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養心穴,養護你的心臟刻不容緩

心臟是脊椎動物器官之一。是循環系統中的動力。人的心臟基本上和本人的拳頭大小一樣,外形像桃子,心尖偏向左。位於橫膈之上,縱膈之間,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兩肺間而偏左。

心臟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體內各種內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體液因素,也要通過血液循環將它們運送到靶細胞,實現機體的體液調節,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相對恆定。此外,血液防衛機能的實現,以及體溫相對恆定的調節,也都要依賴血液在血管內不斷循環流動,而血液的循環是由於心臟「泵」的作用實現的。成年人的心臟重約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個人在安靜狀態下,心臟每分鐘約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則每分鐘約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個人的心臟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約相當於將3萬公斤重的物體向上舉到喜馬拉雅山頂峰所作的功。組成心臟的心肌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形成心臟的搏動。心肌收縮時,推動血液進入動脈,流向全身;心肌舒張時,血液由靜脈流回心臟。所以,心臟的搏動推動著血液的流動,是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

正常人護理心臟的方法

(1)少脂肪

應少食煎炸食物及含高膽固醇食物的蝦、肝、蛋黃等。提倡每周至少吃2次魚,可防止發生冠心病。每日攝鹽量限於5克以內,堅持每天進食一定數量的瓜果及鮮蔬。

(2)不吸煙

煙草毒害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內皮系統功能,可致心肌肥大、變厚,殃及正常的舒縮運動。

(3)多運動

每天最好堅持不短於30分鐘的活動,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進行,每次10分鐘,可進行跳繩、舞蹈、騎車、步行等。避免熬夜,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減少壓力,學會緩解壓力,如唱歌,運動等,壓力不但會影響到睡眠,對心臟也是很不利的。

(4)調血脂

高血脂仍為釀成動脈粥樣硬化或形成冠心病的因素。應注意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水平;降減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5)放輕鬆

慢性憂鬱或持續的緊張,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縮、冠狀動脈痙攣,冠脈血管阻力加大;血壓上升,血流減少而加劇心肌缺血少氧,其心肌梗死率較樂觀又豁達者高70%左右。

(6)睡眠好

良好又充裕的睡眠,可使呼吸及心跳趨緩,心肌對血氧需求減少,是心臟自我保護措施。美國研究發現,一個人每天睡眠時間(包括小睡在內),如果不到5小時,患心絞痛、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倍多。睡眠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可以在兩周時間內,盡量做到每晚獲得8小時高質量睡眠。

(7)適當多食堅果果仁

食用杏仁等富鎂的果仁,可防治心律紊亂,養護心肌,少發生冠心病及心源性猝死等。

(8)高血壓是心腦疾病發作的最大禍首

到了40歲以上的話要學會堅持一周測量一次血壓。預防高血壓的方法是限制鈉鹽的攝入量。清淡飲食,避免吃油膩,肥肉,動物內臟等食物。平時要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

冠心病患者冬季的護理 

冬天是冠心病的高發季節,也是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時期。寒冷的刺激可引起體表血管收縮,甚至痙攣使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加重心臟負擔,若冠狀動脈有嚴重狹窄的患者,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1. 注意保暖

2. 睡前服用拜阿司匹林(75-100mg)

3. 外出戴口罩,帽子和圍脖

4. 飲食溫熱,晚餐不易過飽,堅持四低(低鹽,低糖,低脂,低刺激)和均衡的飲食,多食蔬菜和水果

5. 保持大便通暢

6. 家人陪護洗澡,不宜蒸桑那浴

7. 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低落

8. 防止呼吸道感染

9. 生活規律,不熬夜,戒煙限酒(可以少量喝點紅酒)

10. 晨起和睡前要喝一杯白開水

11. 外出鍛煉盡量避開心腦血管的「死亡」時間(6點——12點),最適宜而相對安全的鍛煉時間在下午或晚飯後一小時進行,適宜的鍛煉項目是散步,做操等等

12. 每天堅持服用冠心病的葯,最好在清晨和午睡前服用

高血壓患者如何護理心臟

高血壓患者不僅易出現冠心病,還有可能引起高血壓心臟病。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增加心肌梗塞和心臟猝死的發生率,所以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保護心臟。為此,應做到:

1. 堅持合理服用降壓藥。高血壓患者將血壓控制在150/95毫米汞柱,是保護心臟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2. 為了保護心臟,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利尿性降壓藥物時勿忘補鉀,有些患者服利尿葯以協助降壓。最常用的復方降壓片也含有利尿劑。長期使用這類藥物可使鉀隨尿排出,導致體內缺鉀。血鉀過低可損害心臟,引起心肌舒張無力,心律失常,是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誘因。為此,長期服用利尿劑的高血壓患者,必須同時適量服用氯化鉀或多食含鉀豐富的食物。

3. 合理飲食,防止肥胖,戒煙少酒,適當運動。高血脂、肥胖、嗜煙酒、缺乏運動和高血壓一樣,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摒除這些危險因素。

4. 保持良好情緒和生活規律化。高血壓受神經因素影響很大,如果患者精神愉快,情緒穩定。血壓可下降;反之,血壓上升,可成為心律失常和心肌梗塞的誘因。生活規律化,對於血壓的穩定,心臟的健康十分有益。

保護心臟的八大營養素

1號守護神:歐米伽3脂肪酸

三文魚、沙丁魚、核桃等 歐米伽3脂肪酸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預防全身炎症反應和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周通過吃一兩次魚攝取2克左右的歐米伽3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風險降低36%,並減少17%的死亡可能。除了三文魚,沙丁魚等深海魚,核桃、亞麻籽、紫蘇籽以及用它們榨取的油脂也是歐米伽3脂肪酸很好的來源。

2號守護神:鎂

粗糧、堅果等 鎂有助於降低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維持心臟彈性,預防中風和心臟病突發,鎂攝入不足可能引起血壓上升。研究表明,膳食中供應充足的鎂,對於預防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有益。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缺鎂,壓力也會消耗人體儲備的鎂,因而需要注意在飲食中補充。鎂多見於各種小米、紅豆等粗糧,松子、核桃等堅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綠葉蔬菜中。

3號守護神:維生素D

蘑菇、蛋類等 維生素D除了對骨骼健康有好處外,對心臟健康的好處也不容小覷。研究顯示,人體若缺乏維生素D,心臟病風險會增加40%,死於心臟病的幾率會高於81%。食物中的維生素D來源並不豐富,只有魚類(尤其是魚肝)、蘑菇、動物內臟、全脂奶、蛋類等少數來源。不過,大家可以多曬太陽,陽光照射是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4號守護神:鋅

種子、貝類食物等 鋅能幫助人體製造抗炎性細胞因子,跟歐米伽3脂肪酸一樣,有助預防人體炎症的發生。同時,鋅也被證明對動脈有保護作用,有助預防冠狀動脈疾病,改善心臟功能。鋅主要來源於一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貝類、蝦蟹、內臟、肉類、魚類等。種子當中,芝麻、葵花籽、松子等含鋅量也很高。

5號守護神:維生素C

獼猴桃、青椒等新鮮果蔬 維生素C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研究發現,它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平,同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水平,飲食中維生素C攝入量高者,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風險會更小。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為新鮮果蔬,其中柑橘類水果和番茄是維生素C的最佳來源,在青椒、菠菜、獼猴桃、鮮棗中的含量也很豐富。

6號守護神:維生素E

堅果、種子等 維生素E也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與維生素C一樣,它也可以調節體內膽固醇水平,還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危險。各種堅果、種子均富含維生素E,水果中鱷梨的維生素E含量也很豐富,可以常吃。

7號守護神:大蒜素

大蒜 大蒜素有助放鬆血管和改善血流量,從而對血壓和心臟健康起到正面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質,碾碎后它們會互相接觸,從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搗碎成泥,先放置10~15分鐘后再吃,大蒜素的吸收效果更好,而煮熟得到的大蒜素很少。

8號守護神:番茄紅素

番茄、西瓜等 番茄紅素是一種類胡蘿蔔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已被證實有助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研究表明,人體脂肪組織中番茄紅素含量越高,得心梗的風險也越小。番茄紅素還能增加動脈彈性,改善血管內皮組織功能,防止動脈硬化。番茄紅素一般存在於紅色食物中,如番茄、西瓜等。

常按九大養心穴,疏通血脈護心臟

1. 極泉穴

【主治】治療心悸

除了口服藥物之外,有心悸癥狀的人還可以按壓極泉穴,以緩解不適,對心臟起到保健作用。

極泉穴在腋窩的頂點處,也就是腋窩的最深處,這裡也是腋動脈搏動處。每當我們出現胸悶、喘氣費力、心慌等癥狀的時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2. 太淵穴

【主治】保護心臟

太淵穴不光對肺有很強的作用,對心臟也有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尤其對心律不齊、心悸等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太淵穴位於手腕前區,橈骨莖突和舟狀骨之間,腕橫紋橈側凹陷的位置,和把脈的位置很相近。

3. 內關穴

【主治】緩解心律不齊

內關穴對心臟類疾病和一些腸胃病都有很強的治療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達到預防心臟病、緩解疲勞、安神鎮定等功效,尤其對心律不齊、心悸、心絞痛等癥狀有特殊的效果。

內關穴在前臂的內側。將左手掌伸出,然後將右手三個手指併攏,把無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橫紋上,這時食指和手腕交會之處就是內關穴的位置。將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會感到有兩根筋,內關穴就位於兩根筋中間。

4. 耳中穴

【主治】可治療突發心絞痛

患者一旦出現突發性心絞痛,一定要第一時間就診。最好在送醫的過程中讓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在戶外,身上沒有藥物,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我們可以將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讓其身體放鬆,將頭部墊高,讓其平躺,然後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輪腳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點,即是耳中穴。

5. 膻中穴

【主治】治心臟病、冠心病

膻中穴有行氣化瘀、寬心順氣、疏通經脈等作用。平時感到肺氣不足,出現心慌氣短時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時也可按壓此穴位。

膻中穴位於人體的正中線上,也就是人體兩乳的正中間。

6. 少府穴

【主治】防治心絞痛

按壓少府穴對治療胸悶、遺尿、小便不順暢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此外,少府穴對治療心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少府穴位於手掌,具體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間。正常握拳時,小手指的指尖觸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

7. 承山穴

【主治】促進血液循環

承山穴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經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預防腿抽筋,讓血液循環更有動力,同時還可以平衡心臟血液回收的能力。

當我們踮起腳尖時,此處的肌肉會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處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有助於排出濕氣,促進血液循環。

8. 至陽穴

【主治】治心慌、胸悶

至陽穴對很多心臟病癥狀都有治療作用,例如常見的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心絞痛、心跳過速等。另外至陽穴對胃痛、胃脹、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至陽穴在人體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處。人體站立,雙臂放鬆下垂時,至陽穴正好位於兩側肩胛骨下緣連線中間的位置。

患者需要另一個人幫其對至陽穴進行揉壓。還可對此處進行錘擊拍打,一般每次幾分鐘即可,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好,以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9. 足三里

【主治】有效治療房顫

按揉此穴位對治療心慌氣短、心悸、房顫等癥狀都有不錯的效果。

足三里位於人體外膝眼下三寸的地方,我們可以將除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併攏,然後將食指貼著外膝眼,此時小手指所處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用食指和中指、或拇指進行按揉,數百下即可。揉壓時會有酸脹的感覺,而且還可以採用拍打的方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