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1)

提起中日甲午戰爭,我們會想起什麼!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因為發生在中國農曆甲午年,史稱「甲午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分為以下的6個階段:平壤戰役―黃海海戰―九連,旅順之戰―威海衛之戰―《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之後的政治貸款。

(東學黨起義)

導火索是1894年5月,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作為清朝的附屬國,所以向清政府請求支援,日本趁機向朝鮮出兵,在1894年7月23日攻佔朝鮮王宮,成立傀儡政權。並且向清兵發起進攻,揭開中日甲午戰爭序幕。

( 清政府出兵朝鮮)

1894年8月1日中日雙方同時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1984年9月15日,平壤戰役是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在朝鮮平壤與日軍進行的一次戰役。雖然左寶貴等將領奮力迎戰,左寶貴中炮犧牲。但身為統帥的葉志超向敵軍豎起白旗,平壤失守。平壤戰役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中日雙方在朝鮮境內的戰事結束 。

Advertisements

(平壤戰役失敗)

黃海海戰是甲午戰爭時最大的一次海戰。1894年9月16日,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海軍12艘艦船運送運兵船到大東溝。17日,中國艦隊在返回旅順途中,遭遇日軍襲擊。在戰鬥一開始,提督丁汝昌乘坐的艦船「定遠」號被擊中,丁汝昌負傷。在海戰中除「濟遠」,「廣甲」兩艦臨陣脫逃外,其餘均奮勇作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重傷后仍然奮力沖向日軍「吉野」艦,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不幸中敵魚雷沉沒,在經過五個小時的激戰,日艦隊首先撤離戰場,日本方面包括旗艦「松島」和主力艦「吉野」在內的五艘戰艦受重創。北洋艦隊雖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存,當時北洋艦隊首領李鴻章為保存實力,命令艦隊全部躲進威海衛港口,不準出海迎敵,造成坐守待斃的局面,從而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權。

Advertisements

(黃海海戰戰略圖)

九連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日軍侵入中國領土的第一個戰役。1894年10月24日,日軍第一路司令官偷渡鴨綠江,駐守安平河清軍不戰而逃,日軍佔領安平口。總兵馬金旭率部與敵鏖戰,屢敗敵軍,但因孤軍無援而敗。1894年10月26日,日軍佔領九連城,后又佔領安東,至此清軍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

1898年10月24日旅順戰役爆發,旅順戰役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重要戰役之一。1898年11月18日日軍開始進攻旅順,除總兵徐邦道率軍在旅順北面奮起迎敵外,其餘都紛紛逃跑,軍心渙散 。11月22日日軍攻陷旅順,中國最大的海防要塞落入日軍之手,日軍進城後進行了四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日軍製造了這起震驚世界的大慘案,全城兩萬多中國人民慘遭殺害,僅有36人倖免,作為埋葬同胞者。

(旅順大屠殺)

今天小編就寫到這裡,由於沒有找到九連戰爭的戰略圖,向大家表示歉意。今天小編寫了甲午戰爭的前三個階段,后三個階段明天再寫。謝謝。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