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為何加重啦?吃錯藥啦?

進入秋季,早晚溫差大,由熱轉涼的換季天氣讓不少人出現「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癥狀,這正是秋季感冒的典型表現。秋季感冒不同於夏天以暑濕多見,以「寒重」伴「秋燥」更多見。感冒是最常見也是最普遍的換季疾病之一,避免在夏秋交替秋冬來臨之前得感冒,尤其是十一長假即將到來,大家在外出遊玩同時務必及時添加衣服,謹防「凍著」、「淋著」,對於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朋友不妨及時在家裡備點葯以備不時之需。

患感冒的人增多

每逢季節交替時急診科的感冒患者會明顯增多,尤其是最近這幾天,秋分之後,活躍在北方的冷空氣抵京,北京迎來一輪降雨過程,雨後北風漸起,氣溫驟降至16℃,天氣變冷,更是感冒高發季節。

從養生角度看,因為夏天暑熱夾濕,濕氣瀰漫,如果夏天進補容易出現虛不受補,濕熱膠裹狀態;而秋天以「燥」令為主,正是進補的好時節,所以人們總是喜歡「貼秋膘」,這也是人體對溫度變化,人體需要熱量的代償措施。而剛入秋人體正氣尚未來得及恢復和調補,這個時候出現氣溫的陡降,容易導致人體「不適應」,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出現一系列感冒癥狀。

這個階段的人經歷夏天耗氣傷津後人體正氣不足更容易著涼外感,從而引起傷風感冒,對於老年人來說,感冒是因為基礎病多,體質弱,造成抵抗力下降再加上著涼為常見原因。對於年輕人甚至孩子來說,體內有熱是根本,再加受涼是誘因。

普通感冒和流感不一樣

感冒分為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指普通感冒,是一種輕微的上呼吸道(鼻及喉部)病毒性感染。廣義上還包括流行性感冒,一般比普通感冒更嚴重,額外的癥狀包括發熱、冷顫及肌肉酸痛,全身性癥狀較明顯。

感冒一般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多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少數合併細菌感染引起,往往個別出現;而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流感,又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三型,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常有明顯的流行性、較強的傳染性,容易引起暴發性流行。二者癥狀差異明顯,普通感冒起病相對較慢,有咽干、咽癢、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等癥狀,一般5到7天便可緩解或痊癒。流行性感冒則癥狀相對急重,還伴有高熱、頭疼、全身乏力,關節酸疼等明顯特徵,發燒一般會持續2到3天甚至更久。

提醒

怎樣儘早擺脫感冒

那什麼才叫對症呢?所謂對症其實就是治病治本中所謂的「標」,生活壓力這麼大,我們必須儘快消除不適癥狀,

首先是退燒,主要使用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葯。但感冒發燒自我葯療最好用對乙醯胺苯酚。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不適應症要更多。

其次是消除鼻塞、減輕鼻部癥狀.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較重的患者可選用含有抗組胺劑、偽麻黃鹼、苯丙醇胺的藥物。但苯丙醇胺具有神經興奮、心悸、神經緊張、厭食等副作用,不宜用於兒童的抗感冒治療。患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腎性高血壓、青光眼的患者也應避免使用這類藥物。

第三是減輕咳嗽.咳嗽癥狀較重者可選用含有右美沙芬的藥物,該葯可抑制咳嗽中樞和外周雙重性鎮咳作用。

但對於一些特殊人群,購買藥物時應更加小心。例如:2歲以下的嬰幼兒不應使用含抗過敏(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特非那定等)和呼吸道血管收縮成份(如偽麻黃鹼)的抗感冒藥,切忌重複給葯或任意增加給葯次數。由於小兒的肝臟解毒功能和腎臟排泄功能不足,因此小兒用藥量要小,應根據體重或年齡計算用藥劑量或按說明服用。肝腎功能不的人要注意盡量不使用那個患者慎用含有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雙氯芬酸鈉的感冒藥;消化道潰瘍的患者則要慎用含有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對乙醯氨基酚、咖啡因等成分的感冒藥。

另外,很多人認為輕微感冒不用吃藥,扛扛就過去了,這種想法並不值得提倡,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抵抗力不同,同樣面對感冒,身體強壯者也許稍加註意,感冒病程就能很快結束,身體痊癒快,而一些抵抗力不強正氣不足,尤其是小孩和老人,不及早治療,可能會加重病情,延長病程,甚至引起其他疾病,會危及生命,所以,一旦感冒要體會癥狀分清類型,小孩子和體弱的老年人,儘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治療。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