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電磁波過敏症」嗎?

電磁波過敏症(electro-hypersensitivity)是近幾年才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的「神奇病症」。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一位身患電磁波過敏症的15歲的女孩珍妮·福來(Jenny Fry)在家附近的樹林中上吊身亡,福來的母親稱,女兒的死源於「WiFi過敏」的危害。

國內相關報道截圖

眾所周知,WiFi現在是生活的剛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WiFi需求和WiFi信號不足、速度過慢之間的矛盾,不僅影響著工作的心情、吃飯的胃口,而且有可能導致搶不到打折商品,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損失。

網友調侃人類需求層次

假如某人對WiFi過敏,那人生未免太凄涼了點。

使用必應檢索,以「electro-hypersensitivity」為關鍵詞,能夠找到多篇、不同來源的報道。有的認為不存在電磁波過敏,有的認為存在,更有一位C4ST的首席執行官宣稱,電磁波過敏是真實的,只是一直被科研人員忽略、甚至刻意隱瞞。【1】

必應檢索結果

好吧,陰謀論都出來了。我們還是來理智分析一下電磁波過敏症到底是怎麼回事。

先來了解一下「過敏」

過敏的機制非常複雜,不過對於識別謠言來說,並不需要研究的很精深,中學生物課上的基本知識已經足夠了:

1/ 人體內有一套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又分為先天固有的後天獲得的。

2/獲得性免疫,可以識別「自我」和「異物」。對於異物,比如細菌、病毒,第一次接觸時,免疫系統會做個記號,商量對策,這樣當同樣的異物第二次入侵人體時,它們就能迅速調兵遣將,產生抗體,將其消滅。

3/ 有時候,獲得性免疫出現「故障」,將本來無害的東西,比如精液、花粉、堅果,標記為敵人(過敏原),導致腺體分泌增多、細胞通透性增強,進而產生呼吸困難、鼻涕橫流等癥狀,稱之為過敏

好啦,現在拿起放大鏡,我們一起來當福爾摩斯。

如前所述,過敏是由過敏原引起的,而且發生過程十分迅速。那麼,假如一個人真的對電磁波過敏,只要他暴露在電磁波環境中,就會很快產生不適。反過來,他能夠根據身體上的不適以及不適的程度,判斷電磁波是否存在、是強是弱。

WiFi信號真的讓你難受嗎?

2006年,有學者設計了一套量表,通過皮膚、聽覺、頭痛、心肺、寒冷感知等多項標準,讓電磁波過敏症患者可以準確地描述自己的不適,為進一步研究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打下了基礎。【2】

「進一步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1 實驗人員選取兩組樣本,A組是聲稱自己對電磁波過敏的人,B組是沒有相關癥狀的普通人。

2 將兩組樣本移交給另外一隊實驗人員。他們並不知道A和B代表什麼,只負責測試。

3 準備兩個相鄰但互相看不見的房間,讓受試者進入其中一間,在另外一間放一個路由器。

4 測試者選定一系列的參數,例如關閉路由器、打開路由器並將功率調整為10%、打開路由器並將功率調整為20%等等,詢問並記錄受試者的感受。

上述實驗中,真正參與實驗操作的研究人員和受試者都不知道對方的屬性和動作,能夠最大限度地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這就是讓實驗結果更加可靠的雙盲實驗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那些聲稱自己患有電磁波過敏症的人,在試驗過程中,並不能準確說出環境中有沒有電磁波、電磁波的強弱是多少;他們的判斷,和對照組之間,沒有明顯區別。

因此研究者認為,沒有電磁波過敏這回事,或者說,所謂的電磁波過敏,並不是一種電磁波導致的生理反應,而可能是一種心理效應,可以用反安慰劑效應解釋:患者篤定電磁波對自己有害,因而產生了類似妄想的癥狀。【3】

電磁波過敏症患者的「防護措施」

有鑒於此,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電磁波過敏症,更可能是由於路由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熒光閃爍,或者生活壓力大、室內空氣質量差等原因引起的一種疾病;並且建議各國政府明確表示,目前不存在電磁輻射超敏反應與電磁場暴露之間關聯的科學根據。【4】

>> 結論 <<

電磁波過敏症是一種心理效應,並不是真正對電磁波「過敏」。

參考文獻

【1】Frank Clegg,Electrohypersensitivity Is Real,2013.12.8,http://www.huffingtonpost.ca/frank-clegg/post_5393_b_3745157.html

【2】Eltiti S, Wallace D, Zougkou K,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J]. Bioelectromagnetics, 2007, 28(2): 137-151.

【3】世界十大營銷經典敗局[M]. 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6.

【4】Rubin G J, Nieto-Hernandez R, Wessely S. Idiopathic environmental intolerance attributed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formerly'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vocation studies[J]. Bioelectromagnetics, 2010, 31(1):

運營人員: 董敏 MZ011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