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儒林外史》的幾點感想

文|守望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

作者吳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極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讀書人靈魂的玷污、人格的墮落。在這部蔑視一意功名富貴的讀書人的著作中,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情節,但科舉制度的腐敗這一中心思想卻將各個人物與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來,構成了一幅有內在關聯的民間士林百態圖。

作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後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他因為貧困無法取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和」,並稱其為「暖足」。

Advertisements

作者讚揚什麼或反對什麼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語言一一道出。比如因為作者不喜歡做官,所以在第一回「楔子」里就寫了王冕母親臨死時勸說兒子的話:「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麼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遺言,將來要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匡超人的父親臨死時也有類似的遺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

諷刺鞭笞科舉制度的烏煙瘴氣和只為名利的讀書人是本書的主旋律。書中塑造了很多同范進一樣鮮活的人物形象,如為功名不擇手段,恩將仇報,拋妻棄子的匡超人等。

讀本書感覺同楊絳先生翻譯的法國作家勒薩日的長篇小說《吉爾·布拉斯》有同樣的妙處。它是法國十八世紀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者揭露了社會上可笑可鄙的形形色色,怕觸犯當局,假託為西班牙斐利普三世和斐利普四世兩朝的事。這點和吳敬梓的為人處事有相同之處。

Advertisements

這部小說由主角吉爾·布拉斯敘述自己一生的經歷。他帶著讀者到社會的每一個

階層去經歷一番,暴露了社會的黑暗。

兩部書的故事、語言都生動有趣。當然離不開絳先生翻譯的功勞,小說語言幽默,讓人慾罷不能。

讀完《儒林外史》后,有幾點感想:

作者對科舉、八股文等極其反感,不過就是在今天也不可能找到比各種考試——中考、高考、考事業編等更公平的辦法。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公平。

作者不參加科舉,欣賞王冕那類名人。這點可能得結合個人特點,適合做哪類人就做哪類人會更好。做官也不一定都是壞事,也有那些為百姓做很多好事實事的官。如果一個人有大能力,這人做官可以造福更多的人;如果沒有大能力,就獨善其身,影響小圈子的人。總之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慷慨好施,文中也讚美一些沒有原則的善行,比如盲目施捨直到自己傾家蕩產的人。幫助人是好的,助人自助更好。古話說「天助自助者」。現在還有這樣一句話「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捨,而是引路。」文中提到把自己家業施捨光了的人,後來還得別人接濟,這樣的善行感覺終究不可取。

不管個人最終成長、發展到什麼程度,一定不忘初心,好好保護它,不能丟棄。書中也介紹像虞博士等一些人即使科考取了功名,依然善良如昔,積極行善,而且不是為了對方的感謝。

堅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光不會辜負每個努力的人,最終即使不能如范進中舉,也會有另一種美好如期而至。

作者守望,中學教師,喜歡孩子,希望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渴望分享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個人微信公眾號:wozhuhaishou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