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源生家庭,不是原生家庭

看到關於原生家庭的文章和爭論滿天飛,有的說父母皆禍害、原生家庭是你一輩子擺脫不了的命運,也有的咬牙切齒的說原生家庭不欠你啥。其實這裡有一個特別大的誤解。

在心理學里,說起一個人小時候成長的家庭環境,英文是 originated family,翻譯成中文,應該是源生家庭,你源自於那個家庭。而原生家庭呢,英文是 primary family。

原生、原發在心理學和生物學上是指生物學意義上的發生,也就是說,原生家庭意味著你的生物學父母所在的那個家庭,這個詞常常用來和寄養家庭(adopted family)相對應。

如果一個人出生后一直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那麼他的源生家庭和他的原生家庭是一致的;如果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領養了,那麼他的源生家庭就不是他的原生家庭,而是他的寄養家庭。

Advertisements

有的人說:「我所說的原生家庭是指的原來生活的那個家庭,相對於我結婚後自己組建的家庭。」我們中國的文字,就是容易這樣望文生義,如果你非要說原生家庭指的是你原來生活的那個家庭,那我也無語,這篇文章你就不用再看下去了。

原生家庭和源生家庭這麼一比較,相信大家已經感覺到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了。

原生,讓我們有天註定的感覺,會讓你認為此生不可改變。而源生,會讓我們把人生想象成一條長河,它有源頭有起源,同時,它會不斷地蜿蜒而下,途中經過各種各樣的風景,匯入其他的支流,遇到山石的阻礙……總之,你會將人生看成一個流動的過程,而不是僵化的機械的程序。

第一,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完美,都有缺憾。對於有些缺憾,我們認!

例如長得不高不白不帥不美,沒有生在大城市或者有錢人家等等。但是有些缺憾,我們不肯接受和面對,對父母的失望和抱怨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Advertisements

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的存在簡直是像天神一樣,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孩子天然的就對父母充滿了仰慕和期待,也因此,就更容易對父母失望和抱怨。

第二,帶給我們負面情緒反應的事情讓我們記得更久,情緒的進化比語言的進化還要早。

人的情緒和情緒反應與其他動物的情緒和情緒反應是極其不一樣的。負面情緒會引發我們的負面感受,並令我們記憶深刻,這樣下次我們才能夠長記性,因此,負面情緒的產生大多數時候是對我們的保護。

例如恐懼的情緒能夠讓我們不去涉險;厭惡的情緒能讓我們不再去觸碰引起腸胃反應的食物等等。

可惜大自然的設計不夠那麼完善。我們很多的負面情緒是在社會情境中產生的,因此負面情緒就會常常指向社會情境中的他人。

我們成長的過程是試錯的過程,家長必然要承擔起監督指導懲罰的任務,不可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因此我們就會體驗到挫敗、被壓制、被否定等負面情緒。

如果家長的管教表達的不當,我們自己又缺乏足夠的智慧和經驗去反思,那麼我們的負面情緒就會指向家長,導致我們誇大甚至改寫我們的記憶和認知。

我曾經有一個23歲的女性來訪者,據她的主訴,從小爸爸對她特別嚴厲,經常打她。我問她這個經常是一個什麼樣的頻率,她說大概每一兩個月就會打她一次。

我與她爸爸訪談時,她爸爸說,沒有沒有,就打過一次,而且他清晰的記得是某年某月某日,因為什麼事情怎麼打的。相比較而言,我更採信她爸爸的敘述,而她的記憶是經過了自己改寫的。

我們一般人的記憶雖然不會有這麼誇張,但是,只記住了父母對我們不好的時候,卻忘了那些正向的、快樂的、溫暖的、舒服的情節,這是常見的。

第三,我們容易把錯誤外歸因,這是本能的心理保護。

總是自責太痛苦了,提升不了能量,只會讓自己消沉甚至抑鬱。而怨怪別人或環境,能令我們憤怒繼而升起能量,去解決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願意找外部原因,容易怨天尤人。

成熟的標誌就是能夠分清有哪些原因、誰的原因,不會非黑即白的要麼完全自責、歸因於自己,要麼怨天尤人、歸因於外部。

吐槽源生家庭還有很多原因和目的,上述的三點最常見,已經足夠讓我們一提起現在的不如意不滿意就歸因於源生家庭了。

我並不是說,源生家庭對於我們的成長一點兒作用都沒有,恰恰相反,源生家庭對於成長,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以及在親密關係和家庭建設上,確實高度相關。

注意,是相關關係,不是因果關係。

首先,源生家庭對於孩子人生的最初幾年來說,就是他世界的全部,這是註定的影響。還是用先天的遺傳來比喻,你就是攤上了這樣的基因。

因此,網上說投胎是個技術活兒,一點兒都沒錯。前面說過了,既然你認了自己的長相、智力等先天的遺傳,那麼也要認你就是攤上了這樣的父母。

如果要繼續深究為什麼我生在了這樣的家庭,遇上這樣的父母,那就是各自的信仰問題了。願意相信輪迴就相信輪迴,願意相信偶然性就相信偶然性。

總之,自己去找一個解釋或借口。

我們只要記住,這個影響是你無法改變的,而且,這些影響大多數時候並不一定就是壞的,或者說,有好有壞。

這個世界不完美。如果你非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十全十美,那麼是你自己的問題。

其次,源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也不是單向的機械的輸入輸出,而是互動的。

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態度,與孩子的氣質和表現高度相關。

父母常說的「我都是讓你氣的」這句話並不完全錯。這在發展心理學里已經是經過多次實驗驗證的理論了。

即便是嬰兒期,溫和的嬰兒和急躁的嬰兒,也會引發父母不同的態度和對待方式。

親自養過孩子的人對這一點就特別能夠理解,父母也是人,他們面對不同的孩子的表現,自己也會做出相應的應對。

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你得到了父母什麼樣的對待,與你自己當時的表現也是相關的,並不能完全歸因於父母。

最後,一定要區分常態和變態。現在不知怎麼流行起來的,一些號稱搞心理的拿變態的現象往常態的上面去套,危言聳聽,嚇唬普通人。

變態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術語,簡單的說,就是非常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買一本《變態心理學》看一看。

還是用先天的狀態做例子,人有聰明些有笨一些的,基本上是按照正態分佈,但是變態的情況下就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智力障礙,另一個是智力超常,智商在120以上。

兒童的行為有活潑的有不愛動的,都正常;變態的行為就是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俗稱的多動症,ADHD。

我們日常見到的大多數情況都是常態的,但不能因此就否認變態的存在; 也不能因為有變態的存在,就隨便給人貼多動症或者智障的標籤。

源生家庭的情況也分常態和變態。常見的幾個變態的情況我在下面列一下,大家可以自己對照核查。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被嚇得連正常的管教都不敢管了,生怕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啦、心理創傷啦什麼的。

不能動孩子一根手指頭、不能對孩子吼叫等等,不知這些說法都哪兒來的。只要父母是正常人,沒有生活在真空中,對孩子管教的時候會涉及到各種形式的懲罰,包括體罰,是正常的。

發展心理學界從七十年代一直到最近,不同的實驗室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複做類似的實驗,就是測量家庭中懲罰方式對兒童造成的各種影響。

明晰的必要的懲罰是非常有效的教養方式,並不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或者反社會行為。

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查閱發展心理學的相關文獻。這個結論在發展心理學中已經是常識了。

家庭暴力固然是極端,一點兒都不敢管,結果拿孩子沒辦法,令孩子失於管教、變得任性妄為,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家庭暴力指的是在程度上、強度上以及時間長度上對孩子採取的不當的暴力行為,與正常的管教行為有本質的區別。

在澳洲這裡,法律明令禁止對孩子施以暴力。有的家庭就在需要懲罰孩子的時候把警察叫來,當著警察的面兒打屁股。

我在兒童醫院工作的時候遇到過好幾個案例,如果是在德國或者澳洲是要報警的,因為孩子的父母有嚴重的精神障礙或者人格障礙,不適合做監護人。

我跟醫療總監探討過怎麼處理。國內因為沒有完善的兒童寄養保護措施,如果不讓父母做監護人,誰來監護?也是現實所限,沒有辦法。

我也遇到過成年人的心理諮詢案例,追溯起來,當年他們的父母是有嚴重問題的,例如有好幾例都是他們的父母是黑五類的子女,受到了極其不公正的待遇,因此性格行為變得偏激,也有好幾個例子,他們的父母是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不會建立人際連接和互動,對孩子當然不夠關心、簡單粗暴或者忽略不管。

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是正常的有缺點的普通人而已,我們沒有資格對他們苛求。

前面講過源生家庭是孩子小時候全部的世界,而單親家庭在中國的社會裡還是屬於不常見的,而且是被賦予了很多負面標籤的。

不離婚但父母長期冷戰,家庭氛圍和環境同樣是極其糟糕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必然會受到更多的負面影響。

這裡不是說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就要歧視。具體到個人的成長,如果雙親是和諧的,沒有各種冷戰熱戰,那麼孩子的成長可能能到90分,但是因為單親或者家庭環境的糟糕,他可能只有70分,但是也仍然及格了,不能就斷定單親家庭孩子一定人生不及格。

有一個親子育兒的老師在回答單親問題的時候,不知道她是為了政治正確還是真的不了解,她說單親家庭長大跟雙親家庭長大沒有任何區別,用筷子用叉子都能吃到麵條。這是典型的置事實於不顧。

這個比喻只能說明無論是在單親家庭還是在雙親家庭都能活下去,但是你用筷子還是用叉子,在吃麵條時的體驗、速度、手的操作等等都是不一樣的呀。

完全否認單親家庭的特點以及與雙親家庭成長的區別,是非常不明智的,是自欺欺人。

長期冷戰熱戰,有的時候還不如離婚。關於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受到的微創傷,以及離婚後帶孩子的家長和不帶孩子的家長分別應該注意給與孩子什麼樣的對待,早在幾年前我就有文章分別闡述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一下。

這種情況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少見的,我以前也有專門的文章分析,這裡不多講了。

我本不願意寫這類打假糾錯的文章,言論自由,誰愛說什麼說什麼唄。但是一些錯誤的說法真的是影響太壞了。

對於源生家庭的危言聳聽的歸因有兩個特別壞的後果:

第一,給自己找借口,而不是去反省自身和進步。

曾經央視一個頻道找到我要採訪,說一個23歲的男子點火燒了他父親的家,因為他把自己現在的一事無成歸因於小的時候父親不愛自己,上門找父親討要每月三千元生活費。父親不給,他就把父親的家點著了。

雖然很多人的行為不會這麼過激,我們還是看到,歸因於源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借口實際是在阻礙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第二,令家長過於關注孩子、給孩子過度的保護。

本來獨生子女的政策和現狀就已經讓家長對孩子過度養育了,現在,歸因於源生家庭的說法,令家長連常識都喪失了,邯鄲學步,結果造成特別多的孩子反而出現心理行為問題。

國內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每年都在持續增長。

只要您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就不要再聽任何親子育兒專家的話了,正常帶娃,錯不了。

你自己的生命就是一條河,孩子從你這裡起源,將逐漸擁有自己的流域,你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到責任就夠了,千萬別努著勁。

如果你對自己不自信,那麼去檢討和提升自己,而不是想著怎麼教孩子、怎麼治孩子。

如果孩子的表現太出格,也要考慮一下是常態還是變態,該去哪裡看去哪裡看。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夠正本清源,家長自身的修為得到提升,經營好你們的家庭生活,既不推卸你作為家長的教養責任,又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自己去嘗試摸索。不用焦慮,你能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