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生茶、熟茶)編年史:到底什麼才是普洱茶

本文簡一茶坊原創,授權首發,轉載請聲明!

文章有點長,梳理了普洱茶的歷史沿革,不同時期的變化。請耐心閱讀,真相在最後。

普洱茶的命名源自產地,普洱府。

【1381年】明洪武14年。普洱第一次明確出現在文書中,當時普洱區域劃歸元江軍民府車裡宣慰司管轄,稱【普耳】。此前出現在唐宋元諸代的史籍中,都以為「普日」「布日」。

早期出現的時候,一般寫作「普茶」,雍正十二年 雲南巡撫貢茶進單 茶名書普茶

雍正十二年 雲南巡撫貢茶進單 茶名書普茶

【1664年】(康熙三年)「調元江通判分防普洱」,自此,官方文書中都把「耳」字加三點水,寫為【普洱】

【1714年】(康熙53年)《元江府志》【物產】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於他產。

【1736年】《雲南通志》(尹繼善、靖道謨 乾隆1年)

【物產】普洱府 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耑、漫撒六茶山,而倚邦、蠻耑者味較勝。

此時的普洱茶源於地名,普洱府區域出產的茶,沒有工藝品類的細數。

【1664年】(康熙三年)「調元江通判分防普洱」,自此,官方文書中都把「耳」字加三點水,寫為【普洱】

【1761年】《順寧府志》(乾隆26年)郁密山,郡西南三十裡外……有禪院,名太華寺……其岩谷間,有產茶,名太平茶。味淡而微香,較普洱茶質稍細,色亦清……

此應為綠茶,相比於普洱茶更細嫩,顏色更清綠。

當時順寧府(今鳳慶)並不包含普洱茶的範圍,相對認定為普洱府管轄之六大茶山,有別於現如今瀾滄江中下游兩岸的大區域。

【1799年】《滇海虞衡志》(嘉慶4年)【物產】普茶名重於天下,此滇之所產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做茶者數十萬人……又順寧有太平茶,細潤似碧螺春,經三淪猶有味也,……大理有感通寺茶,省城有太華寺茶,然出不多,不如普洱之盛。

此時的普洱茶,除了地理命名外,也隱約闡述了工藝的差別,與順寧(今鳳慶)的太平茶類似碧螺春為綠茶做了比對,只是更為耐泡。

【1820年】景東廳志(嘉慶25年)蒙樂山間產野茶,然味苦澀,人少採食。民間所用之茶,大都買自普洱。

當時景東區域也不屬於普洱茶產區,現在是產地擴大已經被納入。

【1850年】《普洱府志》(李熙齡 道光30年)【物產】茶產普洱府邊外六大茶山。土人以茶果種之,數年新株長成,葉極茂密。老樹則葉稀多瘤,如雲霧狀……茶味優劣別之以山,首數蠻庄,次倚邦,次攸樂,最下則平川產者,名壩子茶……此六大茶山之所產也,其餘小山眾多,而以蠻松產者為上。大約茶性所宜,總以產紅土待砂石之阪者多清芬耳。茶之嫩老,則又別之以時。二月采者為芽茶,即白毛尖;三歲月采者,為小滿茶;六七月采者,為谷花茶。(谷花茶應該為九月前後,編者注)熬膏外,則蒸而為餅,有方、有圓。圓者為筒子茶,為大團茶,小至四兩者為五子圓。撿茶時,其葉黃者為金唵(原文為蟲字旁)蝶,卷著為疙瘩茶……每歲除歲辦貢茶外,商賈貨之遠方。

此時,有區分季節,高海拔山頭茶和低海拔的壩子茶,茶葉老嫩黃片。還有茶膏。

【1897年】《普洱府志稿》(光緒23年)【食貨志】本朝順治十六年設普洱府,並設分防思茅同知駐思茅……思茅離府治一百二十里,所謂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內所產,蓋產於府屬之思茅廳界也……采而蒸之揉為團餅,其葉之少放,放而猶嫩者,名芽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150克?)團茶也。其入商販之手而外細內粗者,名改造茶。(拼配茶?)

此處描述了工藝流程,采而蒸之揉為餅,(採摘,蒸炒,壓制),還出現了原料的拼配,外細內粗(相當於後期的撒面拼配工藝)

【1901年】《雲南通志稿》光緒27 年

食貨志

【1938年】《鎮越縣誌》「鎮越為易武舊名」民國27年 趙思治、單鏡泉

【茶業】本縣第一區如易武……乃各鄉鎮最適產茶……種戶於茶發葉時,日往園中將茶葉採回,用鍋蒸熟(殺青?),加工揉細(揉捻),暴與陽光下(曬青),或用火焙乾(雨天),售於茶商,製為圓茶或方茶。此處出現的工藝已經與現在的曬青茶製作方法相一致。

《鎮越縣誌》

《鎮越縣誌》

【1933年】民國22年 車裡

【物產】猛海、南糯、倚邦、易武、攸樂之茶……尤為著名。

【製造】製造品中,以茶葉為大宗;……詳表如下

【1933年】民國22年 車裡

此處,記錄了江南、江外茶山的分佈,對勐海茶區的山頭有進一步細分。

【1960年】《制茶工藝學》王鍾音 編著 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1960年】《制茶工藝學》王鍾音 編著

書中明確寫道:「我國茶葉繁多,在商品茶的分類上從來就存在互不一致的現象出現。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為大家所公認的辦法……尤其是對茶類和茶名的界限劃分不清,有的製造方法命名,有的以產地命名,也有以季節命名、以銷路命名……」

「普洱茶」為茶的名字,「名」是自然界中各種食物的代表符號;不適合作為類別來使用。

后發酵茶為類別,而「類」則是歸納這些零零亂的繁雜的事物,是它們成為系統的、容易為人們掌握的一種體系。

所以,文中用發酵方法來進行區分,是相對科學的方法。

雲南緊壓茶的沱茶、緊茶、餅茶、磚茶都屬於后發酵茶一類,且與黑茶並列。

【1987年】雲南省地方標準(DB/5300 B35026——87 DB/5300 X55001~005——87)

毛茶及毛茶初制工藝(綜合標準三) 第五頁

明確了曬青毛茶歸為綠茶類。

【1987年】雲南省地方標準

【1987年】雲南省地方標準

【1987年】雲南省地方標準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發布了普洱茶的行業標準。明確了普洱茶是由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俗稱滇青)經熟成再加工和壓製成型的各種普洱茶散茶,普洱壓制茶,普洱袋泡茶。

這個標準中,生茶不屬於普洱茶。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發布了普洱茶的行業標準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發布了普洱茶的行業標準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發布了普洱茶的行業標準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發布了普洱茶的行業標準

熟成的具體定義包括兩種:

1、生茶熟化:曬青毛茶在良好的貯藏條件下長期貯存並明確的時間限制10年以上!!!

2、渥堆發酵的熟茶。

熟成的定義

熟成的定義

【2007】年 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更新了普洱茶的新標準。

【2007】年 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更新了普洱茶的新標準

新標中明確定義了普洱茶包括生茶和熟茶兩大類。

【2007】年 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更新了普洱茶的新標準

【2008年】普洱茶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並明確了區域產地。

【2008年】普洱茶國家標準

明確規定普洱茶包括生茶熟茶。加工方法等具體細則。

【2008年】普洱茶國家標準

【2008年】普洱茶國家標準

進一步明確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包括雲南省普洱市、西雙版納、臨滄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紅河州、玉溪市、文山州等11個州市,75個縣市區,639個鄉鎮行政區域。

【2008年】普洱茶國家標準

【2015年】頒布了出口普洱茶行業標準。並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

【2015年】出口普洱茶行業標準

【2015年】出口普洱茶行業標準

【2015年】出口普洱茶行業標準

普洱茶的定義看國家標準,無須爭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