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的康復治療

肩關節是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常見的發病部位之一,肩袖撕裂在60 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25%以上。90%的肩袖損傷為慢性損傷,多因肩關節肌肉力量薄弱引起。隨著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增加,腦卒中肩袖損傷的患者也逐漸增加。而另外10%為急性損傷,多為運動損傷。

肩袖損傷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康復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不同患者,如何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是應該關注的重點。

藥物治療

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在肩袖損傷的康復治療中佔據重要地位,在明確診斷後應用,能加快肩關節功能恢復,起到一定輔助作用。局封治療是把局麻藥和類固醇藥物的混合液注射於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鎮痛的目的。

關節腔注射激素能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療效可持續近3 個月,在此期間能有效地改善肩關節功能。也有在超聲波定位下行局封治療,更準確將藥物注射入炎症或損傷部位。

Advertisements

運動康復治療

在肩袖損傷康復中,手法及運動訓練是常用的治療手段。康復治療手法及運動訓練包括主被動關節活動、關節牽伸擠壓、肌力、耐力和肌肉協調訓練等。

Escamilla RF等在2014 年的一篇論著中,將肩袖損傷后康復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急性期、中間期、力量訓練期和回歸期。每期皆有目標、任務以及進階要求,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規範的治療流程,對於臨床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急性期

主要目標為減輕疼痛和減輕炎症,改善姿勢,維持關節活動度。訓練內容主要包括:

被動關節活動訓練:肩關節的屈曲;在肩關節外展45°時,肩關節的內外旋,並逐漸增加到外展90°時的肩關節內外旋;水平面上的外展內收;鐘擺訓練。

力量訓練:有節律的肩關節內外旋、屈伸、外展等肌力訓練,如有疼痛,可以以等長訓練為主;肩胛骨的回縮,下壓,前伸訓練,胸小肌的訓練等,同時要糾正姿勢(對於一些習慣性姿勢難以糾正的,可給予矯形衣輔助),並且避免患肢舉過頭的動作。

Advertisements

該階段可以配合各種物理因子治療如:冰敷(急性期過後改熱敷)、超聲波、微波、激光、電刺激和直流電離子導入等能更好幫助完成該階段目標。待疼痛減輕,肩關節穩定性增加,被動關節活動度正常,可以進入下一階段康復治療。

中間期

此期目標為肩關節全範圍活動時無疼痛,肌力達到平衡,並且繼續緩解疼痛、減輕炎症,並可增加前臂活動。主要包括:

維持被動肩關節活動度:肩關節外旋90°外展,內旋90°外展,中立位外展內收90°,滑輪訓練等)訓練。

關節鬆動術:繼續在肩關節最緊的部分使用,從最初的自我牽伸開始,向下向前向後組合滑動)。

力量訓練:從部分活動範圍過渡到全範圍肩部活動,強調肩袖肌群和肩胛骨肌群(菱形肌、斜方肌等),比如空罐訓練,側卧時外旋訓練,肩部全範圍的外展,俯卧位水平外展,俯卧位伸展,俯卧位划船姿,俯卧位水平外展同時外旋。主要訓練肱二、三頭肌及下斜方肌肌力。此期允許部分功能性活動,可以短時間患肢過頭活動,但不能負重。

力量訓練期

改善肌力及肌耐力為此期主要任務,並維持肩關節的活動度,保持正確的姿勢,同時逐漸增加功能活動的等級。主要包括:

力量訓練:軌道下內旋和外旋,小型啞鈴在關節各軸向活動訓練,同時關節活動度的維持。若能在肩關節全關節活動範圍無痛活動,並且力量測試符合要求,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對於普通患者來說,肩袖損傷已經達到臨床痊癒。

回歸期

主要為投擲項目運動員的回歸性訓練,該期目標以回歸發病前生活及運動活動為主要任務,逐漸增加運動訓練,如投擲,打網球,打高爾夫球。肩關節各軸向的自我牽伸及力量訓練。強度大約為每周3次。

物理因子治療

在肩袖損傷治療中,小劑量(0.2W/cm2左右)超聲波能通過機械效應改變組織細胞的體積,減輕腫脹,改變膜的通透性,促進代謝物質的交換,改變細胞的功能,提高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

中小劑量微波能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放鬆肌肉,改善血循環,加速鎮痛物質釋放,從而產生鎮痛效果。微波優點在於方便、無創、簡單和鎮痛效果明顯,除有金屬植入物,心律不齊,嚴重心臟病,腫瘤等禁忌證外無明顯不良反應。

體外衝擊波既往用於腎結石治療。而近期越來越多地被用於骨不連、網球肘等傷病,其中也包括肩袖損傷。治療儀發出能量震波,可以穿過體液和組織到達病灶,在進入人體後由於所接觸媒介不同,其在不同組織的界面會產生不同的機械應力。體外衝擊波具有無創和鎮痛效果顯著的特點,對鈣化性肩袖損傷效果尤其明顯。

肌內效貼

肌內效貼是一項較新的治療技術,因其材質上具有伸縮性,可促進皮膚下的血液和淋巴液的迴流,減輕水腫,協助三角肌收縮,放鬆肩袖肌,保護軟組織,緩解疼痛,促進損傷恢復,並可在康復期增加關節活動度,加強目標肌的肌力,幫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康復訓練。

本文轉載自:康復直通車

更多康複信息請關注微信訂閱號康復匯:kangfuhuiy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