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故事告訴你肥而不膩的東坡肉是怎麼做到的!

只要一提到東坡肉,大家都會想到北宋詞人蘇東坡,小編知道兩則與東坡肉有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故事一

據傳說,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每月薪俸不多,生活不寬裕。但是,蘇軾並沒有消沉,在「東坡雪堂」,他經常與友人一起吟詩唱酬,煮肉喝酒,好不愜意。

一日,蘇軾家裡來了客人,因黃州物產豐富,糧多豬多,肉價便宜,蘇軾又喜食豬肉,所以,他馬上烹制豬肉招待客人。蘇軾把豬肉下鍋,著水放調料后,以微火慢慢煨著,便與客人下起棋來。

兩人對弈,興緻甚濃,直至局終,蘇軾才恍然想起鍋中之肉。他原以為一鍋豬肉定會燒焦,急忙進廚房,頓覺香氣撲鼻,揭鍋一看,只見豬肉色澤紅潤,汁濃味醇。伸筷夾起一塊,送進口中,便覺醇香可口,糯而不膩。客人品嘗后,也讚不絕口。蘇軾由此得到了啟發,爾後如法炮製,同樣味美,自這以後,他便常做此菜,有客待客,無客自食。

Advertisements

蘇軾的煮食豬肉,確屬烹製得法,按他自己總結的烹飪要領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東坡肉,味極鮮美。

菜因人傳,黃州人民懷念和敬仰這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並將他所創的這種香美軟爛的佳肴——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

故事二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八月黃河決口,洪水圍困徐州,水位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同全城百姓一起抗洪,築堤保城。經七十多個晝夜[)的奮戰,保住了徐州城。

宋哲宗元祐四年(1098年),蘇軾任杭州知州。第二年五六月間,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家被淹。蘇軾及時採取了有效措施,使百姓度過了水災的難關,同時又疏浚西湖、築堤、修橋,使西湖舊貌換新顏。

Advertisements

過年時,百姓抬豬擔酒來給蘇軾拜年。蘇軾收下后,指點家人將豬肉燒成紅燒肉,分送給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民工們親切地稱這肉為「東坡肉」。於是「東坡肉」很快就名噪杭州了。

哪個故事是真的來源,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東坡肉現在已經是一道名菜,出現在各種菜單上,糧好中華料理以健康飲食為理念,採用秘制手法烹飪東坡肉,光是東坡汁就熬制了4小時,肥瘦均勻的東坡肉,軟爛得入口即化,豬皮細膩,肉肥美卻不膩味,鮮香撲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