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時,為什麼不吃水果、不補營養?

孩子咳嗽不僅僅是孩子難過,而且家長也跟著一聲聲咳嗽聲揪心。不知醫理,我們會用「愛」傷害了家人,許多孩子小小的咳嗽,後來竟變成了纏綿不絕的慢性咳嗽。其實,都是我們不懂醫理造成的結果,比如孩子剛開始寒咳,不加辯證,就用「川貝燉梨」,造成孩子身體寒上加寒,比如孩子咳嗽時,吃大量水果補充維生素,還吃冷飲涼茶來降火,還喝大骨湯、海鮮來補充營養。

咳嗽時醫生會囑咐各種禁忌,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為啥要忌這些東西,總是半信半疑,所以,就無法真正做到忌口!

今天我們大致總結了關於咳嗽時食品方面的禁忌以及原因。一起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咳嗽的發生根本原因主要還是落在正氣與脾胃方面。所以咳嗽時應注意減少對身體的刺激和顧護脾胃,總的來說就是清淡飲食。但是,清淡飲食對不少人來說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下面我們一一例舉:宜宜清淡飲食 多喝溫開水、溫米湯等溫熱飲,溫養脾胃,補充體內水液,稀釋痰液以促進其排出。

最適合的食物是溫暖的、柔軟的米粥配素食蔬菜,它們不需要動用身體太多的能量去預熱、打磨、分解,很快就能被身體消化吸收,真正地給身體補充營養能量!

能被身體吸收的營養,才叫補營養,不能被身體吸收的營養,都變成身體的垃圾!

忌忌辛辣食物避免刺激呼吸道和損傷脾胃。咳嗽的時候吃辛辣食物會對咽喉產生刺激,使咳嗽加重。如:火鍋,水煮肉片,泡椒鳳爪,麻辣牛肉。忌生冷水果「形寒飲冷則傷肺」說地是,身體受寒后再飲用生冷的東西,就會傷及肺、脾和胃。脾的功能下降,會聚濕生痰;肺氣閉塞,癥狀會加重。

水果濕氣過重,且不說大多數的水果性質都屬於寒涼,即使是熱性水果,未煮熟也屬於生冷,濕氣過重,易生痰飲,從而停聚在肺內,引起反覆咳嗽。

另外大多數咳嗽都是因為人體陽氣不足,外加寒邪作祟所致,在這種情況下,水果進入身體所帶來的水濕無法被脾胃陽氣蒸化,從而形成痰飲,停聚在肺內,引起反覆咳嗽。

備註:不要擔心忌口水果,會造成維生素缺乏,蔬菜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忌海鮮魚腥味會刺激呼吸道,另外海鮮高蛋白高膽固醇很難消化,身體本來用來抵抗病邪的能量,都用來消化這些食物了,就會讓身體更虛弱,更難戰勝病邪。另外這些營養還不能被吸收,又無法排出,就讓身體雪上加霜。如:白鰱、帶魚、龍蝦、螃蟹。忌腌制食物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臘肉、香腸在腌制過程中就會用到大量的亞硝酸鹽。吃得太咸易誘發咳嗽或加重咳嗽。不僅咳嗽時不能吃,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如:臘肉、香腸。

忌肥甘厚味油膩、肥厚食物常難以消化,可能會內傷脾胃,加重病情。特別很多零食中含油脂較多,熱量高,吃多了不僅傷脾難消化,還會容易滋生痰液,產生內熱。咳嗽患病期間應盡量少吃,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如:滷肉、蛋糕、烤雞、巧克力、油炸食物忌甜酸食物酸味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的作用。所以酸食有斂痰作用,食用後會導致痰不易咳出。咳嗽有痰但不易咳出的患者就應該盡量少吃些酸味食物。如:酸奶、山楂、檸檬。

有些爸爸媽媽心疼孩子吃藥苦,就會給孩子吃些糖果掩蓋苦味。但甜味入脾的,多食甜會助熱、傷脾、生痰。因此孩子喝葯不配合時,可以加少量冰糖調味,不要用白砂糖。

清淡飲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只要內心堅定了,總有辦法讓孩子抵擋住各種誘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咳嗽食療方

根據寶寶咳嗽病程階段來選擇 :

二皮薑湯

功效:理氣化痰,宣肺止咳,尤其適合於久咳和虛咳

材料:梨皮50克(兩個梨子皮)、陳皮15克、生薑5克、紅糖5克

做法:大火燒開,小火15分鐘,當水喝

注意:本方治療寶寶久咳和虛咳效果好,1天1次。

白蘿蔔燉梨

功效:理氣化痰,潤肺止咳

材料:白蘿蔔一個,梨一個,冰糖少許

做法:白蘿蔔去皮,把去皮的白蘿蔔切片,大小隨你切,把梨也切塊,不用去皮,只要將梨外皮刷洗乾淨就行,最後把梨塊和白蘿蔔一起放入鍋里,加入適量清水和冰糖煮20分鐘即可,取湯,果肉不要。

注意:本方治療寶寶初咳效果好,1天1次。

生活中預防咳嗽:

為了避免孩子咳嗽,就要及時預防,到了一定季節就要多加註意,避免抵抗力低的孩子受到氣候、溫度等的外界刺激。要想做到預防咳嗽,平時的生活起居就要做到下面幾點:

1.注意調養脾胃

調理身體,使得身體抵抗力增加,多吃一些保護胃腸道和呼吸道的食物,免遭細菌、病毒等的侵害。保證孩子每餐合理進食,避免暴飲暴食,同時也要保證孩子每天具有旺盛的食慾。多吃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同時還要記得不能吃太過冷的食物。

2.雙腳註意保暖

腳部受涼容易生病,所以一定要保證腳部的溫度,穿透氣性好的鞋子,避免捂腳,也不能讓腳凍壞。

3.加強體育鍛煉

戶外運動可以呼吸新鮮空氣,而且多運動有助於增加肺活量,促進肺部發育和功能強化。

4.少去公共場所

呼吸道疾病容易傳染,人多的公共場所非常容易互相傳染呼吸道疾病,所以在這種疾病高發的階段,就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玩耍了。

想要學習更多的育兒健康知識,記得關注我喲!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