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增高是神經外科常見臨床病理綜合征,是顱腦損傷、腦腫瘤、腦出血、腦積水和顱內炎症等所共有徵象,由於上述疾病使顱腔內容物體積增加,導致顱內壓持續在2.0kPa (200mmH20)以上,從而引起的相應的綜合征,稱為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會引發腦疝危象,可使病人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因此對顱內壓增高及時診斷和正確處理,十分重要。


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原因可分為三大類:


1.顱腔內容物的體積增大如腦組織體積增大(腦水腫)、腦脊液增多(腦積水)、顱內靜脈迴流受阻或過度灌注,腦血流量增加,使顱內血容量增多。


2.顱內佔位性病變使顱內空間相對變小如顱內血腫、腦腫瘤、腦膿腫等。


3.先天性畸形使顱腔的容積變小如狹顱症、顱底凹陷症等。


在其病理生理中,有一個常考內容,即為庫欣(Cushing)反應,又稱全身血管加壓反應,當顱內壓增高接近動脈舒張壓時,血壓升高、心搏出量升高、脈搏減慢、呼吸減慢,繼之出現潮式呼吸,這種變化即稱為庫欣反應(即二高二慢)。


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頭痛、嘔吐、神經乳頭水腫被稱為顱內壓增高的三主征。頭痛是顱內壓增高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視神經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重要客觀體征之一。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及生命體征變化。


疾病初期意識障礙可出現嗜睡,反應遲鈍。嚴重病例,可出現昏睡、昏迷、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凡有顱內壓增高的病人,應注意觀察。密切觀察神志、瞳孔、血壓、呼吸、脈搏及體溫的變化,以掌握病情發展的動態。


在護理方面常考的有以下幾點,體位,床頭抬高15°-30°,以利於減輕腦水腫,如為昏迷病人,取側卧位,脫水治療選擇20%甘露醇,30min內滴完,冬眠低溫治療考的不是很多,大家了解一下,冬眠一號合劑為氯丙嗪、異丙嗪和哌替啶(簡稱「綠衣派」)冬眠二號合劑為氫化麥角鹼、異丙嗪和哌替啶(簡稱「青衣派」)。


腦室引流要保持通暢,觀察顏色、量及性狀,腦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天,不超過5-7天,以免發生感染,為防止腦疝的發生,保持穩定的情緒,保持呼吸通暢,避免劇烈咳嗽,控制癲癇發作。


以上對顱內壓增高的常考點做了一個梳理,希望能幫助你備考成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