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鹽會不會導致甲狀腺癌?

本文節選自清華社科普暢銷書《如果舌尖能思考》。

碘鹽會不會導致甲狀腺癌?這一直是個敏感的話題。要把這事兒說清楚,得先講講碘是怎麼跑到食用鹽里來的。

因為缺碘會導致地方性甲狀腺腫,中國在20 世紀中期開始在河北、東北等地區試行食鹽加碘,然後推廣到全國的發病區,後來考慮到在病區以外的地區也有缺碘的情況,國家正式統一推廣碘鹽。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成人每日最低碘攝入量為150 μg。由於其他食物中也有碘,比如海藻、魚肉、牛奶、雞蛋里, 食鹽里到底要加多少碘得要摸索才能知道。

人體攝入的碘有90% 會隨尿液排出,測量尿里的碘含量就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的衡量碘攝入量的辦法。一般認為,如果一個人尿里的碘含量為100 μg/L,那他每天就攝入了大約150 μg 碘,也就達到了WHO 推薦的碘攝入量標準;如果尿碘低於100 μg/L,那攝入的碘就不夠。

Advertisements

由於碘對兒童智力發育比較重要,兒童的碘攝入量也需要高一些。在一個對中國各省兒童的智力調查中發現,在碘攝入量不超標的前體下(尿碘<300 μg/L),兒童智商跟尿碘濃度基本保持正相關性。當然,不能從相關性推斷出因果關係,但是在實行碘鹽政策之後,兒童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的提高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證據,說明補碘對兒童智力有益。

廣東地區1996 年開始實行碘鹽的政策,在此後的6~15 年裡,全省學齡兒童有三次智商調查,發現學生平均IQ 逐年有所增加。嚴格來說,智商評估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教育發達程度和營養水平等對此都會有影響,比如城市裡的學生就比農村學生平均水平要高。但是,這段時間內教育和營養水平的提高應該不是導致IQ 增加的原因,因為非碘鹽銷售地區學生的平均IQ 基本沒什麼改變。

Advertisements

中國在制定了最初的食用鹽碘含量標準之後,根據對全國碘營養數據的檢測結果,對標準作了三次大的調整修改,最後在2012年實施的標準是20~30 mg/kg,並允許每個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20 mg/kg、25 mg/kg 或者30 mg/kg,並可以在此基礎上上下波動30%。修改碘鹽標準的專家探求一個最合適的標準,主要是因為過量的碘對人體不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如果尿碘超過200 μg/L,某些敏感人群就會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而如果超過300 μg/L,連普通人群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

在治療都要個性化的時代,如果這食用鹽要搞一個大一統的標準來達到皆大歡喜,我覺得簡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關鍵的問題是,每個人口味不一樣,有的人吃得咸,有的人吃得淡。吃鹽過多對健康的影響在其他章節里有討論,在這裡, 我們看到的一個危險就是增加了碘的攝入。如果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碘鹽中的含碘量應該根據食用鹽的多少來決定。比如說,如果每天食入鹽5g(這是最合理的食鹽量),碘鹽中碘含量應該是39 mg/kg。但是如果每天吃鹽增加到10g,碘鹽中碘含量應該下調至20 mg/kg。

還有一個問題,因為主要監測的是兒童的攝入量,所以即便這個標準能讓兒童達到最優的碘攝入量,對其他人群卻會有誤差。兒童應該是補碘的重點人群,但是孕婦及產婦也應該是重點。對於孕婦,碘的需求要高一些,尿碘適宜範圍應該在150~250μg/L。但是在2009—2010 年浙江有個調查,發現56.77% 的孕婦尿碘不到150 μg/L。在2012 年標準出來以後,北京市於2014 年共調查育齡婦女3279人,尿碘中位數為 163 μg/L ;調查孕婦3389 人,尿碘中位數為154 μg/L。可見,仍有一半的孕婦碘攝入量不夠或者最多只到達低限。

當然,世界衛生組織跟真正的政府機構不一樣,世界衛生組織只需要制定一些指南,並不需要考慮怎麼具體執行。政府機構不一樣,首先考慮的是執行的可行性,如果標準不明確, 在中國的國情下也許很難執行。不可否認,在碘鹽的推行后產生的社會效益,比如克汀病被消滅了,青少年的甲狀腺腫發病率也大幅降低。不過,也許現在應該到了考慮個性化補碘的

時候。

回到碘鹽跟甲狀腺癌的話題。流行病學的調查數據認為,大多數國家每10萬人中有1~4 個甲狀腺癌的病例。在中國,甲狀腺癌的發病似乎越來越多,有一個理論認為是由碘鹽引起的。有一個在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調查,根據當地病理科的資料,以1997 年開始食用加碘鹽為分界線,在此之前10年間甲狀腺癌共發現42例,加碘鹽之後10 年間共發現甲狀腺癌88 例。這期間當地人口應該有所增長,但是不應該翻倍。根據中國人口的普查資料,廣東從2000—2009 年底這10 年人口增長為20.69%。所以,即便把人口增長率考慮進去,這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應該是增加了。不過,當地人口為20萬人,這估算出來的每年發病率也就是4.4 人/10萬人,不算太離譜。但是在河北省的黃驊市,這是一個本來就高碘的地區,1993 年實行了食鹽碘化以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達到每10萬人中13人,遠高於同時期低碘和碘適當的地區。這些數據表明,至少在高碘地區,食用碘鹽是跟甲狀腺癌有相關性的。需要說明的是,這相關性不能等同於因果關係。

甲狀腺癌病例的增加,也可能跟更多的放射性照射有關。美國有個《奧茲醫生》的節目,提到現在在醫院做X 線檢查身體的時候,很少有人會使用脖子的護套,儘管這種護套本來就是設計出來保護甲狀腺免受放射損傷的。一般說來,這醫用X 線的輻射量屬於安全範圍,目前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輻射和甲狀腺癌的因果關係,但是多一些小心總是好的,下次遇到醫院做這種檢查時可以要求戴脖子護套。

不過甲狀腺癌的病例大幅增加,其實主要跟如今檢查手段靈敏度的提高有關。早在1981 年就有人報道了在正常人屍檢中

發現的甲狀腺結節。注意,這個研究里進行屍檢的都是「正常人」,也就是他們的死亡都跟甲狀腺沒有任何關係。所以,甲狀腺的病變在很多人身體里都有,而且隨著年齡增加,甲狀腺病變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只是大家一直不知道而已。在這個屍檢的調查中,30 個人中共發現有6 個甲狀腺結節,其中5 個人是50歲以上。

目前超聲波檢查已經是對甲狀腺的常規檢查了。有一個台灣的報道,發現做超聲檢查的3657 人中,總共378 人發現甲狀腺有問題,佔10.3%,但是只有其中的109人被進一步的病理檢查確定是惡性的癌變。香港也有一個研究,對沒有任何甲狀腺癥狀的1140 人進行了超聲檢查,發現45% 的人都有結節!最終經過病理確診是甲狀腺癌的只有14 人,佔1.2%。所以,即便超聲檢查出甲狀腺有問題,也不用恐慌,到底是不是癌症,要做甲狀腺細針穿刺抽吸,用得到的活檢組織進行病理鑒定。這些超聲檢查查出來的癌症,還有那些小一點的結節,在以前都是不能被發現的,現在通過新的靈敏的診斷技術發現了,不能等同於真實的發病率也增加了。

也不只是中國甲狀腺癌的病例越來越多,全世界都這樣。要確切知道甲狀腺癌的真正發病率到底有沒有增加,有一個辦法就是比較不同年代的屍檢報告。如果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真的增加了,那屍檢中發現甲狀腺癌的比例應該也增加,所謂死人不會說謊!有項研究分析了從1949—2007 年間在非甲狀腺病人中屍檢檢出甲狀腺癌的醫學報道,總共涉及了42套數據、12 834個屍檢報告,結果發現在1970 年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就沒有任何增加的趨勢[168]。

不管這碘鹽到底有沒有增加甲狀腺癌,過多的碘攝入還是會影響甲狀腺的功能。作為吃碘鹽的群眾,怎樣面對碘鹽潛在的負面作用?從普查的情況看,有10%~20% 的人屬於碘過量(尿碘>300 μg/L)。如果自己不屬於需要補碘的人群,又擔心碘攝入過多,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鹽的攝入。如果口味一下子實在降不下來,可以考慮配一點無碘鹽。如果已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則需要遵醫囑食用無碘鹽。在高碘地區,食物和飲用水中已經有比較多的碘,也應該吃無碘鹽。

還需要說明的是,碘的攝入量過高不一定意味著就要出大事。有調查發現,日本人的尿碘可以高達1000 μg/L,推算出來的每天碘攝入量可以達到1~3 mg。一般公認的碘攝入安全上限為600 μg,但是這超過安全上限2~5倍的攝入量,也沒給大和民族帶來災難。日本人攝入碘的來源主要是海藻。每1 g乾的海藻,可含高達3 mg 的碘!當然,海藻里也有更多的溴, 目前有理論認為這溴會與碘競爭,阻止碘被吸收。

在一些蔬菜食物中,比如十字花科的蔬菜和大豆,有一些成分是可以抑制碘的吸收。可見,不管是有碘鹽還是無碘鹽,都只能是調味料,而這些蔬菜,卻實實在在應該吃。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