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清代小說家、《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逝世

吳敬梓

1754年1月11日,清代小說家,《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逝世,享年53歲。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漢族,安徽全椒 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林山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序》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延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后卒於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今存四十三則)、小說《儒林外史》。

Advertisements

吳敬梓家族世代為地方世族,「家聲科第從來美」,曾祖吳國對是順治年間的探花。祖父吳旦是個監生,伯叔祖吳晟、吳昺皆進士及第,「一時名公巨卿多出其門」。

《儒林外史》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部帶有開創意義的傑作。在它之前中國文學中就已經有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著名的白話章回體長篇小說。而《儒林外史》的開創性意義在於:它以現實主義作為底色,以諷刺作為自己的美學追求。它與銷后出現的《紅樓夢》一起,構成我國古代小說的又一高峰,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部作品內容博大深厚,閃爍著民主進步的思想光芒。

作者以犀利的筆觸無情鞭撻了封建科舉制度腐朽的本質和其對知識分子心靈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系列深受科舉毒害的迂腐的讀書人、虛偽的假名士,也塑造了理想中的人物。雖然假託明代,卻是封建社會一幅真實的生活畫卷。這部作品不僅以諷刺作為主要的藝術手段,而且在結構上與通常的長篇小說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來結構故事的方式不同,以連綴的故事、相互銜接的人物,既獨立又前後呼應地結成藝術整體。它奠定了我國諷刺小說的基石,對後來的文學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