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傑教授:中日胃癌對比胃鏡檢查是關鍵!

近年來,由於環境污染、飲食不規律、營養不均衡等原因,胃癌逐漸成為中國發病率高的腫瘤之一,且確診后的死亡率很高。據了解,中國人確診為胃癌后的五年生存率很低,僅為20%,而在日本,胃癌的五年生存率高達80%!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有效防治胃癌呢?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訪了雲杉醫療消化內鏡診療中心主任金松傑教授。金松傑教授是日本東京大學醫學博士,日本東京癌研病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榮譽教授、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是深圳市特殊人才引進專家,曾任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消化內鏡室主任。

「胃腸疾病的總發病率已達人口的20%,而且發病群體明顯年輕化,」金松傑教授指出,「由於內臟神經反射的特殊性和機體自我防禦的雙重作用,使得人體表現的難受狀態,與實際器官的病變程度不一致。大多數人只有在身體不耐受的情況下,才會想到就醫,導致錯過了治療的時機,對身體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這是不可取的。」

Advertisements

「在中國,患上胃癌之後,5年存活率僅有20%;而在日本,胃癌的5年存活率達到80%!早期診斷很關鍵。」金松傑教授表示。  早在19世紀30至60年代,日本曾是胃癌的高發國,排名世界前列。此後,日本將胃鏡納入普檢項目,要求40歲以上人群必須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從19世紀70年代起,日本的胃癌發病率明顯下降。  反觀中國,現在成了胃癌的高發國。據統計,1970-1990年,我國大多數醫院早期胃癌手術率<5%;1990-2000年,國內部分三級醫院胃癌手術中,早期胃癌所佔比例為5%~10%;2000年以後,部分醫院早期胃癌診斷率提升到了15%;而日本1975年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就達到20.9%,1990年達43.4%,而2005年更是高達70%。

Advertisements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內,日本和韓國將胃早癌的診斷率提高了2~3倍,而中國卻止步不前。差距在哪裡?其實歸根到底是差在內鏡普查!胃鏡檢查是較好的普查方法。對此,金松傑教授呼籲,要科學防癌,一定要早診早治。  內臟器官的檢查,肉眼是無法直視的,必須藉助***儀器設備,再通過經驗豐富的醫生分析,才能達到診斷和治療目的。比如在金松傑教授目前任職的雲杉醫療消化內鏡診療中心,擁有OlympusCV-260SL/CLV-260NBI電子染色胃腸鏡這一目前世界上先進的、高清晰度的設備,並具備高度放大和染色功能,能讓檢查更清晰直觀。

據悉,金松傑教授專註胃腸疾病診治35年,以「特色、安全、優質、服務」的專科檢查和治療見長。金教授在日本留學期間,精心研究消化道各種疾病,尤其擅長內鏡下早期胃癌、早期大腸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和微創治療。迄今為止,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金教授已發現早期癌300多例,其中小病變直徑僅4毫米(國際標準:病灶直徑<5mm為微小胃癌),已完成內鏡下微創手術超過3000例。  此外,金教授是國內開展結腸鏡單人操作技術法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國內首例纖支鏡下左肺上葉巨大平滑肌瘤激光切除術的教授,亦是國際上較早開展內鏡激光+核介入治療中心型肺癌的專家。其主導的無痛胃腸鏡檢查,不僅專業度高,還通過在靜脈里加入麻醉相關藥物,徹底消除受檢者的疼痛顧慮,達到「無痛」的效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