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中醫)

273.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並膽石症

中醫辯證:肝膽郁滯。

治法:疏肝利膽化瘀止痛(急性期);理氣。復方金鈴子散(慢性期)。

方名:清膽止痛湯(急性期)。復方金鈴子散(慢性期)。

處方:清膽止痛湯:柴胡12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

杭芍12克大黃12克(後下)枳實12克

元胡10克木香10克澤蘭12克生薑6克

大棗3枚三七粉5克(分2次沖服)

水煎服,每日一劑。(必要時可每日2劑,分四次服)。

復方金鈴子散:炒川楝子(金鈴子)30克元胡30克(醋炙)

鬱金60克蒲公英60克雞內金30克共研為細末,每次服6克,每日3—4次,3個月為一療程,服藥期間忌食刺激及油膩腥葷食物。

臨床效果:

應用以上兩方配合治療人100餘例,獲得了較滿意的療效。一般急性期用「清膽止痛湯」3劑左右即可控制癥狀,然後改用「復方金鈴子散」,服藥1—3個療程,可使病人癥狀減輕或痊癒。

Advertisements

王XX,女,50歲。患者素有「心口痛」病,時發時愈,每月發作2—3次,已有10年之久。每次發作時疼痛劇烈,彎腰捧腹,輾轉翻滾,痛引肩背,嘔吐噁心,冷汗淋漓。曾在某醫院經超聲波檢查,造影診斷為慢性膽囊炎並膽石症。常用抗菌素、阿托品等藥物而效果不佳。

病人來診時值急性發作,主症同前,大便乾燥,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厚,脈弦緊,鞏膜輕度黃染。證系肝膽郁滯。給以「清膽止痛湯」服用,服藥一劑痛減,3劑后諸症平復,且程度較前減輕。又服藥1個療程,病人感覺脘腹已無不舒,消化功能良好,以前之病症未再出現,停葯至今已3年余,未見複發。

(陝西蘇 禮)

274.膽囊炎並膽石症

中醫辯證:肝鬱氣滯。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Advertisements

方名:舒肝利膽湯(丸)。

處方:柴胡10克 枳實6克 青皮10克 陳皮10克 虎杖根30克

銀花30克 生大黃12克 芒硝10克金錢草30克

茵陳30克 鬱金12克 川楝子12克 元胡10克 白芍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丸劑:諸葯共研為細末,水泛為丸,梧桐子大小,每次服50—60粒,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臨床效果:

實踐證明,「舒肝膽利湯(丸)」在臨床上有明顯的利膽、消炎作用。曾用此方使10餘例患者避免了手術治療,並能堅持全日工作或勞動。對於急性發作之患者宜用湯劑,一般慢性患者或由急性表現轉變為慢性表現者宜用丸劑。

郭XX,女,50歲,醫師。於1977年6月26日初診。患者右上腹劇痛,噁心嘔吐,畏寒怕冷,並有發熱。經檢查診斷為「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膽管阻塞,膽管炎」。患者幾年前曾因肝膽疾患已確診為膽囊炎並膽石症,時有發作,近2年來來發作頻繁,已不能工作,在家全休已經一年余。此次入院后動員其手術治療,因有顧慮,請求用中西藥物保守治療。經給以抗炎、利膽等一些藥物治療一周后,病情見好轉,但仍右上腹隱痛,不思食,口苦咽干,渴而不飲,形寒肢冷,大便結,小便黃。體溫38.2度,脈弦滑,苔黃膩,舌質紅絳,鞏膜及皮膚輕度黃染。證系鬱氣滯,濕熱內蘊所致,用以「舒肝利膽湯」治療。給以服藥3劑后,諸症亦見明顯減輕,囑其再進4劑,服后諸症消失,訴其惟大便稍稀而次數較多。后又以上方改為丸劑,堅持服用2年余,並已上班,堅持全日工作已一年零11個月,且現在情況良好。

黃XX,男,52歲,幹部。1977年7月16日來診。患者於一年前曾因膽石症而作手術,此次入院經檢查診斷為「膽道殘留結石」,建議作第二次手術清除結石,而患者拒絕手術,要求用藥物治療。症見右上腹隱隱作痛,且陣發性加劇,伴口苦口乾,納食無味,小便黃,脈弦,苔黃。證系肝鬱氣滯,囑其服用「舒肝利膽丸」。

1980年5月10日病人前來告知,自服用「舒肝利膽丸」后,肝膽不適癥狀不再發生,唯有時因工作繁忙,而數日忘服藥物后,方稍有不適之感,當即服用丸藥半小時后,諸症即可消失。

(湖南謝新建)

275.膽石症

中醫辯證:肝氣鬱結,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氣,清熱化滯,利膽排石。

方名:清膽化石湯。

處方:柴胡6克鵝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錢草15克

金鈴子10克黃芩9克鬱金6克通草3克

蒲公英12克北茵陳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臨床效果:

楊XX,男,54歲,工人。於1974年10月8日就診。患者上腹部悶痛已年余,時有劇痛。疼痛多發生於中午飯後,開始呈持續性鈍痛,以後逐漸加劇並向肩胛處放射,乃至大汗淋漓,難以忍受。於一個月前曾住某醫院,檢查后診斷為膽石症。經治療出院后仍反覆發作,常口苦,噁心,嘔吐,食納不佳。腹部脹氣,小便短赤。痛發時腹部拒按。無黃疸,舌質紅,苔黃厚,脈左關弦急,右關弦數。證屬肝氣鬱結,木郁化火。治宜疏肝理氣,清熱化滯,利膽排石。投以「清膽化石湯「方。服藥6劑,脅痛大減,亦未見大痛發作。脈左弦數,右弦細,舌紅苔薄黃,小便稍長,肝氣得疏,火有下行之象。囑前方再進4劑,葯后疼痛全消。惟仍有胃脘脹悶,納少,脈左弦右細,舌紅苔白,乃脾受木賊,予以健脾化濕,佐理肝之方(川朴9克茯芩9克金鈴子9克白芍9克麥芽9克木香6克膽草6克党參12克)。服藥5劑后食納增進,脘悶亦減。一個月後再去某醫院複查,經X光拍片證實,原見之膽結石陰影已不存在。

按:「清膽化石湯」用於膽石症的急性發作,屢用屢效。方中選用鵝不食草系民間經驗,實踐證實,此葯具有較強的利膽排石作用。

(福建翁逎恭)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