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藥真的需要「忌口」嗎……

吃中藥要不要「忌口」是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醫刊以前對此有過爭論,筆者擬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中醫書上有關忌口的記載很多,如果歸納一下,大致有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吃某些中藥時,不宜同時再吃某些食物。如張仲景在桂枝湯方后特意加註指出:「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本草綱目》中則有地黃、何首烏忌蘿蔔,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菘菜、海帶,半夏忌羊肉,商陸忌犬肉,龍骨忌鯉魚,常山忌生蔥,土茯苓忌茶,丹參忌醋,薄荷忌鱉肉,鱉甲忌莧菜等記載。

二是某種病需忌某些物品。如《靈樞·五味篇》曾原則地指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目前,有些疾病的特殊禁忌,已為醫界所熟知。如水腫忌鹽,消渴忌糖,黃疸忌油膩,胃病泛酸者忌醋和梅子等酸物,瘡癰忌豬頭、鵝肉、老酒,盜汗忌姜、酒、大蒜,外感熱病忌辛熱膩厚之物,腹瀉忌生冷瓜果等,均屬此類。

Advertisements

三是某種食品與某種藥物(或食物),性能相剋相反,不宜同食。如《金匱要略》在「禽獸魚蟲禁忌並治」與「果實菜谷禁忌並治」兩篇中,有「豬肉與生胡荽同食,爛人臍」,「雞不可合葫蒜食之,滯氣」,「龜、鱉肉不可合莧菜食之」,「生蔥不可共蜜食之,殺人」,「棗合生蔥食之,令人病」,「生蔥和雄雞、雉、白犬肉食之,令人七竅經年流血」等記載。

葯食同源,食品的性味和藥品的性味,就治病來說,作用是相同的。有些食品,如百合、綠豆、燕窩、白木耳、西瓜等,性屬寒涼,這在脾胃虛寒而正在服用乾薑、吳茱萸等溫熱葯的病人,就應忌食;如羊肉、狗肉、胡桃肉、辣椒、生薑等,性屬溫熱,這對外感發燒而正服用石膏、知母等寒涼葯的病人,就應禁食。

對這一點,中醫歷來很重視。《素問·熱論》說:「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臨證指南醫案》說:「自來熱病,最怕食復勞復,舉世共聞,非臆說也。」又說:「亂進食物,便是助熱,唯清淡之味,與病不悖。」何廉臣認為,熱病新愈時,一定要重視忌口,如對此不加註意,諸食都能引起食復,但犯酒最劇,因為「酒味辛性熱,助其餘邪熱毒故也」。

Advertisements

像這樣的論述,在中醫藥著作中,可說是不勝枚舉的,這是中醫護理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裡面有前人關於忌口的許多經驗,是值得認真發掘和研究的。

在實際生活中,有兩種傾向很值得注意:一是主張太過,不管病情實際,忌口過嚴,甚至連水都忌。

如《續名醫類案》記載:一人患疫病,發熱煩渴,欲飲涼水,醫生禁止他服生冷甚嚴,病人苦索,堅執不與,遂至咽喉焦燥,晝夜不寐,目中見鬼,兩眼火併。病人自謂得冷水一滴下咽,雖死無憾。於是乘人不防,竊取井水一盆。飲一杯,目頓清亮;飲二杯,鬼物潛消;三杯后咽喉出聲;四杯后,筋骨舒暢而熟睡;俄杯,鬼物潛消;三杯后,咽喉出聲;四杯后筋骨舒暢而熟睡,俄而一身大汗,脫然病癒。

又如《冷廬醫話》記載,一人因漆氣過敏,遍身皆腫,頭面如斗,甚思食,但醫者戒其勿食。其實此證於食無礙。

這種忌口不當的情況,即今亦時有所見。筆者曾遇一人,先患熱病,醫謂傷寒,忌口甚嚴,十餘日後,熱已退去,病人思食,醫以清淡為戒,仍囑繼續食清水腌菜為好,致怠惰懶動、聲低息微,體虛多日難復。筆者接診后,按「胃喜為補」原則,囑其採用食補法,但應少食多餐、不可過飽,並以八珍湯加減調理,轉機立見,收效較速。

《紅樓夢》里記載賈府中人,治外感一秘法,凈餓一二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熱病飲食宜清淡,也是很有道理的。但都不可太過,如忽視時間短長,忽視病人營養,忽視實際需要,這就失當了。

但對忌口不以為意,實是另一個極端,曾有一人患痢疾,先服香連丸,后服芍藥湯,效均不佳,經仔細詢問,原來病人以此微小疾,不遵所囑,食豬肉不忌,再告以忌肉、酒、姜、辣,仍予芍藥湯,數劑即瘥。

二是過信書上關於忌口的記載、不加分析研究。如1983年第4期《集萃》上有一篇講楊乃武小白菜奇冤的文章,說刑部尚書桑春榮奉旨開棺驗屍時,以上賓禮請葉天士坐在左側,據葉大醫師在當場所說:「依古籍藥典有載『流火』忌『桂圓』,服之口鼻出血,足以致死。葛小大患有流火證宿疾,病發體更虛弱,卻無知以桂圓作補劑食之,因而相剋致死,應屬於中毒,但與服砒毒或煙毒等不會相同。」

桂圓、蔥、蜜、雞蛋、洋芋艿等都是尋常食品,是否「流火」病人吃桂圓真會因食性與病相剋中毒而死?蔥與蜜同食是否真如古籍所載會「殺人」 ?雞蛋到底可不可與洋芋艿同食?凡此等等難以置信。

曾有人對此懷疑,有意識地試服了蔥、蜜等犯忌的食品,結果安然無恙。亦有人以白糖性涼、紅糖性溫說為例,來嘲笑中醫「食品性有寒熱溫涼之分」說為無稽,於是就引起了關於忌口的種種爭論。

綜上所述,從原則上來說,我認為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忌口是有科學道理的,如服含鐵質的補血藥忌吃茶,有過敏史的病人不宜再吃某些「發物」,患膽囊炎的人應禁油,罹腎臟病的人當忌鹽,以及糖尿病人忌糖等,這都早已為現代科學證實,而且,實際上也已成了西醫學中關於忌口的內容。一是關於忌口的記載里既包含有大量前人的豐富經驗,但也夾雜有不少缺乏科學根據的糟粕。

因此,對書上所寫的東西,既不能因為糟粕,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概不信;也不能迷信典籍,盡信為真。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具體分析,深入研究,以便合理的繼承發揚、無稽的揚棄剔除,這樣,中醫有關忌口的知識,經過整理,得到提高,就可為中醫藥增添有實踐價值的豐富內容。

更多經驗之方請關注加入我們,您的健康由我們捍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