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三餐,一期一會

《三時三餐》-旌善篇第二季

《三時三餐》其實模式很簡單,一個城裡生活慣了的綜藝團隊,帶上幾個固定的mc,到鄉下租了一間房,在房的各個角落架好攝像機,mc們在其中過日常農村生活,吃完早飯做中飯,吃完中飯做晚飯,吃完晚飯睡覺,(所有的飯食原材料,自己栽種,收取,禁止外買)

招待嘉賓飼養家禽牲畜

這一拍就是一年,從春到秋,從秋又到春,不喧鬧,不華美,甚至每天和泥土打交道,還帶有些土氣,想想都會感覺無聊透頂。

然而它有魔力,會讓人迷醉。

因為它撒了一種叫做「情懷」的胡椒粉!

家裡來了客人,用家裡最好的食物招待,親自煮一頓餐點,縱然粗糙卻情意滿滿;與客人朋友把酒夜話或唱歌或聊天,或聽長輩講過去的事情;會同齡人猜拳,笑鬧,會和異性朋友調侃調侃,即便是有蚊子的夏天的夜晚,院子里也能傳出爽朗的笑聲。

地里的土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封閉后,終於在春天逐漸滋潤了,於是一家人開耕、翻土、播種、澆水,屋子旁的小小的菜地種了十多種蔬菜,種下的時候,許著虔誠的願望:好好長大,好好結果子。日子就這樣在勞動與心意中緩緩地走著,邊走邊孕育著神奇。

慢慢的,玉米拔出了節,長出了穗;黃瓜爬上來架,結出了紐;生菜伸出了手掌,長成的手捧花。大蔥青翠欲滴,土豆在土裡埋著奇迹,就連菜地邊上的李子樹,都枝椏壓低,含羞帶笑。 大地,讓一切都成熟了!

在小溪里,抓幾條小魚,炸了吃,土豆也可以煎個土豆餅,大蔥做個醬腌吧,玉米還可以烤個麵包呢,洋白菜,腌個泡菜存起來,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早先放在樹下的蜂箱打開來看看,蜂蜜好多,把藍莓摘下來,搗成藍莓醬吧,西瓜怎麼樣?摘來做餐后水果,還有香瓜呀,熟了沒?

生活因土地自然的饋贈,忙碌了不少!

因為還有屋后羊圈裡的jackson,生了一對雙胞胎羊仔,取個名字更有意思呀!黑一點的叫珍珠,白一點的叫寶石,家裡的小狗明奇也長大了還做了媽媽,長得好像明奇小時候!要給兩個動物媽媽加點食物營養啊,雞圈有些舊了,得翻新呀,最好加個頂,這樣雞蛋才會越來越多呀!麵包可以放在哪裡烤呢?自製磚砌的烤箱唄!這一切,都要去做,雖忙碌,可也很快樂與欣喜呀,日子還就應該這麼過呀!

「情懷」於是就化在了這平凡的日子裡。

羊媽媽不停的舔舐新生的羊仔,極盡無限的溫柔;狗媽媽無比警惕著外人對狗仔的靠近,本能地呵護自己的寶貝;

小狗Minky負責賣萌和化解人類的孤獨寂寞、山羊Jackson負責提供奶和晨間鬧鐘服務、雞組合Matilda、Grace、Elizabeth(一共五隻記不全名字了)供給蛋並一直在試圖越獄,還有一箱貢獻了好多瓶綠色天然蜜的蜜蜂……節目錄製過程中看著剛斷奶萌人一臉血的小狗Minky逐漸長大、長殘、懷孕、生子、消瘦、憔悴,好像是目睹了一個女孩子的半生。有一集甚至花了將近十分鐘專門放送Minky和Jackson生bb過程。

晴天的時候去地里摘玉米,下雨就全家坐在屋檐下收拾玉米裝袋子;

天冷了,有人負責燒晚飯,有人負責燒炕;

吃完飯,有人負責刷碗,有人負責餵食家禽牲畜;客人來了,熱情的迎接招待,客人走了,友好的送別、揮手;

看過節目的人一定會感受到這個節目前期策劃的縝密和後期製作的精心,一定會對那些神剪輯、神文案、神BGM嘖嘖讚歎。能把雨水滴落在醬缸、屋檐、雞棚、蒜臼子等不同器物上的聲音拍下來幾乎剪成了奏鳴曲的綜藝節目也算是讓我開了眼界。坐看風起、雲涌、雨霽、霧散,日出、虹現,靜等一顆種子落地生根、破土成苗、果熟蒂落,很多空鏡頭、長鏡頭、慢鏡頭、微距、延時拍攝運用得有如Discovery大片一般。

節目的最後,瑞鎮和澤演把收穫的瓜果蔬菜打包寄給來參加過節目的嘉賓,各種小動物也被送走有了新的歸屬,節目組謝天、謝地、謝人,連大鐵鍋、玉扇子、小板凳、破沙發、蒜臼子都沒放過一併謝過。還把美大哥、玉傻子、光奎在節目過程中電話求助料理方法的筆記全部收集起來用相框裝裱出來送給他們。

我看得又哭又笑,不禁慨嘆,這該是怎樣一群聰明、有趣、善於發現美、嚴重處女座的人才能做出如此有品質、有情懷的節目啊。

其實,這個節目就是拍幾個人做飯、吃飯、偶爾種地、擠奶、撿蛋、采蜜,餵雞、逗狗……好像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要說這個節目好看在哪呢?好像也就是這些再普通不過的日常,而那些接地氣、接近真實、接近生活的東西之於適應了大城市快節奏的人民具有更大的殺傷力。

「哥,我們明天早上吃什麼?」「歇著吧,急什麼。」這是節目結尾時的畫外音,也基本上傳達了這個節目的基調——不愛做飯,為每餐吃什麼發愁。這也算是個美食節目,可大家好像並沒有十分focus在做飯這件事上,並沒有絞盡腦汁、積極主動地想做出啥好吃的東西來。

美大哥本就是個「十指不沾泥」的主兒,雖然被羅PD生生逼成了麵包王,一胎接一胎的「順產」,但從始至終都對料理沒什麼熱情和野心,倒是在改善生活品質上貢獻了不少,買了床、「冰箱」、電風扇、爐子,拿來了粉絲送的帶絨的洗碗手套、帶軲轆的小板凳、搗蒜的石臼子,還張羅著給小動物們改善了居住條件,修狗窩、搭雞棚、蓋羊圈。

玉傻子雖然在料理上表現出了極大自信,可料理能力是時好時壞,並不穩定也沒有很大提升,那個惡魔黑豆和甜菜真是讓人望而生畏啊。每次看他們做飯我都跟著著急,不是鹽多了、就是油大了、火急了,該帶根吃的野蒜(我們叫小根菜)直接就那麼帶著草薅一把,明明要割著吃的韭菜連根就給拔出來了……心疼。

節目的slogon是「自己自足的有機農life」,雖然食材大體上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可他們總是找機會開車去鎮上溜達,打著款待嘉賓的旗號、冒著會被沒收的風險,買點「羅巡警」限制的東西,為了換肉吃,不惜被 「敲詐」背上沉重的「高粱債」、頂著酷暑、冒著雨掰玉米。最後,是不是有機好像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如果他們真地嚴格強行「自己自足」、「有機」的主旋律,那節目也應該很無趣了,能吃的東西就那麼幾樣,做法也很單調,他們又沒有上進心,除了各種湯就是各種泡菜。

我喜歡看的好像也不是最終的成果——飯,而是他們手忙腳亂、雞飛狗跳的忙碌過程,他們吃了啥我並不是十分在意。

其實,真實的鄉村生活遠沒有《小森林》描繪得那般美好,也遠比《三時三餐》展現得辛苦的多。需要嚴重依賴靠土地謀生的人,在農忙時節的三餐是最對付、最粗糙的,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考慮菜品和色香味,更別提磨咖啡、做乳酪、烤麵包這樣有些小資的了。所謂閒情逸緻,是在空閑和安逸的的時刻才會發生的。

不過,無論是潦草果腹還是匠心雕琢,親手種植的糧食和蔬菜,再經過親手烹制,端上餐桌,個中辛苦也會轉化為一部分幸福感吧。

一期一會,這個詞源於日本茶道,表面的大概意思是人生中可能僅有的一次相會。不知為啥,看《三時三餐》的過程中的我經常會想起這個詞。每期節目的三天兩夜中,大家一起做飯,吃飯,聊天、打牌、晴耕雨睡,其樂融融。相聚時,賓主盡歡,離別後,落寞寂寥。雖說「山水永相逢」,但生命中的每個瞬間都不能被複制,即便再逢,已不是當初的「山與水」。

---豆瓣劇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