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談《黃帝內經》中的夏季養生!

春夏秋冬,四季變換,人們的身體和情緒也像季節一樣變化,天氣的變化決定人們穿什麼樣的衣服。要講養生,天氣的溫度、濕度都需要注意。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黃帝內經》中如是說。

春生夏長,就是春天種下植物,夏天就一直開生長,這是生長旺盛的時候。夏天「天地氣交」,我們的生命靠日光、空氣、水。溫暖會生長,寒冷就可能死亡。「萬物華實」,夏天是萬物繁盛的時節

所以,早睡早早。「無厭於日」,不要過分在太陽下面活動。「使志無怒」,在心理的修養上少發脾氣,換句話說:對人、對事寬容,不要有怨恨。「使華英成秀」,讓大地上的萬物成長茂盛。「使氣得泄」,

Advertisements

《易經》講,成長的時候就開始死亡,當你死亡的時候即開始成長,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時候就要意味著也要有完結的時候了。

《莊子》內篇告訴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嬰兒生出來以後,這個嬰兒已經比昨天老,生生死死很快地在變化。所以《莊子》也引用孔子告訴顏回的四個字:「交臂非故」。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無常。

因此,夏季要學會善養自己的意志,「若所愛在外」,思想情緒都喜歡發泄出去。「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四氣調神」,就是講夜睡早起,不要發脾氣。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夏天汗多口乾,我們的朋友非講話不可,他內在已經感染,暑氣浮在外面。「體若燔炭,汗出而散」,這個時候講病相,身體像火烤一樣,汗很多。

Advertisements

如果外面濕度太高,我們穿得不對,濕氣就浸進來了。要注意,人的身體百分之七十是水,這個水不流暢就滿了,就發濕氣。實際上是傷到氣,也是中風的一種。

《黃帝內經》中,第一篇就是說人了解陰陽六氣,陰陽就是正面、反面,陰陽兩個字是代號,什麼事都是相對的。十二個月當中有六種變化,所以說是六氣。

哪六氣呢?風、寒、暑、濕、燥、火。馬上到三伏天了,《黃帝內經》講的燥、熱、火這個季節,身上難受,所以梅雨季到三伏天最嚴重。這是講體外的感受。

夏天身體裡面反而是寒的,我們的胃也是寒的;可是大家喜歡夏天吃冰涼的東西。以養生之道來講,夏天反而要喝熱的,吃熱的。這裡地球自然的物理。

整理自《老子他說》《我說參同契》《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