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西醫眼中的「人體」是什麼樣的?

法國哲學家拉美特曾經有一句名言,就是「人是機器」。在線性思維的影響下,西醫正像拉美特所說的那樣把人看作是各個器官組合起來搭配起來的「機器」。只要各個肉體器官保持完好,身體這個機器就能有效地運轉。人之所以會得病,那是因為某些器官遭到了病毒的侵染。要想根治疾病,必須把這個病毒找出來,而後再用合適的藥物將病毒殺死。這樣,病毒一旦消失,人的病就痊癒了。所以西方人重視的是解刨學。通過手術,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可以單獨拿出來研究。這就是線性思維因果的影子,即重元素,輕結構。故西醫向來都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西方醫學家的在理念中是想把醫學發展成為一門嚴格的科學,尋找的是治療疾病的普遍法則和藥物。所以西方在解剖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是細菌理論和病毒理論,他們熱衷的是尋找病毒,重視的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病毒的活動。而在藥物學方面,西方的醫學重視「提純」,即尋找和創造對付這些病毒細菌的「天敵」。一旦「提純」出滅掉某個病毒細菌的藥物,就能夠「以不變應萬變」了。

Advertisements

但在中國人眼裡,人不是機器,而是一個棋盤。人的器官就好比棋盤上的每個棋子。對中醫而言,重要的是盤活「身體」這盤棋,而非計較棋盤中的每個棋子。只要這些棋子能夠互相配合,協調有序,身體就是健康的;否則就是病態。因此,中醫在「陰陽式」思維的影響下,重視的是身體的機能結構,而非各個器官。正如棋子離開了棋盤沒有任何意義一樣,身體上的每個器官單獨拿出來沒有任何意義。從這種「重結構、輕元素」的立場出發,中醫建立了與西醫完全不同的病學理論。中醫沒有細菌理論,但卻講究寒熱、虛實。中醫沒有把導致疾病的原因歸結為某種單純的病原體,而是將其身體各個機能關係失衡的結果。正是這種思維的影響下,中醫很注重養生。養生之道在於取消疾病發生的根源,是一門更高的醫術。而等到病入膏肓再去治病,這樣的醫生也許只能算是三流。

Advertisements

有人認為,吃藥的意義在於吃陰陽,而不是吃元素。這話很有道理。中醫的配製和西藥的使用方法完全不同,它不講究「提純」,而是重視「配伍」,即因地、因時、因症而不斷調整配方,是陰陽有變而無定法。所以,很多研究中醫的西方人試圖通過分析中藥的化學成分來探究中醫治病的原理,往往是無功而返。因為中醫中根本就沒有「以不變應萬變」的藥方,視野中更沒有一模一樣的病人。想要在裡面找到「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法,簡直是痴人說夢。也正是這個原因,中醫的這種理論使其很難進入實證性、普適性的現代科學形態,經驗色彩比較濃厚。究其原因,正是中醫所以信奉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思維觀念決定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