來。」張弘說。

即使用作緩解壓力的方式,正常吃糖也沒有任何問題,一旦食用過度甚至無法剋制,才可能會患上糖癮。曹磊明介紹,生活中有兩類人患上糖癮的風險較高:一類是家族中有糖癮患者,由於基因遺傳,受到家庭飲食習慣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糖癮容易在家庭中「傳染」;一類是克制力較弱的人群,往往對糖表現出異常嗜好,這類人比常人更難拒絕甜食的誘惑。

無錫人好甜口,是否隱形增加了患上糖癮的幾率?曹磊明表示這個問題大家根本無需擔心,只要將糖分攝入保持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即可。在發現自己無法自控對糖的依賴,過度攝糖,甚至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就應及時就醫,讓專業醫生進行診斷。臨床上一般採用行為治療和心理治療雙管齊下的方式來幫助患者戒除糖癮。

(晚報記者 藍田 實習生 李倩雲)

運營人員: 楊亞茹 MX004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