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絕症(上篇)

人們常常「談癌色變」,在傳統人們思維中,大部分都認為癌症=絕症,其實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癌症≠絕症。

癌症: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以多年的流行病學研究及實驗和臨床觀察,發現環境與行為對人類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重要影響。據估計約80%以上的惡性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因此,腫瘤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基因病。

絕症:在醫學意義上無法醫治的致命疾病,有些疾病在以前是絕症,之後出現治療方法后就不再是絕症,所以絕症這個詞有時效性。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原湖北省中山醫院)腫瘤中心:武漢市區號+83743390

因此,從兩者定義上來看,其實癌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對公眾而言,面對癌症的諸多認識誤區,了解真相尤為重要!

誤區1:癌症等於絕症

在中低收入國家,人們對癌症的看法很悲觀。低收入國家,48%的人認為癌症沒有什麼治療辦法,患癌症就等同於被判死刑。在中等收入國家,39%的人持相同看法。與之相比,高收入國家中僅17%的人有此看法。這種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症篩查的積極性,也非常不利於癌症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誤區2:癌前病變是癌症 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稱為癌前病變

常見的癌前病變有慢性子宮頸炎、纖維囊性乳腺病、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慢性胃潰瘍及萎縮性胃炎等為上皮非典型增生。癌前病變本身並非惡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變為癌(或肉瘤)。因此,對癌前病變我們既不能輕視,也不能談之色變,要積極採取措施治療。

誤區3:腫瘤有傳染性

腫瘤本身並不具有傳染性。只是某些腫瘤的發生是與病毒有關,且這些病毒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在人人之間傳播。如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HPV(人乳頭瘤病毒)、導致肝癌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導致鼻咽癌的EB病毒等。也就是說是導致特定腫瘤的病毒具有傳染性。因此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避免被致癌病毒感染,對於預防腫瘤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原湖北省中山醫院)腫瘤中心:武漢市區號+83743390

誤區4:治療癌症是醫生的事

在低收入國家,75%的人認為在制定治療癌症的方案時全都是醫生說了算,僅8%的人同意患者應該與醫生一起做決定。與之相比,經濟發達國家中72%的人認同患者與醫生共同決定的模式。在臨床中,往往是當患者的心態擺正了、思想樂觀了,再加上科學規範的治療,使患者的病情穩定,或帶病延長了生命,並且保證了生活質量。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注重個體的心理情緒波動,因為治療癌症不僅是醫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

誤區5:酒精的致癌作用微乎其微

一項包括29個國家、29925名成年參與者的國際性調查顯示,在高收入國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人們往往低估酒精的致癌作用,有42%的人認為飲酒不增加癌症危險。與此相比,低收入國家(肯亞和奈及利亞)中15%的人和中等收入國家(中國、黎巴嫩、烏克蘭、多明尼加、墨西哥等)中26%的人持相似觀點。在高收入國家,59%的人認為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比過量飲酒更危險。而事實上,研究結果顯示,蔬菜水果的保護作用不及酒精的危害作用。人們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遠離酒精、煙草等癌症危險因素。

誤區6:所有的癌症都會遺傳

癌症確有遺傳傾向,即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易患癌。癌的家族傾向有兩種表現:一是多人患不同種癌;二是一個家族中存在某些特定癌的聚集。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大約5%是遺傳的,80%以上的癌症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癌症不僅取決於其遺傳因素,還要取決於受到多少致癌物和促癌物的作用。如:乳腺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對其起著很大作用。因此,即使與癌症患者有血緣關係,只要注意防範,做好自我保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也可將癌症拒之門外。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原湖北省中山醫院)腫瘤中心:武漢市區號+83743390

一直以來,癌症幾乎是一種和死亡畫等號的疾病,這樣的定義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裡壓力和絕望情緒,很不利於治療。現代醫學對治療癌症已經有了很大的跨步,不斷提高的醫學水平和社會生存環境質量給廣大的患者帶來了福音,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癒率不斷的提高,癌症不是絕症早己不是神話,雖然癌症的確很難治療,不過很難治療不是不能治療,隨著醫學技術的提高,癌症的治癒率也在提高,已經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得到了痊癒,事實證明,只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手段癌症還是可以治癒的。因此,再次呼籲廣大癌症病人:「不要輕易地對自己說 放棄!"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腫瘤學科帶頭人——孫全新教授敬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