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放療有效性與敏感度相關

「高性價比,低副作用」,這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胸部腫瘤放療主任張玉蛟教授對現代精準放療技術的評價。放療,在美國已被視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國醫生和公眾選擇放療治療腫瘤的比例仍很低。

根據治療所達到的目的不同,腫瘤放射治療可分為根治性治療、姑息性放療、輔助性放療等。

根治性治療:放療目前已在一些腫瘤治療中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如皮膚癌、鼻咽癌、頭頸部腫瘤、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視網膜母細胞瘤、精原細胞瘤、霍奇金病等。

姑息性放療:解除癥狀、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如對骨轉移者可解除疼痛,對顱內腫瘤病人可降低顱壓、緩解相應癥狀,對食管癌病人可解除阻梗,對上腔靜脈受壓者可減輕壓迫癥狀等。

輔助性放療:綜合治療的一部分。術前放療可殺死腫瘤周圍生長旺盛的亞臨床病灶,縮小腫瘤以提高切除效率,減少術中瘤細胞的擴散;術後放療可減少複發和轉移;另外,放療和化療結合也可提高某些腫瘤的療效,如在淋巴瘤、腎母細胞瘤治療中。

放射治療的療效取決於放射敏感性,不同組織器官以及各種腫瘤組織在受到照射后出現變化的反應程度各不相同。放射敏感性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和病理分級有關,即增殖活躍的細胞比不增殖的細胞敏感,細胞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反之愈高。

除此以外,腫瘤細胞的氧含量直接影響放射敏感性,比如早期腫瘤體積小,血運好,乏氧細胞少時療效好,晚期腫瘤體積大,瘤內血運差,甚至中心有壞死,則放射敏感性低;生長在局部的鱗癌,較在臀部和四肢的腫瘤血運好,敏感性高;腫瘤局部合併感染,血運差(乏氧細胞多),放射敏感性下降。因而,保持照射部位清潔,預防感染、壞死,是提高放療敏感性的重要條件。臨床上根據對不同劑量的反應,將放射線對腫瘤的敏感性分為:

1.放射高度敏感腫瘤(照射20~40Gy腫瘤消失)如:腎母細胞瘤、淋巴類腫瘤、精原細胞瘤等;

2.放射中度敏感腫瘤(照射60~65Gy)如:腦瘤、大部分鱗癌和乳腺癌等;

3.放射低度敏感腫瘤(照射70Gy以上腫瘤才消失)如:大部分腺癌,腫瘤的放射敏感性與細胞的分化程度有關,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

4.放射不敏感(抗拒)的腫瘤 如:黑色素瘤、纖維肉瘤和骨肉瘤等。

但一些低(差)分化腫瘤如骨的網狀細胞肉瘤、纖維肉瘤腹膜后、尤文肉瘤、腘窩脂肪肉瘤等,仍可考慮放射治療。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