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五千言道德經,不得志韓非子

老子,姓李名耳,職業是周朝的圖書館管理員,相當於今天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他有了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圖書資源多,他能接觸到的書籍數量遠遠多於一般人,大量的知識輸入,造就了老子的淵博學識。

博聞強識的老子

孔子曾經專門拜訪過老子問禮,回來后孔子和自己的弟子說,鳥兒我知道能在天上飛,魚兒我知道能在水裡游,走獸我知道能在地上走,天上飛的可以用弓箭,水裡游的可以用漁網,地上走的可以用捕獸網。老子的學問就像是龍一樣,乘風而上九霄雲外,我根本無法企及。可見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世人,對老子推崇備至佩服的五體投地。

如果大家想看看老子有什麼鴻篇巨製,那麼大家可能要失望了,老子給我們留下的只有洋洋洒洒的五千言道德經,而且還是被迫寫的,因為如果他不寫的話,人家不讓他出函谷關。我們要感謝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尹喜是函谷關的關令,如果沒有關令尹喜,我們恐怕都不知道有老子這個人存在。

Advertisements

出函谷關而去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老子和諸子百家的很多人不同,他不想出名不想聞達於諸侯,不想做治世之能人,也不曾想過影響人,但是卻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還有人說老子是鬼谷子的師傅。也許吧,做老子的徒弟沒什麼不好,至少在思想上的高度是別人無法企及的。

老子到底活了多少歲沒有人知道,因為他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后變不知去向,很多人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人說老子活了兩百多歲,更有甚者說老子得道飛升成為了太上老君。對於《道德經》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說看得懂《道德經》的人就可以飛升成仙,這有點誇張,不過這部偉大的哲學著作確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五千言《道德經》

這裡對於《道德經》我想說的是解讀這個東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如果我們不試著自己去解讀,那麼就永遠不會有新的發現和進步。

Advertisements

韓非是韓國的公子,按道理說也算是皇親國戚,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是這位公子和其它的公子哥不一樣,這個公子哥是有思想有行動的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學生,荀卿就是荀況,又稱為荀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提出「性惡論」的人。

韓非跟隨荀子學習了不少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不能幫助韓國,因為韓國在戰國七雄中一直比較羸弱,從來就沒有揚眉吐氣過,只是在申不害變法的那十幾年裡得到了諸侯皆不敢犯的待遇。不過時間短的就像是流星劃過天際,申不害死後變法就被廢止,韓國又變成了軟柿子,誰見了誰捏。

作為韓國的公子,韓非是看不下去了,弱國要變強唯有實行變法,所謂變法圖強。韓非轉而研究法家學說,進而稱為戰國後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為了振興韓國做了很多努力。

韓非一生著書立說,給韓王提了很多真知灼見,但都沒有得到採納,這裡有一部分原因和他的口才有關。儘管韓非下筆千言,有理有據,但是他天生口吃,很難將自己的觀點表述清楚,只能通過寫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影響了他與人之間的溝通,導致很多時候說了半天,人家還沒聽明白是怎麼回事。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變強,那是因為有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商鞅、秦孝公二人缺一不可,而韓國的韓非儘管有一肚子的韜略,但是沒有人賞識,大家很多時候還把韓非當成取笑的對象。韓非知道在韓國沒有前途,他不想一輩子就這樣度過,他要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於是在李斯的引薦下他來到了秦國,這個法家思想大行其道的國家,期待自己能一展平生之所學。

但是韓非有失望了,因為他的命運和孫臏類似,他有一個心懷叵測的同門,這個人的名字叫李斯。當年龐涓只是讓孫臏失去了膝蓋成為了殘疾人,比起李斯全是君子了,李斯來的很直接,他借秦始皇的手直接要了韓非的命,因為他知道自己這個師弟的能力遠超過自己,如果讓秦始皇任用的話,自己就沒有位置了。為此他處心積慮的把韓非從韓國騙到秦國,並自認為消滅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對手。

李斯不知道他最大的對手此時就在他身邊,就是始皇帝身邊那個並不起眼的宦官趙高,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若干年後,這個小人物把李斯腰斬於市,也算是為韓非除了口惡氣,多行不義必自斃。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