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史記·楊振寧列傳

今史記·楊振寧列傳

文 / 王一舸

楊振寧,安徽合肥人。父武之,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歸國任教於諸名校,屢蒞數學系主任之職。

振寧幼穎悟。四歲能識三千字,五歲可誦《龍文鞭影》。及長,專物理學,師從王竹溪、吳大猷諸賢,修業於西南聯合大學。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錄振寧,為公費留學生。時振寧自昆明輾轉印度赴美,家人悉留中國。

振寧至芝加哥,師事恩利克·費米。未幾脫穎。與費米提出基本粒子第一複合模型。震蕩學界。先達無不推服。振寧之名亦起。

國朝元年(1949年),始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並與李政道共事。時院長奧本海默,世稱為「原子彈之父」,深知遇之。謂人生樂事,乃見振寧、政道論行於院內草徑上也。先是,振寧於西南聯合大學附中教習數學,座下有杜聿明女致禮。國朝元年(1949年)冬,振寧於普林斯頓遇致禮,故見傾心。振寧本欲從其師訓,於普林斯頓修習一載,復歸芝加哥大學。以見致禮故,遂留普林斯頓。明年,與致禮結袂。國朝三年(1951年),有子,武之故為孫致名,曰「光諾」。蓋欲振寧得諾貝爾獎故也。

Advertisements

國朝八年(1957年),振寧與政道以「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振寧方三十五歲。諾貝爾獎為世界大獎,國人向難遇,二人既獲,是為首捷。所謂人耀國光,此之謂也。未幾,振寧與政道以署名排次交惡,遂致絕交。時國朝遣張文裕致賀,並遺武之長信,說振寧等歸國。振寧、政道切言接之,致謝國內。而歸國之事,則辭以時日,未肯遽許。

武之以消渴症,得統戰部特許,輾轉至日內瓦,父子家人於日內瓦相會。其實,亦說振寧歸國而已。先是,武之從職復旦,國朝八年,調入京師。見杜聿明。受聿明長信,亦規其女歸國而已。周恩來與晤,親囑規勸諸事。武之方得行。家人會於瑞士一夏,振寧奉親問病。堂前老父,膝下稚子,振寧之愛盡此而已。武之盛讚國朝諸新象。振寧雖心時往之,而未果行。武之歸前,與振寧、政道語曰:「汝等即因事不能遽歸,亦不可涉台灣。國朝日盛,台灣日衰,時勢使然也。」

Advertisements

未幾海內「反右」之事漸熾,海外之人聞之,漸膽寒。

明年,張文裕於日內瓦「高能物理會議」中,復勸振寧、政道。振寧等與論國內時政,而情狀不復如前也。

國朝十一年(1960年),振寧復致信,望武之赴日內瓦,與相會。武之懷蘇秦之責,攜妻羅氏至日內瓦,見說振寧。時海內興「大躍進」,民心鼎沸,百業失序。武之不得已,虛言勸之,言不能信己,更難達人。

國朝十三年(1962年),武之復見振寧,語曰:「今中國人已立矣。昔者不能為一針線,今可造汽車飛機。昔者水旱交加,人其無奈,死以百萬為計,今全無其害。昔國民懵懂,文盲遍野。今城中幼童,皆有校所……」振寧母羅氏忽截其言,曰:「汝惟大言。切莫偏講。余披星戴月,僅為買豆腐而已。排隊一時辰半,才得兩塊。其一有闕。有甚好。」武之聞之,怒,掣門而去。振寧果不欲歸。武之與辯數次,不能改。雖怒,心實稍慰。

國朝十五年(1964年),楊振寧始入美國國籍。翌年,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國朝十七年(1964年)起,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艾伯特·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國朝二十二年(1971年)夏,楊振寧以美籍訪中國。是為美籍學者訪中國之第一人。毛澤東接見焉。

及歸美國,振寧嘉言中國,作《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印象》,巡遊宣講。海外碩學之士,多因其言,作滄海舊遊。時中美猶抗,振寧此行,實具膽魄。然振寧復巡遊萬國,為中國張目,華僑聞之,始敢顧首。及歸探故梓,還問鄉音,振寧實有其功也。

振寧復申言「保釣」。奔走呼號,聲名主權。海外學子,無論台灣大陸,悉聞之沸騰。並與「歸還衝繩協定」聽證會,力證釣魚島為國土。釣島之辨,振寧盡其心力,是於海外,為國守土也。

國朝二十四年(1973年),楊武之逝世於滬上。振寧嘗自言:「余棄故國,家父從未真寬恕。」概以為巨憾也。

國朝二十五年(1974年),振寧歸國探親,乃與復旦大學合作,成復旦與石溪分校交流事宜。振寧以己學與能反給國朝,自此始也。

明年,振寧薦言周恩來,倡「科普」,並引科學期刊,以資中國。

國朝二十九年(1978年),振寧倡言,中國科技大學首創少年班。其後數十年,振寧以一己之能,振中國之物理,強中夏之元氣。發櫱少小,帶引後學。盡伯樂之能。復引巨資於中國諸名校,薦學子留學於海外者,不知凡幾。其下桃李,中外皆不可勝計。

國朝三十四年(1983年),振寧諫言鄧小平,倡少年計算機軟體專業。發神童,專培養,中國軟體之起,亦由此始。

國朝四十八年(1997年),清華因振寧法,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振寧綜總其事,建基金會,引姚期智等,並募巨款。皆為清華躋身世界名校而儘力也。

向者,清華為中國理工學院之首,尚不能為棲梧,引鸞鳳。學者零落,不能成伍,常延它玉,以紓己困。及振寧至,以一人之力奠其基。並以私交招賢能。至「冷原子」「凝聚態」「理論計算機」諸域,中國翹楚於萬國也。

同年,紫金山天文台發新星,以楊振寧名。

國朝五十四年(2003年),楊振寧歸國。居清華。致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之事。明年,為講座。更設本科課,以耄耋之年,親執鞭於少年。振寧之事,率多如是。

杜致禮於是年逝世。致禮與楊振寧伉儷五十年,琴瑟相合,最為美談。及致禮逝世半載,楊振寧新娶翁帆,帆貌與致禮極似,蓋振寧欲有所寄也。時翁帆年二十八,而振寧年八十二矣。一時輿論大嘩。人皆以為振寧年老無行。振寧不顧,猶自言「(帆)為上帝恩賜之最後禮物。」而時論囂囂,久不能絕。時人不德之。

國朝六十八年(2017年),楊振寧與姚期智共棄美國國籍,轉歸中國籍。一時輿論又起,以為漁名利而已。而今日輿情非如翁帆事,亦有德振寧者。蓋以為與翁帆之事,其家事也。棄美國籍,蓋欲彰中國招賢納士之能也。

論曰:

韓愈《馬說》中有雲「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向者國家不裕,給奉不稱,惟言奉獻,欲以德彌空。而四方誌士猶拳拳歸往。及至運動迭起,暴凌生身,摧折精神。使天下人齒寒。此亦當初人之不能預也。振寧能自守道,知進退,瞭然於長短。知惟自保,然後能自強,自強,然後能致事功。事功既成,待時日以報祖國。此深合「修齊治平」之道。振寧之有智,更自強毅不息。誠然也。

振寧得諾貝爾獎時,猶非美國籍。非如為求諾獎,刻變國籍者。至后中國令天下失望,亦眾所周知。而振寧猶乘早求歸探。毛澤東親晤,他人猶惶奢言?

至於嫁娶之事,舊時洶洶為巷論。今人多以為家事而已。此亦國人文明智化之一見也。

今振寧復為中國籍。乃自表率。欲以為燕王台也。昔余同學,有理工才智者,多為美國延攬。為國中有千里馬不盡才之嘆。今振寧為首倡,亦昭國德,納致賢能,此其為幟也。

文章作者:王一舸,編劇、專欄作家、崑曲作家。

欄目主持:孟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從事訓詁學、《說文》學研究,章黃國學主編。

特別鳴謝: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梅茹瑜 高銘婉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