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英——溫屬公立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前身)首任館長

□王芝法

今年9月22日是王毓英先生誕辰165周年紀念日。王毓英先生是溫州文史界的歷史名人,對水利、教育、公益、圖書館建設、詩文創作等都有貢獻。值得溫州和龍灣所有文化人的懷念。

王毓英先生(1852—1924),字學訓,號俊卿,別署大羅山人、羅東憤俗子,浙江省永嘉縣永強鎮三甲(今屬溫州市龍灣區天河街道三星村)人,環川王氏第二十一世後裔。當地人尊稱他為:「學訓相」。廩貢生。肄業於杭州詁經精舍。歷任溫處學務分處職員、廣州兩廣方言學堂監學、永嘉縣教育會會長、永強鎮自治會董,永嘉縣第一平民習藝所所長、舊溫屬圖書館館長等職。與呂渭英、陳黻宸、項承權、王嘯牧、廖越群、王克生、馮隆傑、徐端甫、劉知事、胡提學、葉子貞等名流善交。

王毓英先生雖家境貧寒,卻立志力學。在晚清科舉路上有過成功,但是天不從人願,十二次參加科舉考試,三次被作為有才能之士被推舉,都沒有實現其願。到了五十歲,心灰意懶自覺得命運不濟,於是不再追求名望顯達。「年弱冠入邑庠,負厄二十餘年,方食餼,擢明經,十試棘闈,屢薦不售,至五十歲后,始不存聞達之意,而作地方自治之想」。(《呂文起先生贈作壽藏志》)。由是把愛國愛鄉之情付之實踐。通過修水利、移風俗、興教育、辦事業,達到鄉鎮地方自治。溫州市圖書館盧禮陽研究員高度讚賞王毓英先生這種「由愛鄉而愛國」的文化的傳承:「王毓英在教書為業的同時,為繼承傳統、改良社會、興修水利、倡導實業,尤其是地方自治大聲疾呼,不辭辛勞,盡到了一位中國讀書人的職責。其中根治水患,利民濟世,是他倍加關注、身體力行的重要方面,為此幾度上書永嘉縣知縣(後來是永嘉縣知事)、溫州知府,發動同人籌資謀划,力求興利除弊,造福桑梓,其成效令人稱道。」1903年與項承春、承全兄弟籌款創辦公益學校於曾氏怡園,集資在曾氏怡園創辦公益學堂,后又幫助孫詒讓開展「溫處學務」,並籌辦浙江第十師範學堂。1907年任兩廣方言學堂監督。1911年為永嘉教育學會會長。1912年,當選永嘉永強鎮自治會會董,查禁鴉片、賭博和迷信等。同年,疏浚三都及黃石浦河道。曾具名稟知縣知事,建議開挖三角門新河接會昌河。1919年5月經永嘉葉壽桐、樂清張侯佐、瑞安洪炳鏘、平陽王宗堯、泰順林宗強、玉環陳寶厘等六縣經理員公推,出任溫屬公立圖書館館長,即今溫州市圖書館前身。1924年2月1日卒於任上,時年73歲。

王毓英先生一生重視家鄉水利、社會公德和教育等事業。在水利方面,他以「地方之榮落,以水利之良否為斷」、「予思生平既不得志於當世,當為鄉人興水利,除水患,以彌生成之缺憾,即以補官治耳目所不周」多次上書永嘉縣和溫州府關於水利的呈文。疏浚河眾、開鑿河流、建設陡門,在會昌河、蒲州和鄉里的環川等地遺留下他辛勞的足跡。他的《修築蒲州埭上李太守思澄理由書》《記甌郡水災》《乙卯再浚大浦並添蘆礁盪斗門記》《修築蒲州牌上水湫碑記》《記蒲州埭上水患始末情由》《無形之洪水》等文章留給後人作為水利方面的思考篇章。

在教育、公益方面:他以:「古之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此其道也!」「讀書當以道德為根本」,創辦公益學校、隨孫詒讓辦溫處學務,監學方言學堂,破迷信、禁龍舟。王毓英先生為龍灣(今永強)遺留很多的地方性的文獻,家訓、教育、水利、實業無所不包,詩文、譜牒、筆記應有盡有,總之他的著作甚豐。更為可貴的是:有關環川三甲的文章,《繼述堂家訓》《永嘉場開通新河記》《三甲浚各盪瀝記》《一都三甲浚大浦記》《環川王氏自治譜略》《三浹環川記》《環川王氏修譜》等文章,對地方後人了解百年以來的環川地方非常有用。

我們懷念王毓英先生,緬懷他「讀書首在明義利,讀書當以道德為根本」的讀書之綱,緬懷他一介書生,能夠深明大義,重視公益事業,為繼承傳統、改良社會、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倡導實業,不辭辛勞,盡到了一位讀書人的應有職責。更加令人敬佩的是根治水患、利民濟世之舉,功在千秋。他是清末民初溫州讀書界的代表性人物,值得所有溫州讀書人所敬佩!

附:王毓英先生年表

清咸豐二年八月初九日(公曆1852年9月22日)一歲,出生在永嘉縣一都三甲(今龍灣區天河街道三星村)

清同治十年(1871)二十歲進縣學,此後十二次赴省試,均未中式。呂渭英 的贈作《壽藏志》「雖不得志以行其道,而造利於鄉」「生平為地方興利除弊,益善多多」

光緒八年(1882)三十一。在杭州詁經精舍結交呂渭英(字永年號文起歷任福建惠州、閩縣、浦城知縣福州知府,溫州府商會總理等職)

光緒二十五年(1899)四十八歲至五十一歲創置都內浚河田二處共七十餘畝,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十二歲與項承春、承全兄弟籌款創辦公益學校於曾氏怡園。

光緒三十年(1904)五十三歲,「踵成永瑞開鑿河流,以便南北交通」

光緒三十一年(1905)五十四歲隨孫詒讓襄辦溫處學務,並建師範,以辟學風。

光緒三十三年(1906)五十六歲。監學兩廣方言學堂。

宣統元年(1909)五十八歲,焚毀北山妖宮,以破地方迷信。

宣統三年(1919)六十歲,襄學旺增橋,時大水為災,蒲州埭又決旺增橋校地毗連,他上書李太守築埭。當年公推為永嘉縣教育會會長,永強鎮自治總董,當年請撥省款以浚三都黃石大浦。

民國三年(1914)六十三歲,浙江民政長委任他為永嘉縣第一平民習藝所所長,

民國四年(1915)「廣浚大浦。並建蘆礁盪陡門二閘,以資宣洩而保田園。並開三都沙川直河,以資灌溉,計田五百餘畝。

民國六年(1917)為表彰環川王氏高竹派二十世忠堂公配韓氏,呈請大總統徐世昌給獎「志潔行芳」匾額。

民國七年(1918)設三甲河堤農林。

民國八年(1919)舊溫屬公立圖書館開辦,經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泰順、玉環六縣經理員公舉為館長。並為籀園撰聯:「偨枕西城,長馨俎豆,憶當年新學開基。杜廈庇歡顏,兩校門牆崇報祀;書分東壁,高矗樓台,竊自幸殘齡抱瓮,籀園勤供職,三生香火結因緣。」(還要對照,加照片)由馬公愚書寫;作《舊屬圖書館碑記》,由青田杜師預》書。

民國九年(1920)六十九歲,呈文甌海道尹購置圖書一千六百餘種讀者四千八百多人。

民國十三年(1924)十二月二十六日王毓英先生卒於任上。留下了豐厚的著作。文集十四卷,即《繼述堂文鈔》四卷,《繼述堂文鈔續刻》一卷,《繼述堂三刻文鈔》二卷《附錄》一卷,《環川自治譜略》三卷,《繼述堂中西教育合纂》《繼述堂讀孟芻言》《繼述堂社會談約編》;詩集五卷,即《穗城雪鴻集》一卷,《繼述堂詩鈔》二卷,《繼述堂詩鈔續刻》一卷,《繼述堂三刻詩鈔》一卷,及散葉《大羅山人生前辭別詩》,均有石印本,版本詳見《王毓英年表》。如今將文集七種十四卷,合計二百四十五篇(條)作為上編,詩集四種五卷二百七十九題作為下編。其餘詩文作為補編。其中《溫屬圖書館文稿》一冊,謄錄一九一九年至次年公文底稿四十六通,未刊。加上後續公文稿十五通,收作補編之一。補編之二為逸文,七篇。此外為詩一組:散葉《生前辭別絕句》,聯語三副。上、下、補三編總計,文三百十三篇(通、條),詩二百八十題,聯三副。詩注內提到的《感慨詩鈔》《憤俗草廬雜著》主要作品,當已收入上述詩文鈔中。關於繼述堂的含義,作者《繼述堂傳家實錄》解釋說:「聞古之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余雖不足以言繼述,要時時存一保身名、崇祖德以不墜歷世相承之道為宗旨業已。」

(盧禮陽先生的原題)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