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評論:談談孔子

孔夫子名聲太響了,他被尊稱為聖人,如果說中國有一個人是全世界所共知的,很可能就是孔子了。大家去過曲阜沒?曲阜無論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在全國來看壓根就微不足道,但很少有人不知道曲阜的,雖然去過的不多。這都是孔夫子的功勞,他當年絕對不會想到,幾千年後,他所生活的那些地方竟然為當地的旅遊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山不在高,有龍則靈"啊!

孔子在司馬遷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在前面很多文章中,無論世家還是表中都數次提及他。我之前也自不量力的表達了一些個人意見,好與不好,都沒關係,畢竟孔子所取得的成就和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那是明擺著的,也不是誰胡亂說幾句就能動搖的。

所為人以群分,司馬遷和孔子都是文人,在政治上都不得志,都要靠政治以外的東西 來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從這個角度他們屬於一類人。世家按說都是王侯將相,但是作者對待這個概念是很靈活的,比如孔子世家還有陳涉世家,之所以成為世家中的一篇,更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政治職位而是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由此帶來的深刻的影響力。

那孔子所取得的成就是什麼呢?他為何對後世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他是個教育理論家,是個非常優秀的老師,他提出的許多觀點在今天仍然是適用的,當然這是指在做學問上,而且深受學生們的愛戴,他開創了一套教育體系,而且自己實踐之。

這也從側面告訴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前提要做對事情。孔子不適合從政,就算他在這個領域傾盡一生拼搏奮鬥,都無法獲得成功,但在教育上,他卻建立了同時代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不得不提的是,他在政治上是失敗的,那個時代的人們職業選擇還很窄,重政輕商,大都傾向於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出人頭地,你看秦國的呂不韋一個做生意的後來還是想法設法混到政壇上去了。孔子也逃不出時代的限制,開始也是從政,想在政治領域大幹一番,並沒想著專心從事教育行業,後來轉到教育上完全是迫於無奈,周遊列國,無人敢用他,實在沒辦法了,年紀大了,不願折騰了,只有返回魯國靜下心來教書育人了,這點還是很開明的,有很多懷才不遇的人都鬱鬱而終了,上天對你關閉一扇門,必然要開啟一扇窗啊!

孔子嚴格遵守禮儀,按說這樣的人就容易墨守成規,但他還有靈活的一面,那就是逃跑,每次遇到困難或危險,就逃,而不是留下來同自己的敵人鬥上一斗,這大概是其政治上失利的原因之一,即置身事外,主動出局。就好比,他在公司里受不了別人擠壓,自動離職了那樣。你看魯國發生動亂,他不主動參與進去而是離開,按他的設想,要發揮自己的才能必須有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和一個懂得欣賞自己的國君,但是在那個政治混亂的時代,這兩個條件很難同時具備,這就要求從政的人必須有處理危亂局面的勇氣和能力,要亂中取勝,這樣才能登頂權力頂峰。從書中記載看,孔子不屬於這樣的人。須知動亂也意味著機會,成功的機會。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和才能無關,說起治國的大道理,孔夫子那是頭頭是道,但是為什麼國君都不重用他呢?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他自己都說"如果用我,一年就差不多,三年國家會有大成效 "。我想這個還得從當事人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怪人家國君不懂得用人啊!同時代還是有很多出色的政治家都得到了重用。壓根就沒有懷才不遇一說,這都是自我安慰的說辭罷了!晏嬰對他的評價:儒者能說會道,不能用法約束等等。這或許從側面反映了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一點就是,當時的時代,凡是從政的不僅僅要處理國內政事,還要搞外交,善於縱橫,為本國爭取利益,並且需深諳軍事。孔子自己都承認不懂軍事。

孔子好禮,而在許多國君看來,他所崇尚的禮太過繁瑣,不適合實際情況。他的很多主張都脫離實際,對國家不利,比如他說"大臣不能私自藏武器,大夫家的城牆不能高過多少多少之類,後面魯國遭受侵犯,因為少了城牆,國君險些喪命,這都很說明問題啊!

但是如果有個和平的環境,孔子的治國才能還是得到很好的展現。書中有這樣的記載"男女行者別於途,途不拾遺",在他的治理下,一切都井井有條,人們都按他的規定生活,他善於給人們制定各種行動準則,這對國君的統治穩定是有好處的。但是禮儀規則在把一切排序的同時也會束縛人們的活力和創造力。齊國曾經因為孔子當政治感到害怕,怕他吞併自己,其實大可不必。齊國於是送給魯國國君一些美女去誘惑國君,國君果然接受了,於是孔子很不爽,覺得國君這個人不行啊,於是帶著他那些弟子離國出走了。人無完人,作為一個臣子,按說有責任進諫國君,出走肯定不是最好的辦法,這一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沒有舞台也無法施展了。

孔子遊說列國,表面上是國君不懂得欣賞他,實則是孔子要求太嚴格了。水至清則無魚,去哪裡找各方面完美無缺的國君呢?他離開魯國到了衛國,別人說他壞話,衛國國君就懷疑他,他害怕趕緊跑路了。有的國君稍微對他不尊重,說話的時候不看他,他覺的受到了侮辱,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怎麼也不肯忍辱負重啊!

文人的自尊心真的很強啊!孔夫子真是古今第一大文人!要想用人家,必須尊重人家,給足他面子,不然就算請都請不來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鳥能選擇樹,樹怎麼能選擇鳥呢",如此偉大的治國才能一輩子都沒有施展的機會,真是可惜了啊!

他在逃跑途中曾自我評價"喪家之狗 ",當時的情形的確如此,哪個國家都不留他啊!

孔子當時已是天下名人啦,但孔子是不為同時代人所接受的,就算一個耕田的老頭都覺得他整天東逃西躲,不幹實事,還批評他說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當然這樣的評價無疑是片面的,孔子就是善於搞理論,善於務虛的啊,同樣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呢!

作為一個成功的教育家,孔子的貢獻很大。給後世留下了很多治學格言還有教書育人的方法,真不知道西方社會沒有這些東西不也學的挺好的!反倒是我們自古教育出來的學生大都缺乏創造力!

他教學生是以"詩書禮樂"為指導原則,還有很多,不一一講述,在他眼裡所有的行為都要有原始出處,要是沒有就亂了。感覺就是一教條主義者。

作為總結,

1。在政治上不得志,不得重用,表面懷才不遇,實則缺乏政治家的才能。不過他還算個君子,以致於很多國家的同僚們有點害怕他,千方百計阻止他掌權,齊國這樣做過,楚國也這樣做過。

2。在教育上成就很大,主要是理論上的務虛而非務實。

3。精通禮儀,知識淵博。

一個教育家非要去摻合政治圈的事失敗是必然的。無論怎樣,歷經大半生,孔子總算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事業而且成功了。倒是很多現代人比較迷茫,整天過得稀里糊塗,完全沒有方向感,這點上還不如人家孔夫子啊!

今天的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對待孔子和他的理論呢?畢竟過了幾千年,世界變化太大,完全照搬照抄吸收肯定是行不通的,以懷疑批判的態度加以利用還是可行的。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