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黃連,百病可愈」,黃連最擅長......

民間有 「家有黃連,百病可愈」的諺語,黃連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被廣泛地應用於臨床上,用黃連組成的名方,在《傷寒論》中就有 12 個,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兩書中,有黃連的方劑達 260 余方。中醫認為黃連藥性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擅長清胃熱、瀉胃火。如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胃火牙痛的方葯清胃散就是以黃連為主葯。

如何判斷是否有「胃火」?

黃連清胃火主要是針對胃熱熾盛化火所致的種種不適,常常表現為牙齦腫痛或出血、口臭、口渴、喜歡喝冷水冷飲、大便干硬(合併腸胃濕熱者可表現為腹瀉)、口乾口苦、面色紅、舌質紅、舌苔黃等。

米湯沖泡黃連末,既可顧護胃氣,又可清胃熱

黃連用於清胃熱時,即可單獨研末沖服,也可與其他中藥一起煎服。凡出現上述胃火熾盛者,可取黃連3克加水煎湯服用。也可將黃連研成細末備用,取大米或小米50克,加適量水煮沸,取1.5克黃連末放入杯中,加入煮沸的米湯約100毫升,加蓋悶 3 分鐘即成。早晚各1次,空腹飲用。需要說明的是,用米湯沖泡黃連末優於用水直接煎服,這是因為米湯可顧護胃氣,防止黃連苦寒傷胃。

Advertisements

胃熱兼肝氣不舒者可加吳茱萸、柴胡

素有胃熱,復因受不良情緒的刺激下,導致肝氣不舒,進一步傷及脾胃,表現為反酸、胃中嘈雜、噁心者,可取黃連 5 克,吳茱萸 3 克,柴胡 10 克,加水煎煮之後服用,以清肝胃之熱。

怕苦者,還可選擇中成藥

胃火亢盛表現為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舌紅、苔黃者,可服用中成藥清胃黃連丸,水丸1次9克,每日2次,大蜜丸1次1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

黃連雖好,有人不宜,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使用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黃連為大苦大寒之品,不宜過量或長時間服用,否則容易傷胃,凡脾胃虛寒忌用。黃連的用量輕者每日2-3g,重者每日5-6克,兒童服用黃連必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因兒童脾胃功能不健全,盲目服用黃連會傷及脾胃。因黃連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圖片來自網路)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