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晚唐典型的「矮窮銼」

羅隱,晚唐典型的「矮窮銼」

奉榮梅

俗話說,男人無丑相。在線裝書里,看多了醜女命運多舛並遭譏諷的文字,第一次讀到古代男子也因為貌丑而屢遭歧視的,是唐代詩人羅隱(833~910)。套用現代時尚語言,與唐代那些高大富有帥得沒天理的「高富帥」比,貌丑貧困潦倒得人神共憤的羅隱,就是晚唐典型的「矮窮挫」了。

羅隱以詩名於天下,尤其長於詠史,被稱為唐末「錢塘丑才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採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這些詩句,今人仍頻頻吟誦引用,皆為丑才子羅隱一千多年前所原創。

民間傳說中的羅隱,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智慧人物,說他濟困助貧,機智幽默,出口成讖,懷才不遇,貧困潦倒。在他的家鄉杭州富陽,與他有關的「皇帝嘴巴乞丐身」的民間故事就有一百多種版本,而在他的故鄉之外以及全國各地,關於他的傳說也不少,有一些與其傳說相關的名勝古迹。

Advertisements

性格即命運,命運也決定了性格。雖然少年即才智超拔,青年詩名滿長安,羅隱卻因典型的「矮窮銼」,再加恃才傲物,就落得個「十年慟哭於秦庭,八舉吹風於宋野」。無論是時運還是自身性格因素,江東才俊羅隱的命途在晚唐註定一路坎坷。

1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雖負文稱,然貌古而陋

翻讀史書,對羅隱的人品詩品評價,有兩種相悖的觀點。一種稱譽羅隱長於詠史詩、七律之美,並由此稱頌其人品高卓、見地不凡,比如《舊五代史》稱其「詩名於天下,尤其長於詠史」。但另一種說法,卻指稱羅隱的詩「荒蕪」,是「惡詩」,清人翁方綱在《石洲詩話》中貶損道:「方干、羅隱皆極負詩名,而一望荒蕪,實無足采。」

羅隱的為人及詩文,後世見仁見智,是雅俗之爭,還是流派門戶之見?對於一個寒門子弟,疲命於科考應舉,十年八落第,縱是才高八斗,也落魄於四處投書求助,遊宦隱居,失意依附。在盛世沒落風雨飄搖的晚唐時代,羅隱的人生多舛,既是時代與命運的安排,也是自身的性格決定,正如《唐才子傳》所說,「隱恃才忽睨,眾頗憎忌」「詩文凡以譏刺為主」「且介僻寡合,不喜軍旅」。

Advertisements

羅隱是浙江新城(富陽市新登鎮)人,字昭諫,本名橫,從27歲起,10年間8次獲得薦舉赴長安參加省試,但累次落第,便漫遊山西、陝西、四川等地,遂有歸隱之心,改名隱。

羅隱的祖籍是湖南長沙,這不是傳說,是《新登欽賢羅氏宗譜》所載。羅隱的曾祖羅仙(746~813)曾官至福州福唐(今福建福清)縣令,於是舉家從長沙遷至浙江新城。羅隱父親羅修古(806~876)曾參加過唐代「開元禮」的考試不中,此時家道已是寒微。羅隱少年即有過人的文學才華,《唐才子傳》說他「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養浩然之氣。」

對於這個江東才子的失意科舉,也有兩種詮釋,其一說是因其詩「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其二是說「雖負文稱,然貌古而陋」。第二種說法,一些文獻里有出處。

《舊五代史》曾記載了一則羅隱因為貌丑而失芳心的軼事。羅隱的詩名被唐宰相鄭畋、李尉賞識,當時鄭畋之女也是個貌美的「文藝青年」,常常捧讀羅隱的全部詩作,並吟誦不已,鄭畋以為他的女兒欽慕羅隱才子。有一天,羅隱拜見宰相大人,鄭大小姐便好奇地躲在垂簾後面窺視。可一睹丑才子真容后,就敗壞了胃口,從此就將羅隱的詩歌和其人一起屏蔽了。

我倒覺得羅隱因為其詩「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這個原因也還有些靠譜。羅隱機制過人,又喜歡笑鬧戲謔,譏諷人事,當然會受到時人的誤解和權貴的忌恨。羅隱譏諷的憤世之情,首先源自他貧寒的家世與科舉的坎坷。

科考這條看似公平的唯一出路,又是格外艱難的獨木橋,對於羅隱來說,實在是一條沒有盡頭的坎坷路。二十七歲前,羅隱在家鄉新城苦讀,自大中末至咸通九年(868),歷經宣宗、懿宗、僖宗三朝,十年間共八次獲得舉薦,以「鄉貢」的身份赴長安參加省試,但累累榜上無名。

《北夢瑣言》記載了羅隱與朝臣韋貽範的過節,說羅隱以才氣和傲氣著稱,時常口無遮攔,自斷前程。羅隱有次與韋貽範同船,船夫說:船上有朝廷的官員。羅隱很輕蔑地戲說:那是哪個朝中的官!我就是腳指縫裡夾著筆,也可以頂得過他們幾個人!

韋貽範曾任龍州刺史,后官拜相位,本是個依恃權臣、桀驁不恭的政治投機家,羅隱那句狂妄的話肯定使他記恨不已,當然會讓羅隱狂妄之名傳遍朝廷,為羅隱此後的應試和做官設置障礙。黃巢起義被平叛后,光啟元年(885),有朝中賢臣向唐僖宗舉薦起用羅隱,就是被韋貽範極力阻止了:羅隱若能金榜題名或是被授予官職,他一定會將我們這些朝官視為不名一文的秕糠!

到唐昭宗時,也曾動了念頭想把羅隱錄用在甲科,早被羅隱譏誚過的某大臣便適時舉出羅隱的《華清宮詩》勸止:「也知道德勝堯舜,爭奈楊妃解笑何!」說此詩句在稱讚唐玄宗的同時也諷刺了他。見羅隱竟敢拿自己百年前的先祖開刀,唐昭宗便立馬將羅隱的名字勾掉了。於是《唐才子傳》里也給羅隱記下了 「隱恃才忽睨,眾頗憎忌」貶義一筆。

羅隱落第更直接的原因,其實是晚唐科考的黑暗——干謁權貴、請託受賄、以詩行卷、假手成風等。咸通八年(867)春,羅隱已是第十個科考年頭,仍是榜上無名。憤怒出詩人。心如死灰的羅隱,在悲憤中「立言」,編輯自己的雜文為《讒書》五卷,滿是抗爭與憤激,悲涼凄切,鋒芒畢露,思想性與藝術性都很高,被譽為「晚唐文學的一抹燦爛的夕陽」。

羅隱也是個「背時鬼」。大中十四年(860),他在第二次落第后,也效仿盛行於其他舉子間的「行卷」和「納卷」,即編輯自己的詩文寫成捲軸,呈送在朝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官員尋求推薦,並按照規定交納省卷給主考官。羅隱以他的過人才華獲得了人氣,還贏得了唐宣宗器重的前丞相、河中節度使令狐綯的鼎力推薦,第三次進士考試時,他的勝算很大,卻碰上青睞他的令狐綯因結黨營私被新即位的唐懿宗朝臣清算,他又落第了。他後來又結交了宰相鄭畋,可只三年鄭宰相就去世了,羅隱還是沒能成器。羅隱好不容易被中書舍人李尉知遇,李尉任主考官那年,羅隱卻因妻子亡故而錯過了考試。

2任衡陽縣主薄,只幹了不到半年卻被迫離職

羅隱在科考之路上已是末路窮途,加之家境困窘,上有老下有小需擔當,特別是因為叛亂朝廷倉促停舉,他急於謀求一個職位。這次求職的職位,與他的祖籍湖南有關。

咸通十年(869)冬,曾及第狀元的吏部員外郎於環,出任湖南觀察使。因為於環曾為羅隱的進士考試廣為延譽,窘迫中的羅隱只好寫了封《投書湖南於常侍啟》, 直截了當地請求於環奏授一官或推薦他參加吏部的書判拔萃考試。

次年夏天,羅隱終於如願被授予衡陽縣主薄。羅隱應該是很珍惜這個職位的,但是,他只幹了不到半年,卻被迫離職。不知道羅隱是否因為耿介憨直的個性,得罪了於常侍的兩個部屬硤州刺史盧御史和右司張員外,還是他的相貌讓他們不舒服,他們竟然認為丑才子羅隱做屬縣的主薄不合適?這對羅隱來說十分不爽,也使得於環為難。

恰逢當年江南鬧飢荒,羅隱家鄉吳中一帶民不聊生,他就順勢告假歸鄉。因尚未到領取年薪的日子,囊中羞澀的羅隱連回鄉的路費都不夠。還是於環出手解困,破例把節度使府的留存之物給付羅隱應急,他才得以攜物資趕回富陽救濟飢荒的家人。

因為途中在湘北受大風所阻,羅隱所乘的船停泊在洞庭湖與青草湖之間,他便將在湖南所做的文書編次為三卷《湘南應用集》,並自序,敘述自己在湖南的經歷。因為「馬上軍前」的遺失,他編輯的這些文書不過是十分之一二,如今也不存了,只留下一篇兩百字的序文。在這篇序文中,羅隱自己揣測被迫離職的原因,是自己無功名出身,從而遭受排擠。這對於落第又急於養家糊口的羅才子來說,無疑是傷口上撒鹽。

在終於得以啟程離開洞庭湖時,羅隱鄭重地給於環寫了一封信《謝湖南於常侍啟》,一是對於常侍的仁厚再次表示謝意,同時也是表明自己對湖湘之地的不舍之情顯見。

一路曲折,羅隱回到故鄉富陽,已是咸通十二年(871)的春夏之交。安頓好一家老少后,羅隱再次趕往湖南任職,而幾千里的路程,逆水而上,在那個只有舟車或是安步當車的年代,他到得潭州時就是第二年的仲夏了。而疲於奔命的羅隱這才得訊,於環因為受到弟弟於琮的牽連而被貶袁州刺史,他的衡陽主薄一職已落旁人。

繼任潭州刺史、湖南團練觀察使的是王凝。困於潭州的羅隱只好轉而給湖南觀察使王凝寫了《投湖南王大夫啟》。400字的信,字裡行間流露的都是謙卑與辛酸,從前的耿介與憤激之氣,都被生計所磨滅了。王凝在湖南觀察使任上也只一年多,羅隱的求職最後也沒有結果,失意的他只好落寞地打道回府。

這段奔走無門的不堪的經歷,對於羅隱以後的孤僻性情的加劇,歸隱之心滋生,無疑是一個推手。

3抑鬱憤懣中歸江東,投奔杭州刺史錢鏐

在《投湖南王大夫啟》中,有「前使常侍,遽憐此志,遂以奏官,借俸入于衡陽,專表章於使府」一句,表明羅隱只是挂名衡陽領取俸祿,在潭州為觀察使起草文書,也許是有名無實的衡陽縣主薄。因此有人懷疑羅隱是居長沙,可能沒到過衡陽,但是,縱覽《全唐詩》羅隱詩文,其中除了泛指湖湘之地的「敢忘湘江之色」「湘浦離來想數旬」的詩文外,有一些可以直接標示他在衡陽的行蹤。

羅隱此番奔赴湖南,心情自然與前行的文人既同又不同,十分複雜,是既心懷憧憬又是銳氣盡消,他也留下一些詩文,與他此間的複雜心情契合。

羅隱的 《衡陽泊木居士廟下作》, 標題即標明他是去過衡陽的: 「烏噪殘陽草滿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只應神物長為主,未必浮槎即有靈。八月風波飄不去,四時黍稷薦惟馨。南朝庾信無因賦,牢落祠前水氣腥。」 羅隱譏諷朽木被神話的無知。

羅隱有不少詩題「耒陽」「湘南」、「郴江」的,這些地名都屬湘南 。在衡州耒陽,羅隱還留下《經耒陽杜工部墓》一詩:「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蕭騷……」 在 《湘南春日懷古》中,羅隱念及賈誼在長沙為太傅時的松醪酒,杜甫逃難湘江時留下的詩文。《郴江遷客》里,在霧鎖郴江、 雲籠楚驛的驛路上,羅隱懷想屈原懷沙自沉湘江,慨嘆遷客的愁苦、驛路的艱難漫長。

羅隱停駐潭州的足痕,與輾轉投書求職的心路歷程,只能在他與潭州想乾的詩句中去尋覓與閱讀。 《春中湘中題嶽麓寺僧舍》中, 羅隱筆下的嶽麓寺僧舍,已是危欄遠愁。《湘中見進士喬詡》 詩中背景是湘江邊魚艇上,與數年不見的故友暢飲賈太傅的松醪酒,一醉方休解春愁。《湘中贈范鄖》 作于丹桂飄香時,借酒別友,霜風吹折湘妃竹。此外,「洞庭」「蒼梧」「湘妃廟」「湘浦」「楚水」等,這些湘地之名,在羅隱的詩中還有不少。

衡陽主薄這段經歷,在羅隱的為官經歷中很讓他銘記,心緒複雜,感恩與悲憤糾結在一起。他落魄無奈離開潭州后,有不少詩文提及那短暫而耿耿於懷的湖湘之行。

十年八次落第,人到中年的失意才子,從38歲到55歲的壯年間便宦遊隱居,羅隱初為衡陽縣主薄,后隱居池州,再失意淮潤。唐僖宗光啟三年(887),直到55歲之時,羅隱才中斷做了將近30年的科舉夢,抑鬱憤懣中不得不歸江東,投奔年初拜為杭州刺史的錢鏐,先後任過錢塘令、鎮海軍掌書記,升遷為鎮海節度判官、授給事中、鹽鐵發運使.

羅隱的對現實政治是洞察秋毫的,一直對朝廷動蕩不安深切憂念。 「矮窮挫」的他,晚年屈心降志性情略改,依附同鄉節度使錢鏐,落葉歸根,才有了一份安逸和榮光,直到開平四年(910),77歲卒於給事中任。

4被王夫之點贊「寓食於偏方,而不為亂首」

羅隱一生作品很多,他的詩很有境界,對人生的認識也很深刻,他初期的失敗主要是因為他的狂妄自大,但連年失意受挫,又使得他的詩才朝著另一個諷刺的方向有了大發展。有人說,假如羅隱稍微收斂一些鋒芒,恐怕會有更大的作為。歷史和人生都無法假設,如果假設成立,那個有才氣有傲氣的立體豐富的羅隱就不會兀立於晚唐的。

釐清了這位江東才子的凄惶失意人生履歷,才能明了他的《自遣》中「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是對他和當時一些有才華而不能報國的志士的無奈心理描述。羅隱的諸多詩句將思想和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詩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羅隱的長相到底有多「丑」?我曾查找到的他的畫像,臉部多皺與抬頭紋,一臉苦相,五官還周正,卻無法查到具體的外貌描繪文字,也不能憑空想象與描述。羅隱可以說是唐代科舉和「公務員」錄取遭遇「相貌歧視」的典型。在湘南方言中,「丑」不僅僅是指外貌,也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個性。

作為一個有爭議歷史人物和文學家, 機敏諧謔的羅隱,「矮窮銼」的江東丑才子,早年口無遮攔譏刺人事,也是因為一種「丑」的個性,遭遇時人的諸多誤解和權貴忌恨,科舉及仕途都累累受阻,卻留下世代相傳的市井閑話和文學佳話。

羅隱在唐末亂世的「實心不忘唐」的忠誠耿介、簡傲大義的高標人格,被王夫之在《讀史通論》中點贊「寓食於偏方,而不為亂首」,在王夫之看來,一個本來善於詼諧的人,能「危言正色,千古為昭」。

(原文刊發於《創作與評論》2017年11期上半月刊,文字有刪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