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病啊,你有「葯」嗎?

2018-01-09 圈主

最近圈主在肆虐全國的流感病毒手下也未能倖免,感冒剛好。吸吸鼻子,看看今天國證醫藥指數(399394)收出1.85%漲幅的大紅陽線,正好寫寫醫藥行業。在過去的2017年裡,圈主眼裡的醫藥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行業。為什麼有意思呢?因為行業收入和行業利潤從2016年初就開始回暖了,2017年也是每個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增速都在10%以上,但是2017年前三個季度就是不漲,三季度還給你玩小下跌。那沒辦法,只能留給四季度反應了。於是四季度漲得比滬深300指數好多了。

這是過去,那未來呢?首先我們看好醫藥行業2018年的表現,並且認為,可能比2017年全年要好。我們分成兩個層面來討論醫藥行業的情況。第一個層面是行業層面,第二個層面是細分子行業層面。讓過去過去,讓未來到來。

Advertisements

現在先來說行業層面的事情。

第一,從板塊本身的性價比來說,圈主覺得估值不貴。我們看一下過去5年國證醫藥指數(399394)的估值情況,過去5年估值的最低點是14年的5月上旬,30倍。現在是多少呢?35倍。現在指數點位是10122點,上次指數點位在這個位置的時候,指數對應的估值快到50倍了。所以比起來,現在可便宜多了。價格上漲,估值卻在下降,一般意味著什麼呢?一般意味著股票業績不錯,迅速地攤低了股票的估值。一般後面的跟著的套路又是什麼呢?一般是市場發現了這裡還有便宜股票,可以買。

國證醫藥指數(399394)過去5年PE和指數走勢圖

第二,就是圈主前面說到的行業增速啦。2015年4季度行業收入增速和利潤增速都掉到了個位數,就是低於10%。是醫藥行業的冬天。有人會問:不是說老齡化是利好醫藥行業的嗎?沒錯,但是老齡化架不住前幾年醫保控費呀,於是葯企收入就嗖嗖地往下掉。這幾年,一方面習慣了醫保控費的節奏,商業保險也慢慢多了,另一方面,醫藥行業通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費用的管控、創新投入初見成效等方式,逐漸築底走出了行業的冬天。從2016年1季度開始,到2017年3季度,醫藥行業的收入增速和利潤增速已經連續7個季度緩慢向上,形成了反轉趨勢。上市公司的增速有了一個更明顯的提升,從2017年1季報開始,連續三個季度的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扣非增速超過了20%。已經比2016年15%以內的這個增速,有一個更明顯的好轉了。

Advertisements

第三,政策不悲觀。有人來問過圈主,才感覺醫保控費這麼多年的陰影慢慢正在散去,又聽說醫保資金吃緊,取消了很多醫療器械和輔助用藥的報銷,是否對恢復中的醫藥行業會形成致命一擊?我們認為2018年醫保控費政策將是一個結構性的騰籠換鳥的過程。怎麼說呢?有一部分比如說臨床效果不能被證實的一些中藥、處方葯,還有一些輔助用藥和一部分單一品牌依賴的高值耗材的公司,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但是我們也看到,2018年也有很多利好性的政策。包括創新葯的加速審評,包括一致性評價的第一批品種的獲批。再比如說醫保目錄調整之後,新一批的這種進入的治療性用藥的放量,這些品種其實都會有一個更好的表現。

第四,消費升級。比如說像中藥這些年的提價,比如說像高端醫療服務的逐步提價,包括處方葯的升級換代,都是有消費升級屬性的。這些產品都是醫保基本上不給支付的一些品種,這些年的增速也是比較快的。所以我們覺得消費升級和創新可以讓醫藥看5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大周期,這裡面會有很多的機會。

上面講的都是行業層面上的事情。接下來我們聊聊子行業,都有哪些子行業能夠在2018年帶領醫藥行業繼續走上業績增長的康庄大道呢?

第一,創新葯,目前的大風口。我們認為是全年或者說未來多年內最大的一個風口,因為中國現在的葯審政策,在創新葯角度,葯審政策已經跟海外基本上接軌了,但是我們的估值體系還沒有完全接軌。我們還是使用PE和PB這樣的指標去看一個企業的估值。但是在海外,特別對於一些生物製品或者創新葯的這種生物技術類的公司,PE沒有什麼意義,所以他們不用PE估值。怎麼估值呢?就是拿未來的產品的現金流折現,去進行估值。我們現在還沒有習慣這樣的一個估值體系,所以這是一個逐步接軌的過程。我們現在已經有一批大概五六個品種在美國做三期的臨床試驗,可能有十幾二十個品種,在美國做一二期的臨床試驗。大概率來說,未來中國的創新葯也會在美國上市。既然這些產品在國際上最大的市場上打拚,那麼它們的估值體系也會逐步地去和國際接軌。

第二,一致性評價。在一致性評價這一塊,可以比較關注兩部分企業。一部分是過去進口佔比比較高的藥品的替代品種。這些品種外資可能有40%-50%,甚至60%的市佔率,外資比內資的這個體量還是要大很多。那麼它們的價格也比我們貴30%-50%,那麼國內企業的替代藥品,在通過一致性評價之後,就會有進口替代的一個機會。另一部分是國產的替代,可以看成是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過程,醫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中國有4000多家葯企,有很多葯,一家可能有50個文號、100個文號,其中的八九成過不了一次性評價。這樣我們就有機會去做國產的替代,一些文號多、批文多,然後又有比較好的分銷行業體系的公司,嫁接上工商聯動,能夠通過一次性評價把這些品種能夠做大、做強,去搶其它小企業的市場份額。

第三,醫藥批發和流通。2017年年初的時候,大家對於兩票制的預期是比較高的,到後來發現兩票制的集中度提高暫時沒有等來,但是先等來了二次溢價和兩票制背景下一些調撥業務的萎縮,所以導致了一些商業企業股價的下跌。2018年政策上,我們認為同比的衝擊會明顯緩和,而且從2018年二季度開始,由於低基數效應的存在,業績也會改善,面臨一個業績跟估值的雙升,可以關注。

在零售端,中國確實空間比較巨大。美國前兩大藥品零售商,合起來擁有50%的市佔率,中國最大的兩家合起來可能都不到5%的市佔率。美國最大的藥品零售商市值大約1000億美金,中國的也就兩三百億人民幣。美國大概80%的藥品是在藥店里去買的,中國80%的處方葯還是在醫院院內去銷售的。所以目前的情況會導致以後整個零售端,一方面會面臨一個集中度的提高,就是分蛋糕的人會減少。另外一方面我們會從中長期面臨一個處方的外流,會流向整個社會化的藥房。

最後,補充一下市場的資金情況。我們知道基本上每年增量資金喜歡是什麼樣性質的股票,基本就決定了什麼樣的股票會成為最牛的股票。比如說2006年、2007年的時候,公募大發展的時候,大銀行地產,一些大的國企是當年的熱門。2013年私募大發展之後,市場風格開始偏向中小創。如果後面還有牛市等著我們的話,什麼樣的資金會成為增量的資金?我們覺得可以考慮一下外資,就是北上的錢,或者說國際化配置的錢,我們看到滬港通、深港通都開通了。中國也在逐步地按比例去加入MSCI,這樣的一個增量資金的配置效應下,什麼樣的企業最受歡迎?醫藥行業裡面就有很多股票很受老外的喜歡。

講完行業,給大家介紹一下工具。醫藥行業指數基金(160219)。畢竟指數基金也是股票基金,所以風險承受能力高的可以考慮買。風險承受能力更高,喜歡心跳的,來醫藥B(150131)吧,帶槓桿,更刺激。

今天就這樣,白了個白~

風險提示:無論是股票ETF/LOF/分級基金,都是屬於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於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其中分級B內含槓桿機制,預期收益預期風險有所放大,要有著堅定看好的信念,並能夠承受相應風險的心理才買,有點猶豫寧可錯過也不要亂入哦。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

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