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種姓的前世今生

誰都知道印度有種姓制度,要想了解印度那麼了解種姓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就好像了解中國必須了解道家一樣,否則你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和西方有如此大的不同,為什麼我們注重的是人與天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主張一切都順應自然,合乎天道。

種姓制度千百年來早已滲透到印度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印度的錫克教徒、穆斯林,甚至天主教徒中,儘管他們的教義提倡人人平等,但種姓差異甚至種姓歧視依然存在。一位印度穆斯林非常巧妙地回答這個問題,他說「伊斯蘭教沒有種姓之分,但印度穆斯林有」。

不過,應該說種姓就好像中國以前女人的小腳一樣也開始有了逐漸消亡的趨勢,比較世界這麼大,你自家人分種姓可是到了外面,那些不屬於種姓制度之中的人,這種思想怎麼也會覺得無稽之談,比方說印度現任總理莫迪貴為國家元首,怎麼也得是婆羅門或剎帝利階層吧?實際上他是古吉拉特邦的「甘琦」亞種姓,絕對的低種姓弱勢群體。不過尼赫魯是婆羅門,聖雄甘地是吠舍,這也能看出種姓制度的逐漸消亡。

說到種姓就必然提到婆羅門教(Brahmanism)和印度教(Hinduism),其實這兩個宗教不是一回事,婆羅門教可以說是印度教的前身。在早期婆羅門教非常封閉,而不像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那樣開放和擴張,婆羅門教比猶太教更保守,所有外來的人都不可能加入這個宗教。但婆羅門教也在不斷變化,比方說入侵印度的亞歷山大帝國的希臘人、匈奴人、西徐亞人都被被接納入剎帝利階層,許多副種姓(Sub-Castes)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產生。婆羅門教進行變革,吸納許多新的習俗,產生新的教義和新的宗教經典。婆羅門教從而演化成現代的印度教,甚至連佛教的佛也都給納入新的宗教體系,變成印度教的神。這也是為啥不同種姓的人包括同一個種姓的人差異這麼大的緣故,高種姓的可不僅僅是雅利安人那麼簡單人家也有民族融合啦。

扯遠了,回到印度的種姓制度上來,有關種姓制度的產生,有三種解釋: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第一個自然是最扯淡的宗教說法:解釋來自婆羅門教古老的經典梨俱吠陀(Rig Veda),婆羅門相傳是梵天用嘴創造的,剎帝利是梵天用手創造的,吠舍是梵天用腿創造的,首陀羅是梵天用腳創造的。這扯淡的,那梵天管天管地不管外國人啊。

這才是梵天,剛才有點不嚴謹,把下面毗濕奴的圖弄上去了,感謝提出指正的讀者「genji12」

這張是毗濕奴,區別是梵天是四個腦袋,至於長相就算了,我感覺都一樣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第二個解釋就是按照你的職業和吃啥來劃分,在印度教重要經典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神告訴我們說,他根據Guna和Karma的不同而創造了四個種姓。這裡的Guna和Karma就如同中文的「道」一詞,很難準確翻譯。Karma有許多意義,包括行動、行為、勞作、運行等。根據種姓、年齡、性別的不同適合做不同的事情,這有點像明朝朱元璋搞的那套當兵的後代去當兵,打鐵的下一代還打鐵,當然人家印度說的是你天生就適合。

Guna,可以近似理解為各種屬性。萬事萬物都有Guna,一共有三種基本的Guna。

第一種Guna是Sattva包括了智慧、聰明、誠實、善良,總之都是好的啦,婆羅門正是具有Sattva這樣的品性,應該從事神職工作和當教師,匹配的顏色是白色。

婆羅門的女性,我們看到的印度電影美女大都是這個種姓

這是婆羅門人,如果我說他是日耳曼人估計你也信,畢竟都是雅利安人的後代

第二種Guna是Rajas包括勇氣,自尊,活力以及其他熱情的品性,指的是剎帝利,適合的工作是武士和世俗統治者,匹配的顏色是紅色。

也有這種很印度化的剎帝利人,畢竟幾千年,你說一點不混血也不現實

剎帝利的帥哥一枚,感覺有點咖喱味了,但還是很帥的

剎帝利的女孩,這個就比較印度化了

第三種是Tamas包括遲鈍、愚笨、缺乏活力和其他的負面的品性,除了婆羅門和剎帝利外的低級種姓都是這樣子的,只是由高到低不斷增多而已。吠舍(Vaisya)兼有Rajas和Tamas品性,顏色是棕色,適宜從事農業、商業、手工業。首陀羅(sudra)是純粹的Tamas品性,顏色是黑色,只能從事各種低賤的勞作。不過大大有名的阿育王好像是首陀羅,也許這也是佛教能在他之手興盛的重要原因吧。

印度南部吠舍男,更黑一些,但好歹還不是最低,還有些地位,能做手工業啥的

吠舍女,我覺得中文翻譯很有意思,吠舍從漢語感覺也比婆羅門和剎帝利要low一些

無種姓者(Outcastes,賤民包括在內)同樣是Tamas品性,但沒有相應的顏色,因為沒有比黑色更暗的顏色了,賤民只能從事最骯髒的比如清掃人畜糞便,清理動物屍體等工作。

這是賤民,沒有歧視的意思,我是雅利安人的話也沒興趣和這些黑皮膚的人那啥

這就是最悲催的賤民階層了,嘴唇很厚

在這種解釋下,各種種姓和副種姓的來歷都可以通過Guna和Karma的不同比例成分和搭配得到解釋。

食品也同樣有不同的品性的比例搭配,有點類似我們說的食物有的寒性有的暖性的意思,不過人家是和品德相關,食品的品行將影響食用者的智慧。婆羅門和吠舍要吃Sattva品性的食品,像什麼奶、蜂蜜、水果、蔬菜和植物塊莖啥的,都是素的。葷的大部分都被認為具有Tamas的性質,所以許多首陀羅以食用各種肉類(不包括牛肉)。至於剎帝利,則需要吃具有Rajas品性的食品,比如鹿肉,而印度中西部的馬拉地副種姓(Marathas,他們屬於剎帝利種姓)則吃羊肉。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第三個解釋就是人種說了,印度最初的居民人種比較混雜,有非洲的尼格羅人種、澳大利亞的黑棕色人種、遠東的蒙古人種和地中海地區的旃荼羅(或旃陀羅)(Dravidian)。在雅利安入侵前,後者是最大的群落,就是現在比首陀羅還低的賤民階層,人數也是最多。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雅利安部落從印度西北部進入了印度次大陸,佔據了印度北方地區,創造了古印度文明,並把其他的部族向南方或者向北方的山地、森林地帶驅趕。所以說有人不代表就有文明出現,我上一篇「我們真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么?」裡面就提到過這個問題。

雅利安自己的社會形成了三個群體,第一個是戰士集團就是剎帝利,第二個是祭司集團稱為婆羅門,順便說一下,我們現在主要的宗教除了東方的道教和儒教(也算是宗教吧)基本上有雅利安人的影子,比方說什麼拜火教、印度教、佛教。而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雖然是閃米特人創建的,在大融合和交流中也受到一些雅利安人宗教觀的影響。第三個集團是農業和手工業者即吠舍其中混合了一些土著人,從相貌中能很容易看出來。印度的土著居民則成為首陀羅,首陀羅的最初來源不僅包括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也有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生的混血後代主要是在農場工作的農民或者在手工作坊進行勞作。

就好像所有少數族裔統治的地方,比方說中國的清朝和元朝一樣,在雅利安征服後為了維護地位,就需要用建立等級來維護其統治,如果文化不如當地,那就融入當地。雅利安人則文化更加先進,自然會按照自己的文化來制定規則,這種規則往往更加穩固也更加隱蔽,那就是宗教制度。種姓制度由此產生,種姓制度的最大特徵就是其頑固性和凝滯性,各個種姓之間不會轉化,種姓制度建立后,不僅永久固定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地位,還固定了他們的職業,限制了各個種姓間的社會交往和婚配。其實就是在精神上奴役本地土著,讓印度人溫和不反抗沒有慾望,很好管理,甚至會出現非暴力不合作這種我們無法理解的奇葩。要我說,這其實也是現在印度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精神狀態如果不會改變,印度超越中國,我只能呵呵。

由於征服者雅利安人的淺色皮膚和當地人的深色皮膚對比鮮明,所以膚色是和種姓制度緊密聯繫的因素。在印度教神話中,和膚色聯繫的也很多。許多神話戰爭就描述的是正義的雅利安人和黑色皮膚的魔鬼的戰爭,不同的神也擁有自己的黑皮膚的奴隸,關於女魔鬼引誘正義的雅利安英雄的故事更比比皆是,甚至還有雅利安英雄娶了女魔鬼的故事。這些其實正是雅利安征服的歷史的反映,所謂的魔鬼,黑皮膚的奴隸等都是來自於被征服的當地土著的形象。

在四個種姓之外,還有一個被稱為無種姓(Outcastes)的部分,中文往往簡單地翻譯成賤民,事實上,賤民只是Outcastes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願意自己放棄自己的種姓,也會成為無種姓者。當然,在古代,這種事情很少見,多數都是被剝奪種姓,這些被被剝奪種姓的人往往只能從事骯髒的工作,成為賤民。而現代的許多印度人因為不滿種姓制度,自動退出種姓,他們也成為Outcastes,今天的印度大概有20%的人口屬於Outcastes,但要理解成印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賤民那就理解錯誤了。他們的工作都是污穢的工作,被稱為不可接觸的人,有的甚至是只能在晚上工作以避免被見到,被稱為不可見的人。所有的賤民都是不具有Varna,也就是不具有任何種姓,我在某些國內的書上看到說賤民俗稱為「第五種姓」,我估計肯定是我們這些老外的俗稱,印度人自己不會認為賤民是個種姓。

基本上你聽到的印度那些什麼平民窟、印度閹人、聖廟妓女啥的的悲慘故事多半都和賤民相關

根據印度教教義,賤民的工作是任何有種姓的人都不可以去乾的。這些工作主要包括,(1)處理死去的動物屍體,比如那些在印度村落里四處遊盪的神牛的屍體,還有處理無人認領的人的屍體;(2)製革,因為革需要從死去的動物屍體上剝皮硝制,同樣的,製造各種皮革製品的手工業也是骯髒的;(3)在那些沒有下水道系統的村落里清除人畜糞便。由於這些是出自宗教規定,所以在印度城市裡,許多來自他鄉且沒有一技之長的高種姓成員,寧可在大街上乞討也不會找工作,因為他們不能從事下賤的工作。

賤民的生活必須要迴避具有種姓者,他們往往有單獨的出入通道,也有自己的井,因為他們不能和有種姓者使用同一口水井。不過在條件不優越地區,賤民還是可以和高種姓的人用同一口井,但他們必須最後打水,以避免弄髒了井水。賤民的居住區必須遠離四個有種姓者的居住區,他們不能進入有種姓者的住房,他們不能進入寺廟。在某些公眾場合,如果必須和有種姓者一起出現的話,他們會被強迫坐在遠離有種姓者的位置。其實這不就是徹頭徹尾的奴隸么,還是溫順的被宗教洗腦的奴隸。你可以想象一個從根子上還是奴隸制度的國家有美好的未來么?

最後列舉一個找到的數據,是關於各個種姓數量的大致情況(不過1947年宣布取消種姓制度了,所以官方記錄中已經刪除了種姓這一項,就只能從姓名等側面來估算,並不准確,但種姓制度人存在與印度的文化方方面面卻是不爭的事實):大約婆羅門和剎帝利約一億的樣子,賤民三億多,伊斯蘭教徒兩億多,其他就屬於首陀羅,算是最大一個群體。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