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神心意的敬拜

合神心意的敬拜

主講/林慈信

整理/劉家光

本文是林慈信牧師在2006年6月印尼巴厘島第十八屆「聖樂大會」上所作講座錄音的筆錄。本刊採用時有縮略和編輯,各講的標題亦為編者所加。

音樂敬拜是教會生活和事奉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近年來教會中出現的新音樂形式,對於教會受到世界特別是後現代文化的影響,在音樂敬拜上所發生的諸多變化,包括詩歌的歌詞、旋律、演奏和信徒的參與方式,對於「古典聖詩」(hymn)、「讚美詩」(praise songs)與「短歌」(short song)的不同等等問題,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探討和反思。教會逐漸認識到,一些新詩歌和敬拜形式中確實存在某些問題和負面影響。

而林牧師這篇講章則從建設而不是批評的角度探討了敬拜的問題。以編者的理解,林牧師告訴我們,真正的敬拜是跟隨聖經教導的敬拜,是以神為中心,以神的榮耀、他的屬性和恩典作為為中心的敬拜。任何音樂形式,只要符合這個標準,都是可以接受的形式,是「合神心意的敬拜」。

Advertisements

編者相信,文中所指出的原則不僅適用於聖樂事工,也是我們整個信仰生活和教會建造的原則。類似這樣的文章將從正面有助於教會防止走向世俗化,在敬拜形式也許發生一些變化的同時,能夠和歷代的聖徒和屬神的教會一樣,用心靈和誠實敬拜我們的神。

第一講 為愛而聆聽

「合神心意的敬拜」這個主題引出兩方面的思考。一方面,什麼是「合神心意的」?另一方面,什麼是我們這個時代教會及社會所需要的?第一個方面,我認為原則是:神並沒有要我們在他所啟示的話語之外尋求他的旨意,《士師記》中基甸的經歷不是叫每個人都去效仿的,神已經給我們聖靈所默示的聖經,所以,問什麼是合乎神的心意的,就是問什麼是合乎聖經的。關於第二個方面,不認識歷史的人一定會重複歷史,問我們今天的教會需要什麼,除了要從聖經真理的根基之外,我們要有歷史的視角,要能從歷史中尋找答案。此外,要有一顆愛教會的心。

Advertisements

我們處在後現代社會中,後現代基本上有以下特色:

事物原本是沒有意義的,可以被人意解釋,所以實際上沒有實在的意義;

宇宙沒有絕對真理;

道德沒有絕對標準。

所以,對一件事,你有你的解釋,我有我的解釋,而原本是什麼,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沒有事實,沒有絕對標準。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年代。

北美教會已經處在後基督教時代。教會影響社會、文化的時代已經過去。雖然歐美還有很多很好的基督徒,還有教會、神學院或者出版社,但西方教會帶領社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還處在前基督教時代,教會還沒有完全站起來影響社會文化。有人信主,教會建立了,但是教會是否成為了一個成熟的教會(Churchhood)呢?Churchhood這個單詞英文字典里沒有,是我創製出來的。好像說,一些地方以前是殖民地(Colony),現在是國家(Nationhood)了,同樣,我們以前是宣教的場地(Field),現在需要變為成熟的教會(Churchhood),這包括「教導真理」、「建立崇拜」和「聖樂事工」三個方面。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榮耀神,次要的目標是建立教會,好叫教會成為靈宮。但願我們能分享教會歷代以來的好東西,使教會成熟,強有力地向這個世界作見證。

當代教會圈子中間,似乎正發生著一場「敬拜的戰爭」(Worship War),關於教會音樂應有的形式,如何創作,如何應用,有的人堅持歷代保存的寶藏,厭棄新的音樂。新一代則往往要用新的音樂,他們從來沒有聽過、學過傳統詩歌。他們會說,你們傳統的詩歌是用理性的,而我們的敬拜讚美(Contemporary Praise & Worship)是用心靈的。其實所有的音樂風格都既來自理性也來自心靈,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

我們現在處在現代化的末期,這是一個幾乎是前所未有的轉折點,類似的歷史時期,可能就是羅馬帝國滅亡,或者中世紀結束之時。不論大家喜愛怎樣的音樂,都需要共同面對一個事實:歷史的車輪正在轉動,四五十年之後教會將怎樣唱聖詩,我們今天無法預測,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現代史結束、後現代歷史開始的轉折點。是的,舊的要保存,新的也要來。

對於新與舊、東與西相遇的時代中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的閱歷都是有限的,但是我要問:你愛主耶穌嗎?我們若愛主耶穌基督,就沒有權利選擇不愛主耶穌基督的教會!這是一個不可以選擇的事情。在一個「敬拜戰爭」的年代,我呼籲大家有和談的機會。怎樣開始?除非我們愛主耶穌的教會,愛主耶穌全部的教會。我沒有說我們必須愛主耶穌教會裡面所有的音樂。你不喜歡說唱(Rap),別人也不懂得什麼是古典(Classical)。

John Stark為1977年的《洛桑信約》寫了一些註釋,裡面說到什麼叫做「對話」(Dialogue)。一個很簡單的定義,和很多神學院的不同:對話就是「Listen in order to understand」(為理解而聆聽)!我們要聽,不只要聽我們不喜歡的音樂,更要聽不同類型音樂背後生命的故事,好叫我們理解,讓我們看見主耶穌基督的教會多麼的大,多麼的廣!然後我們感謝聖靈在不同時代光照教會,叫教會產生了不同的音樂。

你的眼光有這麼遠嗎?我沒有說你要喜愛每一種音樂,我只問你愛耶穌基督的教會嗎?若是愛的話,我們是否Listen in order to understand(為理解而聆聽)了呢?

第二講 按著聖經教導敬拜

一、當受教於聖經

教會在這個時代的任務是巨大的。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公元第七、第八世紀,人類的文明處在危機當中,但是在愛爾蘭的修道院中,一個委身於基督的運動在重建文明。與此相似,今天我們面對著人類思想上、心靈上的危機;宗教上的泛神論取代了聖經所教導的獨一真神。我們要重建人類的思想,重建人類的心靈,喚醒人類的靈魂,好叫我們來到神面前,真正敬拜他。

基督徒不外在於其所處的文化。我們的思想、禱告,我們怎樣讀聖經,選什麼詩歌,唱的時候心情怎樣,整個敬拜的氣氛怎樣,就是說,我們心靈深處向神所發出的情操如何,不是在真空中的。我們都在文化中。需要問的是,什麼是誠實不變的?音樂的形式會改變,很多事情會改變,但有些事情不改變——神的信實不改變。

從事聖樂事工的人必須在神的話語上紮根,從事敬拜服事的弟兄姊妹要對舊約聖經很熟。不只是詩篇23篇,也不只是96篇,100篇或者150篇。詩篇的每一篇都在從不同的的角度來訴說神。除此之外,摩西律法書、先知書,這些都教導我們怎樣敬拜神。神給我們三分之二的聖經都是舊約,這並非偶然。加爾文說,神給我們詩歌本,我們要唱,這就是詩篇。所以,我們敬拜的歌詞要多多受到聖經的影響和管理。

舊約的主題就是耶穌基督。主耶穌自己教導我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路24:25),「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24: 44)。所以我們研究舊約,就是研究怎樣認識主耶穌。

現在我們看看舊約教導我們什麼——神啟示了什麼?我們的敬拜詩歌應該歌唱什麼?

二、神的啟示和我們當敬拜的

(一)神啟示了他的名字

神的名字代表了神是誰。舊約里,神的名字由四個希伯來字母JHWH組成。今天讀作「耶和華」其實並非正確的發音。沒有人知道JHWH這個名字應該怎樣讀,因為以色列人太過尊重神的名字,讀到JHWH的時候,他們就讀Adonai,就是主的意思。後來翻譯聖經的把JHWH和Adonai合起來,就成了「耶和華」。

神的這個名字有什麼意義呢?

舊約反覆教導我們,神是立約的神,是守約的神,他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神在立約之時啟示給他子民自己的名字,告訴我們,神是永不改變的。他必定不離開他的百姓,他的應許必然成就。既然舊約的主題就是耶穌基督,所以舊約每個耶和華的名字都是耶穌基督性格的表達,耶和華是我們的山寨,我們的盤石,耶穌基督也是我們的山寨,我們的盤石;耶和華是我們的牧人,耶和華的律例必然公義,耶穌基督也是我們的牧人,耶穌基督的律例也必然公義。所有耶和華所是的,耶穌基督也是。

我鼓勵創作詩歌的弟兄姊妹們,要多寫詩歌稱頌神的名字。《奇異恩典》的作者約翰·牛頓(John Newton)所寫的《How Sweet the Name of Jesus Sounds》(中譯《甜美聖名》或《主名至寶》),裡面有很多耶穌基督的名字排列出來,包括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先知,是我們的君王,是我們的祭司;他啟示父神讓我們認識他;他獻上自己,又在天上為我們禱告。

一百年前,荷蘭首相亞伯拉罕•凱波爾(Abraham Kuyper)說:「在整個人類生存的領域內,基督是主,其中沒有一寸地方,耶穌不說,那是我的!」耶穌是王,耶穌是主,耶穌是牧人,耶穌是愛我們的丈夫。聖經用各種的名稱和形象告訴我們,神是怎麼樣的一位神,耶穌是怎麼樣的一位主。

所以我們要學習在敬拜中多稱頌神的名字。

(二)神啟示了他的屬性

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喜愛神屬性的某幾個方面。我們喜歡聽到神愛我,神是愛;比較成熟的基督徒則說:神是聖潔的,聖哉!聖哉!聖哉!受過痛苦的就說:他是信實的,他是不改變的……沒有人能完完全全形容神。

而在17世紀,英國和北美洲的小孩子在學校里背《小要理問答》之時,問到神是甚麼?他們會答:神是個靈!父是靈,子是靈,靈也是靈!這是說神不需要身體,神是無限的,他超乎空間,又是永恆的。當然神在時間、空間裡面,但他也同時在時間、空間以外,在時間、空間以先,且在時間、空間以上!還有,神是不變的——他不改變,他的屬性不改變,他的應許不改變,他的兒子耶穌基督不改變!

神是個靈,是永恆的,永不改變的!

他的智慧是永恆的、無限的,永不改變的!

他的權能是永恆的,無限的,永不改變的!我們每一根頭髮他都數過,麻雀跌到地上他知道。萬事都互相效力。

神在拯救的事上是掌主權的!

他的聖潔是永恆的,無限的,永不改變的!不是我們唱完「聖哉!聖哉!聖哉!」之後他就變得聖潔了,不是,我們稱頌神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神的公義也是永恆的,無限的,永不改變的!有一天他將會擦乾一切的眼淚。

神的良善是永恆的,無限的,永不改變的!這裡告訴我們神的愛,神是賜恩典的神,神是忍耐的神。

神的真理是永恆的,無限的,永不改變的!人的邏輯不可能用來判斷神的真理,所以世界上一切的哲學,不論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老子或孔子,都不是神的真理,不是神的啟示。啟示是從上而下的,是神給的,不可能有錯;哲學是由下而上的,文學、音樂、藝術和科學也是如此。這些都不是神的啟示——假若是的話,神就是變來變去了——這是墮落的人對神之啟示的響應。而神就是真理,神的真理是永恆、無限、永不改變的!

神是什麼?神是個靈,他的存在、智慧、權能、聖潔、公義、美善、愛、恩典、憐憫、慈悲與真理,這一切都是無限、永恆和不變的。

我鼓勵聖詩的創作者,多寫一些包含神之屬性內容的詩歌。

我們要有多方面的創作。一個基督徒即使沒有機會上神學院讀神學,讀了詩篇的150首詩,也會知道神是怎樣的一位神,或者認真讀過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福音的話,也會知道耶穌是怎樣的一位耶穌。

不論我們用怎麼樣的音樂來創作,不論我們選用怎麼樣的詩歌,不論是詩班唱,會眾唱,獨唱或是合唱,我們都要關顧到神多方面的屬性。一年有52個禮拜天,一場崇拜中可能用三首,六首或八首詩歌,這其中有多少天是唱神的永恆呢?有多少詩歌是訴說神的無限、智慧、權能和公義的呢?

我再說:今天我們處在人類文明危機的時刻,人的思維破碎了,人的心靈破碎了。一個破碎的心靈需要甚麼呢?是安慰嗎?是治療嗎?是的,但這些都是暫時的。一個破碎的心靈最需要的是一個能拯救他的神,他需要認識神的屬性。

不但如此,神每一樣的屬性,都牽連其它的屬性。神的愛是無限的愛,永恆的愛,不變的愛,是滿有智慧的愛。神知道我們需要甚麼。一位清教徒說:「他把他的笑臉隱藏在打擊背後。」神好像有時候皺著眉頭,他好像不愛我們,離我們很遠,其實不是。神的愛有智慧,有權能、聖潔、公義。他按著真理愛我們。

不論是創作或是選詩,願我們在認識神的屬性方面能夠成熟。

(三)神啟示了他的作為

新舊約聖經是神所說的話語,神的話語解釋他的作為,神的作為也表明了他的話語所說的意義。神的作為有三方面:

第一,神的創造:他創造了世界和萬物。

第二,神的護理:他掌管萬有,他對世人的心意、護佑和帶領。

第三,神最重要的作為是他的救贖:一方面神成就了救贖,稱我們為義,收養我們為兒女;一方面聖靈施行救贖,使我們得以重生、悔改,賜給我們信心,使我們成為聖潔。

一本成熟的詩歌本一定有各類索引:歌詞作者、譯者、曲調作者、編曲者及格律等。長老宗及衛理宗有《普天頌讚》,路德宗有《頌主聖詩》,這些比較老舊宗派的詩歌本,你不可以沒有,最好有兩本。教會裡面本身應有兩本,家裡面應該有兩三本。有一些牧師喜歡唱奮興的傳統詩歌;有些牧師是用教義教導的,他們喜歡唱古典聖詩(Hymns)。我們要從不同宗派吸收最好的傳統。

更重要的,一本成熟的詩歌本一定會稱頌神各方面的作為。有一次我開車經過一間教會,看到兩個字:「Worshiping Jesus」(敬拜耶穌),這沒有錯,但是不完整。我們必須稱頌神所有的屬性、所有的作為。神是如何一位創造萬物、掌管萬物的主呢?他是怎麼樣的一個神,使我們重生的呢?耶穌是怎麼樣的一個奇妙救主呢?他奇妙的救恩如何按著他的公義、智慧和憐憫而成就的呢?

詩班的弟兄姊妹們,你對神的名字、神各方面的屬性和作為有夠深、夠廣的認識嗎?一個詩班成員,一個帶領敬拜的,在教義真理方面要長進,再加上對主耶穌的愛,兩方面都要兼顧。

第三講 聖約和我們的敬拜

現在你關心與神的關係嗎?你會為你在基督里的生命擔憂嗎?假如你關心你與神的關係的話,神比你更關心。因為你與神的關係是由他所設定的。神主動地、從上而下地和人建立了關係。神稱這種關係為「約」。

該如何理解神的約呢?

我們都是復興運動的後代,是約翰·衛斯理等人的後代,我們都習慣性地知道,要把最美好的獻給主,要在神面前委身,大部份的信徒都聽慣這一類的信息。這些信息向我們的意志講話,要我們的意志做出決定,在耶穌基督的寶座前降服。我們習慣了這類說法:我在神面前,我要向他委身。

然而,「約」的意思卻是神先向我們委身!我們還沒有委身之前,神先指著自己發誓。神向亞伯拉罕起誓,從天上有火落下來,經過亞伯拉罕所獻上的鳥和肉塊,神說:假若我廢約,讓我像這塊肉一樣被剁開。意思是說:神按著他的性命來起誓。

一、「約」就是在基督里的福份

你的信心軟弱嗎?神知道。加爾文說:「軟弱的信心仍是信心。」用聖經的說法就是:「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賽42:3)你的信心軟弱嗎?神是信實的神。在你還沒獻身之前,神就先和你立約。

神立約的內容是甚麼?約的內容就是在基督裡面一切的福份。在神的約裡面就是在主耶穌基督裡面,有神的恩典和應許。然後,神恩待神所拯救的人,給他們頒發律法。約的內容是恩典和律法,後來的律法沒有廢掉先前所應許的。

這些恩典和應許裡面包括甚麼呢?就是與耶穌基督聯合,與他同死,同埋葬,同復活,這就是水禮所代表的,表明我與基督聯合了。最重要的就是約,在基督里聯合,與神相近。

當我們唱《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神的信實廣大)時,這首詩歌的主題是甚麼呢?按照我的理解有兩方面:信實與恩典。唱到最後——神的一切恩典都是屬我,我與神親近——這是約的中心。

我怎知道耶穌愛我?我怎知道當我親近他時,他更親近我呢?都是因為他在他的約裡面,他應許我。約的內容就是恩典。恩典是借著約這個整體賜給我們的。我用廣東人熟識的叉燒飽來作比喻。叉燒包裡面是肉,外面是皮,耶穌基督就是裡面的肉,外面的皮是:

第一層:與耶穌基督聯合;

第二層:神稱我們為義,成為聖潔;

第三層:(這是福音詩歌最強調的)喜樂、平安、罪得赦免,有清潔的良心和活潑的盼望。有活水江河,直涌到永生。

這些就是在基督里的約:與他聯合,稱義和成聖,喜樂,平安,盼望,還有清潔的心。這一切的一切是藉神約的應許,在基督里臨到我們的。

再用一個比喻。一個橙,下面一半是剝掉皮的,上面一半沒有剝皮,這就是「約的圖畫」。神已經向我們頒布他的應許。我怎樣知道耶穌愛我?因為他的話告訴我;耶穌也吩咐我要遵行他的誡命。橙的下面是甚麼?下面是我們要遵守的規例法則。這是神給我們的條件。我們把神在聖經里所吩咐我們的事情都歸納起來,不外三種,就是:信心、悔改和順服。

二、「約」的條件是信心,悔改,順服

今天在教會圈子裡面流行的一種說法:神的愛是無條件的。剛才你聽到而上面我說,神的愛是有條件的?那不是變成要靠行為得救嗎?不是的!

四五十年前,當奮興佈道家說,神的愛是無條件時,我們都明白,無條件是說我們不配得,是神白白賜給我們的恩典。但今天新的復興派會說:什麼是神無條件的愛?是不是我什麼都可以做,我可以繼續犯罪,反正神會接納我?這不是聖經的教導,跟基督教所信的正好相反!就是因為有這樣新的想法出來,「無條件」三個字才使人很困擾。其實「無條件」這三個字你在聖經里找不到的。很多的字聖經沒有的,比如說人跟神「有美好的關係」,聖經沒有「有美好的關係」這幾個字的。所以我們要從聖經的用字來引伸到我們怎樣用字。

神的愛是有條件的。神吩咐我們要信,悔改,順服;但是我們做不到,神所列下的條件,沒有一個人可以滿足,要有基督才能滿足。基督為我們成全了這條件,聖靈也賜給我們能力,我們親自來到十字架面前,以信心,悔改,順服來回應神。我們的意志被聖靈改造了,我們靠著聖靈的能力,以更生的意志來信,來悔改,來順服。信和悔改不僅僅是我們接受主耶穌那一刻才做的。悔改是一個一生的習慣。

當我們敬拜之時,有耶穌基督在我們和神中間,神就接納我們的敬拜。這接納不是我們配得的,只因為我們在基督里。神先立了約,他先自己委身!當我們獻上我們的心之時,我們是在回應神的委身。神的委身變成你委身的基礎。你可能是戰戰兢兢地決志,但神托著你。不管你今天作甚麼決志,神都知道,神托著,他叫萬事互相效力。在你一生每一個階段,神給你不同的功課來學習,造就你。這些都是他呼召的一部份。

早期的復興和後期的復興不一樣。以撒·華滋(Issac Watts,《普世歡騰》的作者)所寫的詩歌跟後期教會的詩歌也不一樣。早期的復興不強調一次的決志,他們要問的是,你的靈魂是否已經在迴轉的狀態里?迴轉的狀態就是有真正的信心和悔改。後期的復興運動,因為世界越來越都市化和工業化,太多人不去教堂,於是史丹利(Charles Stanley)、慕迪(D.L. Moody)、比利·桑戴(Billy Sunday)和葛陪理(Billy Graham)他們就向教會以外的人佈道,向很多人佈道,這個傳統強調一次性的決志。

我們同時是這兩個傳統的後代。第一個傳統說:你是否已經在迴轉的狀態里?第二個傳統說:你要不要來跟從主耶穌?聖經並沒有要求我們做一次的決志,卻清清楚楚的吩咐我們,要信靠耶穌的寶血和他的復活。我們可以使用一次性決志的方法,但這不是唯一的方法。我想,也許只有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第二代、第三代基督徒可以勉強準確地說出,他是在哪一天,哪一個鐘點決志歸主的。這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就是你有沒有真的信心和悔改,你有沒有真的跟隨耶穌基督。

現在的教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存在主義的影響,牧師會在台上吩咐我們做一次性的決志,要我們的意志經歷一個「存在式的危機」,這讓我們覺得比較舒服。沒有錯,但這不是唯一的方法。敬拜是使用我們的信心和順服,來到神面前悔改認罪,同時敬拜他,跟他說:我願意跟隨耶穌。

有一次,一位在美國長大的韓裔青年來找我,他說;「我每個禮拜天去做禮拜,我求神用他的律法來定我的罪,然後,我願意神在耶穌基督裡面宣告他赦免我的罪。」早期中古時代宗教改革的禮儀往往表達這一點。從第三、第四世紀開始,聖餐的禱告有幾部份:

讚美神的創造,讚美他掌管一切;

讚美耶穌基督;

求聖靈降臨,用他的道來讓我們感覺到耶穌是真的;

我們認罪悔改;

最後,我們求神差派我們出去。

這些都是敬拜的一部份。七天裡面,六天我們工作,一天向神親近。將我們工作的果子帶來獻給他。不過小心不要犯錯誤,別把聖餐的餅和杯也當作奉獻,獻上給神,那是神給我們的。我們把自己和工作獻給神,然後我們求神幫助我們,差遣我們,在下面的六天里為他而活。

三、「約」是豐富而有內涵的

創作聖詩人的人,負責選詩歌的要知道,神的約和約裡面的福份是豐富的,在耶穌基督里的福份是豐富的。敬拜有些時候是很興奮的,打鑼打鼓,歡喜快樂,因為神來了,我們好像軍隊操練那樣來朝見神。我們恆常的敬拜也知道,一個歡慶很快結朿之後,又回到這個約的內涵中,與神親近,要我們節奏慢下來,是優美的慢,不是拖沓的慢,拖沓的慢跟優美的慢是兩回事。

不過我們現代人太忙了,要我們安靜在神面前很不容易。所以往往在安靜禱告中用一些音樂來幫助我們。三百年前,清教徒(Puritan)和無宗派信徒(Quaker)大概不需要這些。天主教和聖公會,他們教堂本身的建築叫他們很安靜,不需要彈奏一些安靜的音樂來幫助他們。相信我們大部份都不是活在這環境裡面。所以我們要學習快,學習慢,學習很熱鬧,也學習很安靜。還有一點,大聲不等於快,小聲不等於慢。有些小聲很快而大聲很慢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我們的思想、情感都很豐富,也很複雜,所以,詩篇裡面的情感是各式各樣都有的。

讓我們做成熟的基督徒,在敬拜上有長進。首先最重要的是多讀舊約,所有的詩歌,還有整本的舊約。我不用提及新約,因為大家都很熟識新約,比舊約熟得多。

最後,我們用一點敬拜的時間來結朿。

【附錄:研討問題】

1. 你最心愛的詩歌有哪三首?它們來自哪些時代?它們的歌詞反映出怎樣的敬拜?

2. 在你事奉的教會或團契,在詩歌的選擇上有多元性嗎?傳統聖詩佔多少成分?現代詩歌呢?這個比例反映出選詩者怎樣的教會歷史知識和靈命成熟程度?(包括對研讀聖經的操練,特別是對舊約的認識)

3. 你最不熟識的是教會歷史上哪些時期的聖詩?你是否有簡單的進修計劃,研究不同時期的聖詩?

4. 在未來的兩年之內,你可以如何增加自己對舊約敬拜的認識?對三一神的屬性的認識?

5. 你的教會或團契,可以訂出怎樣的節目或計劃,集體學習敬拜的聖經基礎和聖詩的歷史與價值?

作者:林慈信 版權不歸本平台所有,內容來源《我們合理的信仰》 此文願造就更多讀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