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吳茱萸矮密早豐產栽培技術

藥用植物吳茱萸矮密早豐產栽培技術

吳茱萸,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等,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紅色,與嫩芽同被灰黃或紅銹色絨毛,或梳短毛。主要生於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梳林或灌木叢中,多見於向陽坡地。

吳茱萸收載與《神農百草》中,其性熱味苦寒,有散熱止痛、降逆止嘔功效,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腕痛等癥狀。經過現科學研究發現,吳茱萸的藥效主要成分為吳茱萸總鹼、檸檬苦素達。

由於吳茱萸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因此多地出現大規模的栽培,但吳茱萸花單性、雌雄異株,苗期雌雄株不易分辨,不同株系果實有效成分含量差異大,且栽培技術缺乏很好的分枝修剪及管理,造成生產商品種質量差、混雜嚴重,單面積果實產量低。

Advertisements

近幾年,國內對吳茱萸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對於提高吳茱萸產量及品質的新型栽培技術還未曾發現。

1 .圃地選擇:選取土壤疏鬆、排水良好及向陽的沙壤土作為圃地;

2 .苗木選擇:選取單株產量1 .7Kg,吳茱萸總鹼達0 .76%,檸檬苦素達2 .6%以上的中花品種作為母株,在4月上旬截取母株上直徑大於30mm,長度大於20cm,新芽萌發數不低於2個的枝幹作為培育苗;

3 .圃地栽培:種植前對圃地進行兩次扶育,第一次扶育為9月中旬,為淺鋤,深度為10-15cm,第二次扶育為12月下旬,為深墾,深度為20-25cm,每次扶育施加廄肥250Kg/畝、麩肥35Kg/畝、磷肥5Kg/畝,2月下旬按行距2m×2m開溝,4月上旬將選取的苗木栽培至圃地;

Advertisements

4 .圃地管理:定植后第一年,在7、8、9月以施速效水肥為主,從第二年開始,4月施速效氮肥為主,每株施加尿素0 .4Kg、廄肥12Kg,6月上旬施磷鉀肥為主,促進吳茱萸新梢的生長,每株施氯化鉀0 .3Kg、尿素0 .1Kg、三元複合肥0 .1Kg,8月下旬,每株施三元複合肥0 .5Kg、廄肥13Kg、土雜肥或草皮灰0 .7Kg,第三年開始,每年3、8、11月施肥,每株施加尿素0 .5Kg、廄肥12Kg、硫酸鉀0 .4Kg、過磷酸鈣0 .2Kg;

5 .生長調控:當苗高80cm后,按樹冠呈自然圓頭形或Y形進行定型修剪,並對主幹進行打頂,促進分枝的萌發,控制其矮化,新萌生的分枝作為一級分枝,將一級分枝壓彎至水平,控制其生長方向,落花后,在一級分枝中間截斷,保留剩下的一級分枝上的新枝,並將其壓至成水平,培育成二級分枝,按同樣的修剪方法得到三級、四級等分枝,結合整形修剪,控制樹高1 .5m以下,連續整形2年半形成矮干低冠,通風透光樹型;

6 .病蟲害防治:栽培后第二年5月,噴洒愛苗乳油1500倍液、仙生600倍液、20%多菌靈500倍液,謝花后10-15天,用25%敵百蟲600倍和80%敵敵畏800倍液,第三年花期噴0 .5%硼砂液、0 .3%磷酸二氫鉀,每年采果后噴洒40%氧化樂果1100倍液,以上噴洒的藥量均為40Kg/畝;

7 .採摘:栽培后第三年當果實由綠變黃時即可採摘,由於吳茱萸採摘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果實的品種,因此採摘採用分批採摘,先熟先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