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穀人的特點

甘穀人的特點

文 // 李鵬

半個文化人,加半個生意人,等於一個甘穀人。

這是我對甘穀人的解剖。

這幾天窩在家裡,想起我的一位上級對我的評價,他說我有文化,有商業意識,說這是甘穀人的共性,是甘穀人骨子裡特有的東西。感謝我的這位上級,要不是他我一時還得不出這個公式。雖然他不好意思說出甘穀人的缺點,但既然已經知道我們是文化人和生意人的複合體,那麼與之相對立的東西就不求自解了。

甘穀人的兩大優點:有文化,有商業意識。

甘穀人的兩大缺點:書生習氣,商人做派。

這兩方面合起來構成了甘穀人的特點,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喜歡不喜歡,它都客觀存在,你的優點與你同行,你的缺點像影子一樣跟著你。

甘穀人的特點影響著他周圍的一切。

Advertisements

甘谷的特點是什麼?是文化縣,是商業縣,華夏第一縣怎麼來的,絲路重鎮怎麼來的,就這麼來的。甘谷的自然、歷史造就了甘穀人,甘穀人反過來造就了甘谷,這就是辯證的統一。甘穀人敬神、信佛,喜歡茶道、酒道、棋道,愛字畫,善詩文,半農半商,祖國的山山水水都有甘穀人的足跡,海外就業也成了甘穀人的選項,外鄉人怎麼評論甘穀人,甘穀人怎麼評論自己人,無不與此有關。大量的甘穀人從事文化和商務工作,雖然大部分甘穀人仍然擁擠在農業和建築兩大行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的發展,大多數從業者必然會轉移到服務業上來,這是大勢所趨。由於工農業基礎薄弱,以文化商貿為代表的服務業尚未形成壓倒性優勢,甘穀人還在靠天吃飯,靠打工吃飯,甘谷的轉型還有一段時間。

Advertisements

甘谷有北山南山之分,安遠以北是北山,安遠以南是南山,這條分界線如同晏子所說的淮南淮北,不光是一條地理分界線,而且是一條經濟分界線,一條人文分界線。我有這麼一個觀點:北山人能做,南山人能說。這裡沒有褒貶的意思,做和說都是謀生的手段,我要說的是,甘穀人的特點有南北差異。北山人相對保守,商業意識淡泊,淳樸憨厚,顯得大方;南山人相對開放,商業氣氛濃厚,習慣按經濟規律辦事。從表面看,南山人不像北山人那樣重視教育,由於基礎條件好,南山的教育實際上高於北山,甘谷的頂尖人物多出自南山就是這個原因。但北山人踏實肯干,彌補了自然條件的不足,形成了如今南北基本平衡的局面。雖然交通和信息革命在改變著一切,但自然畢竟是第一位的,這種局面還會在漫長的時期內存在。

甘穀人不出門,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容易發現自己的特點。什麼文化人,什麼生意人,大家不都這樣嗎?啥書生習氣,啥商人做派,我咋看不出來?甘穀人一出門,外界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仍然本性難移。有個外地人曾這樣說我,你看他說得對不對:你這個人,能吃苦,值得學習,但太會算計,我啥時候也占不到你的便宜;你這個人,有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可以為師,但你太高傲,太清高,和你交往,總覺得中間隔著一堵牆。聽見沒有,這就是甘穀人!

甘穀人不管走到哪裡,永遠餓不著凍不著,因為他們有文化,有商業意識,這是他們的看家本領,但因為清高,因為自私,不願低聲下氣,缺乏合作意識,很難做大做強。無論到了什麼地方,進了什麼單位,再有錢的甘穀人也是中等商人,再有權的甘穀人也是中級幹部,再有學識的甘穀人也不是領軍人才,特別厲害的當然有,但極個別極個別。幾千年過來了,我們常說的不就石作蜀、姜維、鞏建豐這幾個人嗎?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文化和商業不兼容,文化人不該去經商,商人不需要多少文化。要把文化和商業同時做好,實在太難了。甘谷的先人多厲害,硬生生把這對矛盾統一起來,傳授給後代,使我們生生不息。千百年來,我們追求的不就是精神和財富嗎?誰願意做沒有文化沒有商業意識的人?寫幾首詩發發牢騷,做點小買賣養家糊口,那不叫有文化有商業意識的人,有信念、有道德、有知識、有技能、能生產、善經營、懂管理,才是真正的文化人,真正的生意人。

作者簡介:

李鵬,筆名爛柯人,甘谷縣大庄鎮白土峴人。作品散見於網報雜誌,以詩歌、散文為主。現在嘉峪關市工作、生活。為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謳歌,在尋常巷陌間窮極人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