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一哥:二甲雙胍

雖然,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讓糖尿病患者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可二甲雙胍依然在諸多藥物中脫穎而出,成為降糖界里當之無愧的「一哥」。

二甲雙胍的百年沉浮

山羊豆,又名「法國紫丁香」、「西班牙三葉草」。20世紀初,人們發現如果給動物注射較多的山羊豆鹼,能使它們出現類似低血糖的癥狀,隨後的人體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其中起作用的有效成分就是胍類物質。雙胍類化合物的降糖潛能比胍類更強,安全性也更好。十烷雙胍最早被應用於臨床,其後二甲雙胍就誕生了。

可二甲雙胍生不逢時,因為同時代誕生了一位巨星——胰島素。胰島素是人體內惟一能降低血糖、促進血糖利用的活性物質。在它被發現的最初十幾年,人們一度天真地以為糖尿病問題已經完全解決。在這樣的潮流下,二甲雙胍微弱的光芒被徹底掩蓋了。

Advertisements

但是,隨著胰島素副作用的不斷顯現,雙胍類藥物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與二甲雙胍齊名的有苯乙雙胍、丁雙胍。上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逐漸發現苯乙雙胍能導致乳酸酸中毒,而這種併發症死亡率較高。70年代末,苯乙雙胍幾乎完全退出了市場,同屬於雙胍家族的二甲雙胍也受到波及,一度被建議退市,就這樣其再次陷入被冷落和誤解的境地。

38年之後,研究者發現二甲雙胍和苯乙雙胍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機制,它不會抑制乳酸的釋放和氧化,導致乳酸酸中毒的發生率也很低。又過了30年,二甲雙胍才走上了2型糖尿病治療的第一線。

二甲雙胍為何能脫穎而出

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可導致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既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機制,又是導致多種代謝紊亂(如糖代謝紊亂、脂代謝紊亂、肥胖等)以及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罪魁禍首。據統計,大約3/4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腦血管併發症(如冠心病、腦卒中等)。儘管目前口服降糖藥物種類很多,但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而二甲雙胍之所以能在諸多降糖藥物中脫穎而出,完全得益於其全面的功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Advertisements

首先,二甲雙胍的降糖作用不是靠刺激胰島素分泌,而是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元的產生來完成的。它不會加重胰島β細胞的負擔,也不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症;其次,二甲雙胍的降糖效果非常理想;第三,與其他降糖藥物相比,二甲雙胍在降糖的同時可有效控制體重,全面控制各種代謝異常,這種「多面手」的功效,是其他口服降糖葯,甚至胰島素不可比擬的;第四,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二甲雙胍是目前惟一有證據表明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併發症的降糖藥物。有研究進一步證明,二甲雙胍除了能降低42%的糖尿病相關死亡外,還可降低39%的心肌梗死風險和41%的腦卒中風險;第五,二甲雙胍價格低廉,具有良好的性價比。

二甲雙胍的安全性

二甲雙胍一度因為乳酸酸中毒的原因而被打入冷宮,直到現在仍不時有類似的報道出現。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個案報道的乳酸酸中毒病例,都是由於對二甲雙胍的禁忌證(即:腎功能不全、心衰、肝功能異常)掌握不嚴所致。另外,二甲雙胍只降低高血糖,對血糖正常者沒有降糖作用,單葯治療不會引起低血糖。因此,二甲雙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另外,在許多糖尿病患者中還流傳著二甲雙胍損害腎臟的傳言,臨床上常見患者由於這個原因拒絕服用二甲雙胍。從二甲雙胍的作用機制我們可以知道,二甲雙胍是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肌酐大於133цmmol/l),因為腎功能不全時,二甲雙胍不能經腎臟排出,在體內蓄積可能導致嚴重的乳酸酸中毒,但二甲雙胍本身並不損害腎臟。

最適合人群

實驗證明:體質指數(bmi)在22~30之間的患者,二甲雙胍和安慰劑相比只有3%的差異;體質指數(bmi)居於30~35之間的患者,二甲雙胍和安慰劑相比有16%的差異;對於體質指數(bmi)大於35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效果最顯著,高達53%,也就是說,二甲雙胍對於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非常有效,而對於不胖的病人效果比較差。

10 項注意

1 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2 禁止嚼碎口服,應整片吞服,並在進食時或餐后服用。

3 當患者需要進行放射性研究而使用靜脈注射碘化造影劑時,患者應暫時停止服用二甲雙胍,因為這可能導致急性腎功能改變。

4 與磺醯脲類藥物如格列苯脲、優降糖等合用時,可引起低血糖,所以應注意監測患者的血糖情況。

5 與胰島素合用時會增強降血糖作用,故應該調整胰島素的劑量。

6 除了應定期監測血糖外,還應該注意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尿糖和尿酮體情況。

7 部分患者發現在臨床無癥狀的情況下,維生素b12的水平低於正常值。維生素b 12過低會導致貧血,所以建議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至少每年檢查一次血液參數。

8 與乙醇同服時會增強鹽酸二甲雙胍對乳酸代謝的影響,易導致乳酸酸中毒,因此服用該葯時應盡量避免飲酒。

9二甲雙胍會進入乳汁,其在乳汁中的藥物濃度並不會對嬰幼兒的血糖水平產生影響,但乳汁中的二甲雙胍是否對嬰幼兒成長發育有影響尚不清楚。所以,大多數臨床醫學專家一致認為,妊娠期、哺乳期以及計劃懷孕的女性均應避免服用雙胍類藥物,並主張在此期間的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治療。

10 發生皮疹等過敏反應時應停止使用本品。

運營人員: 王躍 MZ015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