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鑄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輝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時,「中華文化立場」「新的文化使命」首次寫入報告,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和高度自信。中華文化立足於華夏文明,有自己的根基,是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踐行新的文化使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永葆生機,不斷構築中國精神,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從內容上看,中華文化是夯實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涵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求大同,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蘊藏著「天下大同」「和諧共生」的理念,既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創新。

Advertisements

從歷史上看,中華文化凝聚民族精神靈魂,維護國家安定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首先,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創造力。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生生不息,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和超越時空的穿透力量。其「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推動社會團結,在當代體現為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其次,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中華文化是維繫民族情感的紐帶,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對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維護統一的政治局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從空間上看,中華文化融通世界文明成果,匯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文化提倡「和而不同」,這是中華文化具有的辯證智慧。中華文化這種厚德載物的內涵特質,在歷史的發展中,體現出「寬廣仁厚」「兼容並包」的姿態。面對21世紀人類發展的困境,中華文化更是在推動全球環境治理,促進文化交往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解決路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從「一帶一路」建設,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納入聯合國決議,我們看到復興中華文化的系統理論,正在為推動世界文明,提供「中國智慧」。把中國方案變成世界共識,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力量。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面對的新的文化使命。

Advertisements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對待中華文化,傳承是基礎、是前提,創新是方向,兩者不可偏廢,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主張的辯證的揚棄。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首先,分析辨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建立的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與傳統的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是本質不同的,這也就決定了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絕不是不加分析地照單全收。對待中華傳統文化要「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中華傳統文化在改善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天人合一」的智慧,在引導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實踐中彰顯了積極作用。「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智慧,則彰顯出「和諧、和睦、和平」的中國風範,有力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其次,對傳統文化作出與新時代相適應的轉化。轉化是對傳承的支撐和延續。要緊扣民眾所需、社會現實,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精髓,從理念、內容、表達、形式上進行轉化,使中華文化基因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大眾化功用,積極推進學術理論、思想精華,進學校進課堂進社會,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闡釋、傳播,真正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

再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完善,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具體講,不忘本來是指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本,傳承精神命脈,汲取思想精華;吸收外來是指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和先進科學加強文化交流互鑒,兼收並蓄;面向未來是指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來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時,匯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為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擔負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來源:學習時報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