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手機給未成年人不違法,但是不道德

最近,王先生遇到一件煩心事,王先生在月底還信用卡賬單時,發現有一筆8000多元的消費,經過反覆詢問才知道,是自己13歲的兒子私自刷卡買了一部蘋果手機和配套設備,王先生去退貨時卻遭到了商家的拒絕。王先生認為商家不應接受孩子的消費,理應退貨。此事經過報道后引髮網友熱議。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新聞,我是站在商家一邊的,就像有網友評價的:商家沒有坑蒙拐騙,沒有設置陷阱,也沒有強買強賣,一切都是建立在「自願消費」之上的。那麼,既然是「自願消費」,在商品沒有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下,也就不能退貨了。很講理,沒毛病。

但這裡面的確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來消費的明顯就是一個不可能有獨立支付能力的未成年人。換句話說,這筆錢就不可能是他的。而按照常理,如果父母同意他購買蘋果手機,就一定會陪同他一塊來,不會讓他自己來刷卡買手機。所以相信商家也能想到,這是偷家裡錢來買手機的。這時候商家就有兩種選擇,要麼接受,要麼拒絕。

Advertisements

至於選哪種,就取決於商家心理怎麼掂量了。一邊是8000多塊錢的生意,另一邊則是阻止一場偷竊行為。顯然最後8000塊錢的生意佔了上風。再說這也不是一般的偷竊行為,老話說得好,兒子偷爹不算賊。說到底肉也爛在鍋里了,都是人民內部矛盾。

當然,商家可能也會預料到家長會來退貨,但就像那位網友評價的,除了對小孩子偷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外,商家沒有任何毛病。所以說到底,這是個道德問題,而不是法律問題。而且就像我以前談到過的,一件事情判斷誰的責任更大,應該看誰阻止這件事發生的成本最小。顯然,阻止孩子亂花錢是家長的責任,商家沒有這個義務有錢不賺,替你管孩子。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容忍孩子背著家長亂花錢畢竟不是好事兒,這次是買手機,如果下一次買酒買煙給主播打賞呢?商家也沒有責任嗎?如果到了這一步,其實就不完全是偷錢買東西這麼簡單了,還涉及到孩子所購買的是什麼東西。很多時候,商家有沒有責任,責任有多大,和他們賣給孩子什麼產品有關。

Advertisements

有些東西,像煙和酒,這是法律明確禁止賣給未成年人的,商家如果賣了,自然要負責。這已經不是道德問題了。至於說給主播打賞啊,給遊戲充值啊,儘管不像煙酒那樣直接傷害身體,但是顯然,它們也是那種成癮類的消費品。大多數成癮類產品也許沒到負法律責任的地步,但道德壓力是必然存在的。

那麼面對這些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新興成癮類產品,我們該拿它們怎麼辦呢?其實對於這樣的產品,市場本身就能夠提供製約力量。畢竟孩子並不是真正的消費者,他們背後的家長才是,如果某些產品家長一致反對,那麼商家迫於壓力也會限制孩子使用。

比如說騰訊那款王者榮耀,不僅給要求退款的家長們退了錢,而且還推出了防止兒童遊戲時間過長的系統。按理說,騰訊公司沒有義務去調查未成年人玩遊戲的錢從哪裡來。不過對於企業來說,比明確的責任劃分更重要的,還是口碑。在王者榮耀人人喊打的當下,拒絕退款只會讓企業的口碑更差。所以不管是出於自身的責任感還是受輿論所迫,成癮類產品都應該擔負起一定的道德責任。娛樂是人的天性,但娛樂至死卻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需要找到娛樂的邊界,這對未成年人尤其重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