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德

深夜,一位叫「無痕」的道友發信息我,我感悟很深,所以摘錄了一小段分享給大家:「心存善念,一切反饋回來的自然都是善……他說他已經近40歲的人了,現在看誰都順眼」!孔子說:40歲又稱為不惑之年,但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后,所以不惑!30歲是而立之年,而立是做事能循禮,但並不完全了解!

孔子說:「智者不惑。」又說:「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表明了智和仁的關係。因此,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達到智者的地步。

他也說因為學習「道德經」的部分原因,現在看什麼都順眼了,由心而發,感覺很自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對這句話的理解並沒有條條框框的思維,而是很實在的內心感受:他的心就是一,是指這個善念和善心,只要善心在,就會生出兩個善心,三個善心,千千萬萬個善心。世界都因善而改變,那還有什麼看不順眼的呢?所以最終得到的將是整個萬物反饋回來的善念,那到時能量是有多大啊!

Advertisements

修之於身體,其德乃真!由心而發的修行,對世間持有善念,這樣的德行才真(翻譯有點粗糙,請原諒)!

那什麼樣的德才是真的呢?何為德呢?和得到的「得」又有什麼關係呢?一一為你揭曉:

書法由趙老師提供,古時候的德是少了一劃的

德字可以拆解成:彳+直+心

彳: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就是德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的一種品行。

直:正見也,中通外直。——《說文》

心:這裡可以理解成一個人的心智,想法,想法影響行為!

在甲骨文時期,人崇尚自然,眼所看即是道,心行一致,所看所行所想即是德。後人講身心合一,一切以心度之,就是憑良心。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

書法由趙老師提供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所有的德都是發自於內心的正直,善待自己的內心,善待別人,做人正直。那樣的品德才是最真的,也是最珍貴的!有人說萬一遇到壞人也要正直對待他嗎?是的,不能因為別人是一個壞人,我們就對他使壞,畢竟一時的壞是誤入岐途,我們理應為這種人伸出援手,而不應該火上添油!用善去感化比一切懲罰來的更有效。

Advertisements

最後要談的是得與德的關係:今天大家看完了有所悟嗎?道友無痕說,對人世間有所悟是一種得,就像得到了寶貝一樣,這樣的寶貝就是德,大徹大悟是最大的得,所以叫大德。在當今,行善,修德是會觸類旁通的,觸動了我們最原始的天性,和給整個社會都帶來良性循環!(有感而發,希望讀者多留言指點)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