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人教版《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

第一章 機械運動

第一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新授 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單位及換算。

2)、知道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知道測量有誤差,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2、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培養學生具有初步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選用適當的刻度尺正確測量長度,培養學生具有使用簡單測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相關長度的測量過程,激發操作興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質及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學重點

1.知道什麼是單位,以及引入單位概念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的測量工具,通過活動,力圖使學生掌握長度和時間測量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測量習慣.

Advertisements

教學難點

如何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和正確讀數,誤差 一、 創設情景 導入

新課

讓學生觀察課本圖1-1和圖1-2,比較兩條線段和兩個圓面積的大小,再讓學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視覺總是可靠嗎?繼而舉例說明,對於時間長短、溫度高低等,靠我們的感覺去直接判斷,並不總是可靠。不僅很難精確,有時甚至會出錯誤。

在觀察和實驗中,經常需要對各種物理量做出準確的判斷,得到準確的數據,就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例如,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用秤來測量物體的質量,用鐘錶來測量時間的長短,用溫度計來測量溫度的高低。 二、 學習目標展示(見課件) 三、

自學指導

1 長度測量單位

為了便於各國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國際上規定一套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SI)。其中長度的規定如下: 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是m 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和納米(nm)長度單位的換算關係如下:

Advertisements

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µm=10-6m 1nm=10-9m

2、長度的測量工具 1、正確使用刻度尺

註:會認 ,會放,會看,會讀,會記,會選

①、使用前要觀察刻度的單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②、測量時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

③、讀數時候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④、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並記下單位 ⑤、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活動: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 將測量結果填入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長度 寬度

2、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1)誤差的原因:測量方法、測量工具、測量者等等的影響

2)減少誤差的方法:引導學生討論

總結:誤差是客觀存在的,只能減小,不能消除。可通過一下方法減少誤差:a、校準測量工具 B、改進測量方法 C、選用精度高的測量工具 D、多次測量區平均值 四、小結

五、當堂訓練 導學案P1P2

教學反思: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