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病因及預防診斷措施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立克次氏體中的豬附紅細胞體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是母豬生產性能下降、仔豬體質較弱、呼吸道感染增多、貧血、黃疸和發熱,其危害性在於該病引起豬只機體抵抗力降低,使豬只容易繼發感染其它疾病,豬附紅細胞體病多為隱性感染,在轉群、長途運輸等應激條件下容易發病,是一種嚴重威脅養豬業的傳染病。

何為豬附紅細胞體病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於豬的紅細胞表面或遊離於血漿、組織液及腦脊液中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會造成病畜黃疸,貧血等癥狀,需要和多種豬的傳染病進行鑒別,在各種年齡病豬身上的變現是不同的。

豬附紅細胞體的病原及流行表現

臨床癥狀:

病豬體溫突然升高為40.5℃~42℃,皮膚髮紅,指壓退色;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怕冷聚堆,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難,尿液淡黃。發病中期,病豬行走時后軀搖晃,喜卧厭立,便秘或拉稀,精神沉鬱,呼吸困難;血液稀薄,色淡,往往隨注射針孔流血不止;皮毛枯燥,背腹部毛色鐵鏽色,皮膚蒼白,耳內側、背側、頸背部、腹側部皮膚出現暗紅色出血點,可視黏膜輕度腫脹,初期潮紅,後期蒼白,輕度黃疸;尿液淡黃、淡紅或呈紅褐色,卧地不起。後期,病豬耳朵變藍色、壞死,排血便和血紅蛋白尿,最後四肢呈游泳狀划動,呼吸困難,衰竭死亡。

1、仔豬:多發生於斷奶仔豬。急性體溫達42℃,厭食,時而貧血或黃染;個別豬耳部、頸下、胸前、腹下、四肢端等皮膚紅紫,指壓不退色,成為「紅皮豬」;毛孔處瀰漫性滲血點斑以耳部、頸肩部、臀部明顯;病程長者可見便秘、拉稀、流涎、呼吸困難、結膜炎等;慢性體溫一般正常,主要表現貧血和黃疸,大便干如栗狀,表面帶有黑褐色或鮮紅色血液;生長緩慢,出欄延遲。

2、母豬:常於分娩后一周發病,急性期持續高熱,厭食,母豬流產和死胎,個別豬皮膚毛孔呈針尖大小出血,乳房和陰唇水腫,產奶量下降。慢性豬呈現黏膜蒼白及黃疸,不發情或屢配不孕。

3、育肥豬:臨床癥狀似仔豬,高熱,毛孔處針尖大小出血紅斑,尤其耳頸部更加明顯,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常因繼發感染而癥狀嚴重,慢性以貧血、黃疸為主要癥狀。

4、公豬: 公豬發病率低,2%~10%,厭食,呼吸加快,消瘦,病程稍長,部分癱瘓,四肢及腹下皮膚髮紺,全身藍紫色,局部水腫,以關節、肩部尤為明顯,精液稀薄,鏡檢死精多,精子密度低,活力下降,成年公豬病死率較低,癱瘓豬往往繼發鏈球菌混合感染、病情加重。

剖檢變化

嚴重感染動物,表現為貧血、黃染,剖開動物腹腔可見皮下脂肪黃色或蒼白色,肝臟脂肪變性、腫大呈黃棕色,肝臟表面有時可見點狀壞死灶;

脾臟腫大,質地柔軟,結構模糊,邊緣有紅色結節,形成鋸齒狀。肺、心、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炎性變化,血液稀薄。

豬附紅細胞體病預防措施

須從改善飼養管理、創造適合豬只生長發育的生態環境,控制好小氣候,嚴格的衛生消毒和適當的藥物預防控制措施,保持清潔的飼養環境。

1.消毒:為確保豬群正常生長所需的生活條件,須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對豬舍地面、牆壁、設施及用具進行沖洗消毒,貫穿於養豬生產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降低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這是簡單而又最重要的控制疾病的措施之一。保持豬舍內空氣新鮮。對蚊子橫行的豬場,可用2%~3%敵百蟲溶液全場帶豬噴洒一次,這對預防豬附紅細胞體病起到重要的作用,全方位推行生物安全措施,預防疾病的發生。

2.藥物保健:實行定期藥物保健措施,控制疾病和預防繼發感染,當前的疾病非常複雜,一些古老的豬病沒有根除,又不斷出現新的疾病,而且常常是混合感染,所以應實行定期藥物保健措施,以降低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的危害,能有效提高豬群的健康程度,防止疾病的發生,提高豬群整體程度。

消滅寄生蟲

可以給產前15-20天的母豬肥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也可以給整個豬群飼料中拌服伊維菌素,每次連喂5-7天,每年飼餵3-4次。

3.日常管理方面:在生產中注意加強通風;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選用優質的全價配合飼料;盡量減少轉群、變更飼養員、變更飼料、抓豬等各種應激;及時發現疾病,及時確診,合理選用獸葯。加強平時飼養管理使用營養全面而均衡的飼料,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及時殺滅蚊蟲等各種吸血昆蟲。

4、母豬在分娩後有此病時(實驗室診斷),它會發燒超過40度,不吃飼料並且不泌乳,必須用土霉素(如得米先)注射處理,每公斤體重11毫克,連續3天。

1、用於豬附紅細胞體、弓形體、鉤端螺旋體等原蟲的預防;

2、治療豬附紅細胞體病及其併發症引起的仔豬體質變差,腸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貧血及黃疸;

3、育肥豬高熱、全身發紅、排淺紅色尿,啃咬現象較明顯,日增重下降;

4、母豬生產性能下降等療效突出。

學習養殖技術,在線諮詢養殖難題,請關注由河南安信生物打造的「王老師診斷室」 微信號:2601419200(微信和QQ同號),或者點擊了解更多和老師零距離交流。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