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哪裡去了?為什麼在古代忽隱忽現?

"傳國璽",又稱"傳國玉璽"、"傳國寶",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被視為王朝正統的象徵。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嘆息。

秦二世死後,由子嬰把傳世玉璽獻給漢高祖劉邦,授之為「漢傳國玉璽」。西漢末年(公元前8年),王莽專權,當時皇帝孺子年僅2歲,傳國玉璽置於長樂宮,由元帝王皇後代為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罵:「我老已死,如爾兄弟,今族滅也!」將傳國玉璽摔在殿廷,玉璽被摔碎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鑲補。

Advertisements

公元23年10月,王莽被殺,玉璽被校尉公賓所得,獻給綠林軍將領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給更始帝劉玄。劉玄為赤眉軍所擄后,傳國玉璽落入赤眉軍擁立為帝的劉盆子手中。後來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玉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為宦官所害,袁紹領兵入宮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傳國玉璽,返宮後傳國玉璽查無下落。之後曹魏、西晉、前燕、後秦都曾仿照該璽偽造傳國璽,宋徽宗也曾仿造過。此外被後世帝王當作「傳國璽」的還有唐太宗所造「受命璽」、後晉太祖石敬瑭自造璽、元代「制誥之寶」玉璽等等。

據野史記載,傳國玉璽傳到十六國時期,在冉魏滅亡的時候,東晉、燕、後秦各得到了一塊,都自稱是真的,其中東晉的這一塊,一直傳到後唐李從珂自焚。後來宋朝建立后,一農民在李從珂的廢墟中找到這個玉璽,獻給宋。最後,到了金,然後到了元,被元順帝帶到北元。明滅元,得到了玉璽,傳到民國。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