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亭〖傳奇故事〗

作者:王啟成

前清時期,寧陵縣有一於縣令。他升堂問案從不濫用刑罰,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淳淳誘導,以理說教。

是因宅基田產之爭而對薄公堂者,待訴訟雙方陳述完畢,他權衡片刻就耐心開導:人生在世,草木一秋 ,也不過百年而已!你們世代為鄰,自然關係不菲,且明『搭棚滾棗,鋸樹留鄰之美談,今為點滴土地所有,一時矛盾,不能容忍,言差語錯以致開啟訟端,全不顧及以往情誼。古人云;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凡事需忍讓謙和為上。因逞一時怨恨,逞威器械,造成後果,訴之官府,既浪費時日,又荒廢田園,耗其積累,一經判決,定有輸贏,敗者身陷囹圄,波及家人,且獄內夏有瘟疫疾病,冬受凍寒餓,罪輕杖責,皮開肉綻,疼痛難堪,卧床數日。重者終年桎梏,從此相鄰互相怨恨,延至後人,如此結果豈是爾等本意,到那時將悔之晚矣,且到堂下,兩相商議,再有不睦再審不遲。往往雙方到堂下各省己過,后相互謙讓,再回稟於縣令,願私下相商,和好如初。於縣令就一拂官袖,大笑幾聲,會後堂休息。

Advertisements

婚緣嫁娶而爭議者,於縣令就委婉教化,說婚緣本由天定,非人力所為,此系人一生之福,講究個緣字,成則喜,不成則罷,好聚好散,各謀佳配為此爭議讓本官升堂問案,是非勝負必有結果,一旦外傳則毀名損譽,為日後擇偶而打折扣,何苦為之?言畢,驚堂木一拍,起身說:「下堂去吧,回家細細酌議,三日後再回本官議之詳情,切莫負我一片仁愛之心!每每不到三日,雙方相攜再到公堂,言一切怨恨已解,重歸於好,於縣令看著煥然冰釋的雙方,大喜不已。

因偷盜者,於縣令必問盜竊之因,盜者若因家貧之迫而盜,於縣令就說,因無技養家而做梁上君子,此不為大惡,若能改過則不與責罰,本官教你一技在身,你耐心學之,及技成,雖不致大富,養家足矣。回去后自食其力,重新做人,技若不成,則是爾養惰成性,日後以致再犯前科,罪責加倍。言畢命人教其技藝,或紡織,或做工,或手編。盜者希望趕快釋放,無不用心學習。待學成之時,於縣令就從養廉銀中抽出幾百錢,做其資本。大多數盜者均感於縣令恩德,痛心悔改,重新做人。

Advertisements

也有再犯者,捕獲后,則杖刑伺候,以示懲罰。刑后,讓其重溫先前所學,再送錢讓其從操舊業。第三次再犯偷盜者,於縣令看著跪在堂下的偷盜者無奈的搖頭說:」凡事不過三,看來你是賊性難改啦。「言罷,命倆衙役各持偷盜者一臂膊繞庭院疾走,待他全身起熱急喘之時,就用熱醋灌他。等偷盜人喝到一半時,讓另一人猛拍其背。醋屬刺激邪物,加熱愈甚,以此傷害支氣管粘膜,使其終身咳嗽,不能治癒,讓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再不能做賊,而守其所學終其一生。

三年任滿,於縣令離開寧陵之時,前來送行的人空前絕巷,其間咳嗽之聲夾雜其中。不絕於耳。大家簞食壺漿,夾道相送。為答盛情,於縣令含淚從一老者手中接過一杯酒一飲而盡。隨手掏出一文銅錢遞於持酒人,退讓再三,於縣令只好將錢擲於地下,遂乘騎疾馳而去。

為紀念於縣令的清廉與教化之恩,寧陵人民自發募捐一筆錢,在於縣令擲錢的地方建一所亭子。亭子上方書:」一文亭「三個大字,亭內一口碑,撰有:」感化治世,功德無量」的碑文。

年代久啦,哪亭子也不知毀於何時,只有以口碑相傳的形式在流傳!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歷代官府修繕縣誌從未提及此事。不知為什麼。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