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不是手機,白馬非馬

原創/氧氣是個地鐵(大夢)

「白馬非馬」,這是中國古哲公孫龍提出的著名悖論,也可以當成詭辯來理解,意思從字面就可以讀懂——「白馬不是馬」。雖然這位名家代表言辭鑿鑿,看起來能自圓其說,但這個結論有著明顯的邏輯漏洞,根本不足以被確認為常識。不過,結合現實生活,我卻意外發現,「白馬非馬」成立的可能性。

比如,iWatch就非手錶。

嚴格來說,iWatch仍然是手錶。但沒那麼簡單,如果僅僅把這款高科技產品定義為單純看時間的工具,那就有些大題小做了。包括以Apple為代表的各類現代背景下誕生的日常必需品,都已經超越它們原有趨勢給出的概念範圍,被賦予更全面的內涵。如此綜合的產物,你很難簡單地將其歸入基礎本質來討論。總有效應,讓人無法統一歸類。

Advertisements

我這樣講,並非要顛覆「白馬非馬」作為悖論的邏輯合理性,而是要引出一個主題:效應可以升華任何物質。白馬可能是馬,但寶馬肯定就不是,無論名牌汽車還是有血有肉的真馬。當然這不是統一的概念,因為很多類比還是遵循反向「白馬非馬」,這個結論有著強烈的局限。但有趣的是,本文的「白馬非馬」可以看成白馬非馬的一種情況,也就是說「白馬非馬」並非「白馬非馬」。

所以,邏輯的正確理解在這個時候並不主要,事物的屬性也不能完全決定他存在於世界的價值和意義。甚至可以說,屬性和本質有著根本上的區別,普通事物除在表面作用以外,還會產生和個體生活相關的聯繫,從而由純粹的實際功能轉化成具備情懷效應的寄託載體。

這句古老的邏輯學派經典,甚至能夠簡化成「馬非馬」。名氣更大的另一位中國古哲莊子有個同名思想,主題是認識會隨著個體的區別呈現出固有的局限性和多樣化,但和這句邏輯詭辯結論並不能混為一談。縱向來看,「(白)馬非馬」將具體事物擴充概念,強調視角必須從簡單的一維體系中解放出來,這樣從某個角度看有助於提升生活質量,以及見識下限的標準。

Advertisements

對於個體來說,「白馬非馬」更是生活該有的理想選擇。從對外的角度看,可以讓我們間接接觸到一系列遠超現實的世界。用在自己身上,則能夠促進我們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效應。前者適應生存,後者為了創造存在感。只要具備最普遍的趨勢,每個人都會隨時有機會開啟效應基礎,堅持程度下的資本或許會因為能力呈現差異無法獲得最終的結果,但在有限而親密的日常範圍內影響深刻。

世界充滿人設,個體總被抽象化。複雜是本質,然而單一形象卻是外界本能前提下賦予的自然反映。這相當被動,我們需要將自定義權把握在手上,盡量打造最匹配的標籤。正如「白馬非馬」,我們雖然還一定是人類,但絕對不僅僅只是「我們」。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公眾號:氧氣是個地鐵(linfanity199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