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可能是耳石作怪

崔先生是某通訊公司白領,長期在用電腦辦公,手機里微信、微博等社交軟體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所以需要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不久前崔先生出現頭暈、噁心等癥狀,到神經科就診沒發現問題,後來檢查是耳朵里出了問題——崔先生患的是耳石症。醫生抱著崔先生頭部巧妙地「搖一搖」后,從其耳朵里取出芝麻大一粒石子。崔先生的頭暈噁心等癥狀很快就消失了。

還有位耳石症患者這樣描述她的患病經歷:「午睡前躺在床上看書,一個翻身——糟了,房子要垮了?怎麼會天旋地轉?第一次沒有介意,後來又有幾次翻身就會出現頭暈、天旋地轉的感覺,雖然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但後續會有兩三個小時比較噁心、頭暈。有天去逛街,偶爾一扭頭,結果又是天旋地轉,差點摔倒。看過神經科、心腦血管科,懷疑過後循環缺血、頸椎病,檢查過核磁、CT,都說身體沒有問題啊?」

Advertisements

這兩位患者都很有代表性。不少人都容易將頭暈目眩單純認為是神經性疾病,但事實上,臨床上很多頭暈患者患上的其實是耳石症。耳石症發病率非常高,有數據統計顯示,頭昏眩暈的患者中,大約有70%為耳源性疾病導致,其中又有近一半是耳石症導致。

持續低頭可引發耳石脫落

我們耳朵里最深的部分即內耳,內耳中的橢圓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層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鈣的結晶,稱為耳石。耳石個頭非常小,一般小過芝麻,它不但負責聽力,還負責平衡能力。耳朵內的血供、外傷以及一些全身性的系統疾病都可能導致耳石脫落。

◎老年性退行性改變:發生老年性退行性改變時,耳石膜可脫落後進入半規管並沉積於此。

◎外傷:頭顱外傷后或頭部加速運動,可出現耳石脫落進入半規管。

Advertisements

◎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外淋巴瘺、梅尼埃病緩解期等,均可導致耳石脫落。

◎內耳供血不足:因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問題,致內耳供血不足,囊斑之膠質膜變薄,耳石脫落,進入半規管。

像崔先生這種長期低頭工作者大多因為長時間低頭工作或玩手機,頸部持續轉動,致使內耳血供不足,引發耳石脫落。

「搖一搖」止眩暈

通常,正常人的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原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離的耳石可以在內耳內淋巴的液體里遊動,若人體頭位變化,這些耳石就會隨著液體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眩暈。

目前治療耳石症可以通過手法複位、眩暈治療儀、平衡訓練和藥物訓練等。前兩種方法就是由熟悉內耳解剖結構、經驗豐富的醫生,通過手法或眩暈治療儀改變人頭部位置,利用耳石自身重力,巧妙地「搖一搖」,將脫落的耳石從內耳中排出,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經末梢,眩暈也就不再發生。

需要強調,耳石症手法複位看似簡單,但是必須由專業醫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複位,以免發生危險。特別是老年患者、嚴重頸椎病、頸椎損傷、心臟病的患者治療需謹慎,以防加重病情。

耳石症患者複位後頭兩個晚上盡量取健側卧位;複位后一個月內,盡量避免激烈活動(如打球、游泳),避免后躺洗頭,保持充足睡眠。部分患者複位后2~3天內可伴有走路不穩感,甚至仍伴有輕微的眩暈癥狀,無需緊張。也有部分患者在治療數月或數年後可能出現複發,重複用相同方法進行治療即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