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CCU備好禮

作者新鄉一附院CCU 袁宇、馬苗苗

從2013年起,我國啟動了胸痛中心認證體系,發展至今,已有符合我國國情的認證標準和認證流程。據了解,目前在胸痛中心成立的區域,已經有了喜人的變化,胸痛中心的建設進一步改善了醫療服務的行動計劃,大大減輕患者的就醫負擔,打開了醫院、區域間的壁壘,通過信息、交流、聯繫,將病人真真正正從上到下一條線連起來。

來自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內科方唯一教授曾表示,如果能把好的胸痛中心建設經驗推廣下去,把1500家胸痛中心建立起來,且行之有效的開展工作,定會推動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發病率的拐點下降早日到來。

日前我國腦卒中疾病負擔重,防控形勢嚴峻,30年來卒中負擔逐漸加重,調查數據表明我國每年有240萬新發卒中,110萬卒中相關死亡,此外還有1110萬卒中倖存與後遺症患者。近年來卒中已高居全國居民死因首位。在多數西方國家卒中是繼冠心病和癌症後排名第三的居民死亡原因。

Advertisements

院前急救---腦卒中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可以說「時間就是大腦」。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約佔卒中的70%,其治療時間窗窄,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因此,院前急救是關鍵,在最佳卒中醫療救治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的卒中防治水平近年得到長足的進步,但與國外同行相比仍然存在院前延誤時間相對較長、溶栓救治率較低等不足。

院前延誤導致AIS患者不能在時間窗內到達可開展溶栓治療的醫療機構是造成AIS救治慢、救治少以及溶栓率低下最重要的原因。AIS院前延誤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經濟學因素、臨床因素、環境因素、行為因素、急救醫療服務(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 EMS)等因素。院前延誤在包括我國等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

Advertisements

儘管近年來我國卒中救治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據2012年一項包括全國37個城市6102例卒中患者的大型調查研究表明,我國AIS院前延遲時間的中位數仍高達15h(時間範圍為2.8--51h)。對於AIS患者,在發病4.5h內進行溶栓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然而當前我國卒中患者3h內靜脈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率僅為1.6%,相比美國的7.0%仍有很大距離。

2013年美國心臟病協會/美國卒中協會(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管理指南》中將卒中急救流程概括為8D生存鏈(如圖1),8D生存鏈環環緊扣,任何環節發生延誤,都可能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時間,其中處於早期院前階段的Detection(發現)、Dispatch(派遣)、Delivery(轉運)更是影響卒中患者治療與預后的重要獨立因素。研究證實通過EMS轉運患者可減少院前院內時間延誤,增加實施溶栓和進入卒中單元的可能。

圖1 8D生存連

正如《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一、加強卒中公眾意識與健康教育

腦卒中早期識別

高效的卒中急救鏈實施始於對卒中發病的有效識別。由患者及公眾引起的院前延誤主要體現在對卒中癥狀認識匱乏和未能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在美國卒中患者中,了解自己出現的癥狀是卒中引起的不足50%;而我國相關調查顯示,對主要的卒中警報徵象「口角歪斜、肢體麻木、癱瘓、語言障礙、嚴重頭痛」單項知曉率約為70%,全項知曉率僅為3%--16%,而其中一旦發現卒中癥狀發生能夠及時撥打急救電話120的患者比例則更為低下。多項研究證實持續強化公眾對卒中認知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卒中癥狀的有效識別,縮短患者發病後到達醫院接受靜脈rt-PA溶栓治療的時間。因此,開展持續 有效的卒中相關認知公眾健康教育極為重要和緊迫。

卒中公眾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卒中早期表現,發生疑似卒中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以及了解早期再灌注治療的重要性和時間緊迫性。教育對象不僅應包括卒中高危人群,也應當包括其家人、照料者和公共服務人員。大眾傳播媒體是公眾獲得卒中信息的最有效途徑。通過網路、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板、宣傳冊及講座等多種形式定期對社區居民開展廣泛的健康教育活動,讓公眾了解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肥胖、血脂異常、吸煙、年齡等)和主要癥狀;並樹立正確地卒中急救意識。

2007年美國提出的面臂語言試驗(face arm speech test,FAST),被迅速推廣至28個國家和地區,有效降低了卒中病死率,但其在我國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2016年國內學者提出適合中國人群卒中快速識別工具「中風1-2-0」。即1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斜;2查-2隻手臂,平行舉起,單側無力;0(聆)聽語言,言語不清,表達困難。如果有以上任何突發癥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該策略簡單明了、通俗易記,有助於幫助公眾迅速識別腦卒中以及即刻行動(就醫)。

二、加強急救人員卒中急救規範的培訓

卒中診治流程

EMS急救效率和質量是影響卒中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加強相關急救人員的專業培訓是提高卒中院前急救能力的必要前提。EMS急救人員需熟知卒中的危險因素、臨床表現以及急救流程規範,經過專業培訓的急救人員應能夠避免由於諸如卒中妊娠不足、不了解AIS、再灌注治療時間窗,沒有將疑似卒中患者作為優先處理對象和轉運至有救治能力的醫院等造成的時間延誤。

三、合理轉運、加強院前院內銜接

EMS人員應將疑似卒中患者在最短時間內轉運至最近的有資質的卒中中心,或可開展靜脈溶栓和(或)血管內治療的醫院。

研究表明患者被直接送至卒中中心,能有效提高溶栓治療率及在卒中單元接受最佳治療的患者比例。如不能在適當的時間窗內將卒中患者轉運至卒中中心進行早期治療干預,則應將患者轉運至距離最近、有治療卒中條件(CT設備及緊急治療卒中經驗豐富的醫生)的醫院。

同時院前院內應有效銜接,EMS人員和院內急救人員的溝通合作能最大化縮短卒中患者接受評估、護理和急救治療的時間,在有條件的情況下,EMS人員可以將患者信息,包括病情、發病時間、卒中評分、預計到院時間等,通過手機APP、電話溝通等多種形式傳輸給接診醫院,促進院方快速接診及患者入院后治療的快速開展。

卒中已悄然融入我們的生活,對急性卒中管理而言,時間就是大腦;

一場與時間的長跑盛宴,您準備好了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